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邱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47904100000021

第21章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业布局(2)

4.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民提供的就业机会日益增多,农村“空心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大都是在非农产业中没有就业竞争力的老年农民,这是邱县粮食生产的一个隐患。十年以后谁来种粮食?对此必须找出解决办法。首先,应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19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不断增产的经验证明,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的粮食生产大户是建立稳定的粮食生产基础的有效办法。经营规模的扩大会使农民逐渐加大农业机械使用程度,在农业机械上的高额投资降低了他们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的流动性,从而成为稳定的、专业化的粮食生产者。然而,要让他们真正安心种粮,关键还在于粮食价格是否合理。我国粮价偏低状况必须尽快扭转,形成粮价稳步、合理上涨机制,让农民愿意并安心种粮,这是稳定粮食生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三、耕地资源合理配置意见

保护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对于农业生产、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根据邱县人口、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状况,全县耕地保有量应当稳定在58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45万亩,其中粮田面积应维持在30万亩左右,适度发展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为切实保护好耕地,维持邱县的长远发展,必须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保护耕地,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耕地保护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保护耕地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让所有人都真正明白耕地是人类之母,是有限资源,意识到当前耕地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才能维护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形成全社会共同以实际行动保护耕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耕地监管。加大对土地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统一管理,对潜在的污染企业进行整改,防止耕地污染事件的发生。

3.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由于当前土地征用制度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很多地方不能很好处理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挤占了大量的耕地,为保护好耕地,必须做到:

(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把对耕地占用规模限制在规划数量、范围之内,严禁随意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调整规划,占用规划外耕地的,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重点建设也应尽量节省用地,减少对耕地的征用。同时减少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审批。

(2)提高征用补偿标准。一些投机者看到土地市场的增值潜力后,巧立名目,低价买、高价卖,变相圈地,形成增值分配的不合理,所以应当提高征用土地补偿标准,遏制圈占耕地歪风。

4.加大投入,提高耕地质量

(1)合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肥力。耕地只要使用得当,肥力可以不断提高,不像其他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等,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怎样爱惜,都会逐渐磨损、陈旧,以致报废。相反,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耕地,只要合理利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施用有机肥、科学轮作、种植绿肥等,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

(2)改善耕地环境,提高单位产出。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条件,我们一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保护自然资源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二是可以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排灌沟渠硬化、打井配套、节水灌溉等,提高防预自然灾害的能力。

5.加大复垦力度,增加耕地资源

把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都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起来,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变宜垦地为耕地,提高土地垦殖率,从而减缓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的速度。同时,垦荒是改造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活动,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对荒地资源进行综合性考察和深入研究,然后科学确定利用方向和分期分批的开发利用方案,在垦荒过程中还应注意投资的经济效果。

§§§第二节种植业合理布局

一、种植业布局现状

邱县是个平原农业县,拥有耕地58万亩,农业人口21.3人。常年种粮面积34.34万亩左右,粮食总产134798吨;油料面积10875亩左右,总产量2784吨;棉花面积32万亩左右,总产量28175吨;蔬菜面积48465亩左右,总产量15286吨;水果面积16755亩左右,总产量19400吨。蔬菜主要分布在新马头镇、固香城乡、南新店乡;棉花在全县各个乡镇均有分布;水果主要分布在梁二庄乡、邱城镇;邱县的东部的香城固乡、南新店乡和梁二庄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

二、种植业布局面临的问题

(一)对种植业结构调整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农民群众,甚至基层干部对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认识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求广大干群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思路,认清我国加入WTO这一大好形势及其带来的挑战,紧紧围绕“优化”种植业结构这一伟大战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制订出合理的远景发展目标和近期实施规划,提高工作的目的性和效率。

(二)对科学技术重视不够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县、乡、村基层科技人员队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可通过培训、示范带动等多元化形式,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其次,配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推广和创新,不断探索农业生产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措施,充分发挥新项目、新品种的增效作用。第三,鼓励科研院校的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直接为农民服务,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技术棚架。第四,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科技书刊、印发科技资料等,把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及时传播到广大农民手中。

(三)市场信息和销售不畅

信息和流通是农产品转化为商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桥梁,信息、不灵、流通渠道不畅是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拦路虎。信息服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搞好市场调查,因地制宜选择出能赚钱的新项目,减少盲目上马带来的产品滞销等麻烦;二是为现有产品寻找市场。流通网络建设有多种途径,如以企业作后盾、培养自己的流通队伍等。

(四)组织协调和资金欠缺

农村发展资金短缺,缺乏组织引导,必须引起重视。一方面,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实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扶持,农业科技人员要有工资保障;另一方面,在目前我国现有农村体制下,要想大规模、高起点发展农村经济,没有地方政府的组织和支持是很难行得通的。因此,各地方政府要牢牢树立“为民、爱民、解难题、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开辟致富门路,并帮助筹措必要的启动资金,这是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健康有序发展、最终走向成功的有力保证。

三、种植业布局分区建议

依据全县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现状,在认真分析研究农业内部各部门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规模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的原则,本着突出优势、分区发展的目标,邱县划分出三个农业种植业综合分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如下:

一是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农业基础设施、农机、农电、农村劳动力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对农业生产的保证程度以及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水平等。

二是农业生产基本特点的相似性。主要包括农、林、牧各部门结构特征,各种作物的地区分布,农业结构调整方式和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