书城农业林业邱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47904100000004

第4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3)

第二次品种更换,1955-1963年。这次换种以岱字棉15为主,1956年开始推广,代替更新了斯字棉28。通过上述二次大范围的品种更换,良种普及达全县棉田的90%以上。

第三次品种更换,1964-1968年。这次换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自己培育的陆地棉新品种徐州209、徐州1818更新了原来的岱字棉15号。

第四次品种更换,1972-1978年。以冀邯3号、冀邯5号更新了徐州209、徐州1818。这次换种,单位面积皮棉产量增加17.4%。

第五次品种更换,1979-1984年。以鲁棉1号取代以上各品种,通过推广种植,霜前花率比原来增加10%,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2倍。

第六次品种更换,1985-1988年。以冀棉8号、冀棉11号、冀棉12号代替更新了鲁棉1号。

第七次品种更换,1988-1995年。由于县内棉花黄、枯萎病的发生,先后调入推广了中棉12号、夏播棉良种辽棉9号、中棉10号、中棉16号等品种。

第八次品种更换,是在1998年到现在。由于棉铃虫的发生情况严重,先后引进推广了33B、99B等一些抗虫棉品种,使邱县棉花品种普遍实现了抗虫品种的种植,抗虫棉品种也逐渐增多,近几年随着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国欣棉3号、冀2000、邯杂98-1、邯棉103、邯棉802等一些高产优质、高抗虫性的棉种在邱县得到普遍推广。

花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至1960年代,花生种植以“伏花生”为主,表现为早熟、高产。70年代引入以“白沙1016”、“徐州68-4”为主,淘汰了“伏花生”。1985年引进了“海花1号”、“321”等,成为当家品种。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冀油4号”、鲁资101、鲁资102等品种,目前仍在生产中使用。

蔬菜在邱县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特别是大白菜、萝卜、韭菜、大葱、辣椒、南瓜等蔬菜是当时广为种植的主栽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邱县蔬菜生产有了长足发展,新型蔬菜如西葫芦、西红柿、黄瓜、菜豆、茄子等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样式上以露地应季菜为主,1970年代后,随着塑料工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新品种的培育、引进,保护地种植不断增加,从阳畦、风障畦、小暖窑、到塑料拱棚、地膜覆盖、日光温室、各类保护设施。品种上,由地方品种到育成品种、常规种到杂交种,国产品种到进口品种,品种构成日益完善。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8465万亩,其中塑料大棚990亩,地膜覆盖1.3万亩。蔬菜种类30余种,品种达到150个以上,蔬菜产业正成为邱县农村经济一大支柱产业。

二、主要农作物面积与产量

邱县农作物可分3大类别,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

(一)粮食作物

1.冬小麦:在粮食作物中占首要地位,是邱县支柱农产品,常年播种面积保持在20万亩左右;2009年播种面积20万亩,亩产369kg/亩,总产63800吨。

2.夏玉米:是邱县主要秋粮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2009年播种面积13万亩,亩产429kg/亩,总产59191吨。

(二)小杂粮

1.谷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县种植面积达12多万亩。“邱县小米”以其色泽金黄、轻煮即黏、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远近闻名。1970-1980年代基本稳定在3万-4万亩,亩产由50kg增加到100kg,高的可达150kg。随着饮食结构的科学化、多元化,近年来,营养丰富,含氨基酸成分较多的小米,受到人们喜爱。2009年,邱县在邯郸市开展的农业“4123”工程中,引进了杂交谷品种张杂8号,使谷子亩产可达到500kg左右,刺激了全县谷子种植发展,种植面积又在扩大。2009年全县谷子种植面积达到12003亩。

2.大豆:是邱县主要杂粮作物,从1949年到现在种植面积由大到小,单产逐渐提高,总产呈减少趋势。1983年种植2.1万亩,比1949年少3.7万亩;亩产93kg,比1949年提高58kg;总产195.3万kg,1983-1996年平均种植在2.95万亩以上,并逐渐上升。亩平均产量107.5kg,其中产量最高的是1993年平均亩产136kg。到2009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为1.8亩,亩产257kg,总产643万kg。

(三)经济作物

邱县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等,其中棉花为经济作物之首。

1.棉花。棉花是邱县的传统经济作物。自明、清至民国,几乎家家种植,多为自种自用,部分运销邯郸、邢台等地。解放初期,政府曾一度提出“要发家种棉花”、“一亩棉三亩田”的口号,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棉花的积极性,种植面积在17万亩左右;1960-1970年代,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15万亩之间;19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后,邱县棉花种植面积曾一度达到30万亩;1990年代中期,由于棉铃虫危害,棉花面积有所下降,1998年,随着基因抗虫棉的问世,棉花面积逐渐恢复到30万亩左右。2009年面积32万亩,总产量达到28175吨,棉籽是本县食用油的主要原料。

2.花生。花生种植主要集中在香城固乡、梁二庄乡、邱城镇等乡镇。2009年种植面积10875亩,亩产达到256kg,总产量2784吨。

(四)蔬菜

蔬菜是邱县农业生产的特色产业,主要生产芹菜、西红柿、黄瓜、白菜等生鲜蔬菜。2009年,蔬菜面积达到48465万亩,蔬菜产量10万吨,主要包括冬暖式日光温室蔬菜、大拱棚蔬菜和露地蔬菜。

1.日光温室。邱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开始于1987年。2009年日光温室面积达到0.8万亩。主要分布在新马头镇后孝固村、沙辛庄、东西常屯和南辛店乡的前大河套村以及梁二庄乡的霍赵屯村。主要品种有茄子、西红柿、黄瓜、韭菜等,年产量达3万多吨。

2.露地蔬菜。露地蔬菜遍布全县各乡村。主要品种有茄子、黄瓜、番茄、大白菜、冬瓜、菠菜等。

三、农业生产条件

(一)自然条件

1.土壤:邱县属黄河水系老沙河及支漳河水系冲积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全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土壤肥沃,土体结构良好,农业条件优越。农业土壤以壤土为主,耕地面积57.2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3.84%,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2.气候:邱县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团控制,多西北风,寒冷干燥;春季经常受蒙古大陆性气团影响,多风沙且干旱少雨;夏季受海洋性气团影响,炎热多雨,且易暴雨成灾;秋季为夏冬的过渡季节,一般年份降水稀少,秋高气爽。

河北省粗线条农业区划,把邱县划分为温暖半干旱一年两熟亚区。全年日照时数2468.8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一般为110.396千卡/cm2;年平均气温13.3℃,≥10℃有效积温为4473.4℃,无霜期211天,冻结深度40cm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529.64mm左右。

从农业生产上看,春季雨量少,蒸发量大,易造成春旱,影响作物苗期生长。

3.水资源

(1)地表水:邱县的河道水源是老沙河和支漳河。1970年前利用灌溉的水除地下水外,几乎全是从此河而来。1970年代以后,由于上游用水量加大,老沙河和支漳河河流经境内的水近于断流。邱县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487.9万m3。

(2)地下水:邱县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在12.26m左右,平均含水层厚度在20-25m,单井出水量一般在50m3/小时;深层地下水300m,单井出水量一般能达到80m3/小时。地下水质良好,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适合农业灌溉及生活饮用。

(3)地下水开采量:邱县年平均地下水可采用量6568万m3,实际采用量6841万m3,其中农业年平均开采量6134万m3,占全县地下水开采量的89.7%;工业、人畜年均采用量707万m3,每年超采量为273万m3;由于大量的开采地下水,致使水位急剧下降。浅井水位年均下降0.50m,深井水位年均下降1.31m。并出现几个常年性漏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