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放下架子
47903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什么是架子?

字典上的解释是用以表现、抬高自己的一种虚骄姿态。用通俗的说法,架子就是一种虚荣心,一种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一种无形的精神枷锁。人们还把架子戏谑为“臭架子”,可见对其厌恶之深。

俗话说:“骡马架子大了能驾辕,人架子大了不值钱。”特别是那些有一定权势有一定地位的人,念念不忘自己的“身份”,常常放不下“架子”,总好摆谱,以为那样能显示自己的“身价”与“威风”,结果摆来摆去,反倒让人感到是一种虚伪和浅薄。

把架子摆得最不可理喻的是战国时的齐愍王田地。此公在燕军攻入国都临淄后仓皇出逃,但东方大帝的尊严架子仍然不变。初逃到卫国时,卫国国君让出皇宫给他下榻,自甘称“臣”,供应他所有的用品。人家以最高规格接待,可田地还不满意,大发脾气,根本没有把卫国国君放在眼里,把卫国高级官员更是当做奴仆随意呵斥。忍无可忍的卫国国君就停止了供给他饮食。

田地只好投奔鲁国,然而他并没有接受教训。鲁国派使臣到边境迎接,田地询问鲁国怎么接待他,使臣表示当然把他当作国宾。但田地要求用国王的礼节,那就是说,鲁国仅把他当国宾是不够的,必须把他当主人。田地要求鲁国国君必须从早到晚,站在堂下,伺候他吃饭和听候呼唤。鲁国国君听后,不由得吓了一跳,便下令封闭边境。

田地只有再投奔邹国,恰巧邹国国君逝世,田地宣称他要以天子的身份吊丧。要求邹国新任国君要背向棺木,站在西面台阶上,向北哀哭,而田地却坐在北面祭坛那里,一面接受新任国君的哭,一面举手表示慰问。结果邹国告诉他:“我们是小国,不敢劳您国王的御驾。”

一路逃,一路大摆架子,谁也不欢迎,田地走投无路,如丧家之犬的又逃回齐国莒城。可他还是在援齐的楚国大将淖齿面前大摆架子,终于被淖齿吊在房梁上剥皮抽筋。

身在逃亡途中,国家已破,吉凶未卜,还在端架子、耍派头,结果摆架子摆得丢了命。

虽说田地是个极端,但摆架子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你是平民百姓,处处摆架子,便会惹人嫌,讨人憎,没有朋友;你是丈夫,处处摆架子,便无法与妻子沟通,品尝不到爱情的甜蜜;你是商人,处处摆架子,便会吓跑客户,不会生意兴隆;你是领导干部,处处摆架子,老百姓会对你敬而远之,你便不会有好的干群关系。架子大的人,一般来说,不会是一个成功者。

摆架子的行为惹人生厌,而放下架子的行为则深受赞赏。常听人们说“某某人没架子”,这是对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褒奖。

有一位县委书记,官虽不大,但在地方上也算有头有脸、有权有势的人物。可是他退休之后,没有一点失落感,整天乐呵呵的,经常与街坊邻里、工人农民聊天,为他们排忧解难,生活非常充实,精神非常愉快。

与他同住一个胡同的几个下岗工人,生活很拮据,他便给他们当参谋,建议他们做酿皮卖。然而酿皮做好了,那几个人却放不下架子,不敢上街吆喝。这位退下来的县委书记知道后,便主动跑来帮助他们,放开嗓子带头吆喝,那几个人也跟着吆喝起来,结果生意搞得红红火火。大家深有感触地说:“什么都值钱,惟有架子不值钱。”

从一定意义上讲,放下架子,就是自己解放自己,就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一个人真正放下了架子,就会真正正视现实,在人生道路上就能多几分清醒,就能带来缘分,带来机遇,带来幸福!

放下架子即智慧,放下架子即欢乐,放下架子即财富。

请放下“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