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耕培土从播种至出苗,马铃薯通常需要30天,苗长齐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封垄之前最后中耕除草1次。结合中耕除草完成2~3次培土,加大土壤的通透性,为马铃薯的根系发育以及结薯创造有利土壤环境。在苗高约6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这段时间尚未形成地下匍匐茎,可适当深耕;第二次中耕培土在现蕾期,这段时间还没有大量形成地下匍匐茎,应合理深耕,实现高培土地要求;最后一次培土在封垄前,这段时间已经形成匍匐茎且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因此要适当浅耕,以防损伤匍匐茎,培成高且宽的大垄,避免块茎外露变绿。
(2)追肥如果底肥量充足,土肥又好,通常不用追肥。不过假如需要追肥时,可选在6叶期,追肥太早,没有效果,追肥太晚,增产效果差,植株甚至会贪青徒长,从而减产。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苗情选择是否追肥,时间宜早。幼苗长齐后,首次追肥要结合灌水进行,每亩施尿素约15千克,可选择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等方法。
从马铃薯现蕾、开花到结薯,实行根外追肥,特别是马铃薯的生长进入后期后,根系会慢慢衰老,吸收能力会变弱,根外追肥的效果更好,对防早衰很有效,可使地下块茎生理成熟。根外追肥一定要把握好浓度,不可太浓,以防“烧苗”而伤害叶片;越稀喷肥,效果越好。一般使用的浓度是:大量元素(氮、磷、钾)以0.5%为宜,微量元素(硼、锰、锌、铜等)的适宜浓度为0.05%~0.1%.不过应注意根外追肥属于补充施肥措施,无法取代基肥和追肥。根外追肥的时间,可与防病治虫相结合,与适宜的农药混配施用。傍晚进行根外追肥较好,追肥完成后,夜晚空气湿度高,气温凉爽,对吸收有好处。要防止在高温干旱、大风或下雨天根外追肥。
(3)浇水马铃薯较耐旱,但也不可缺水,整个生长期土壤适宜含水量为60%~80%.出苗之前不适合灌溉,如果太过干旱,可以浇小水。在形成块茎的时期要适当浇水,块茎膨大时供水要充足。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阶段,土壤温度在30℃时,高温敏感的品种会有畸形块茎出现,要及早浇水,使土壤温度可以降低,对块茎的生长有好处。下雨后如有积水,要及时清除,否则会导致烂薯现象。收获前10天根据气象情况停止灌水,对收获贮藏有利。
(4)摘除花蕾对于结实很多的品种,应当摘掉多余花蕾,节省养分,特别是节省光合产物,促使地下部结薯。摘除花蕾时,避免伤害叶片。
(七)收获贮藏
要依据块茎的用途、市场需求和生长状况及早收获。马铃薯大多数茎叶从绿变黄,然后枯黄,地下块茎就达到了生理成熟的状态,应该马上收获,通常春季马铃薯在6月底前完成收获。要在上午10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做收刨工作,边采收边运输。绝对不能将收获的薯块装袋处理,也不要成堆放置。挑选通风、干净、凉爽的半地下窖贮存,不要和化肥、机油、农药等油类或者洋葱、大蒜、大葱等辛辣产品一起贮存。贮存时将薯块放在洁净的干沙上面,厚不要超过30厘米,每隔10天翻捡1次,随时剔除烂薯。暗光贮存,防止块茎暴晒、霜冻、雨淋以及在阳光下暴露时间太长而发绿。通常春季马铃薯每亩生产2000千克,高产则有3000千克。
二、秋季露地栽培
中原二季作区秋季马铃薯的生产在8~11月间,气候变化规律与春季相反,气温逐渐降低。光照时间逐渐减少。前期对马铃薯的茎叶生长有利,后期温度下降,昼夜温差变大,满足马铃薯块茎膨大的要求。从气候规律的角度看,秋季更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但秋季播种期正是多雨高温的时候,如果切块栽培,会有烂块死苗现象,所以为了保证全苗,建议秋季播种整薯。另外,秋季用种是春季繁殖的,秋播时种薯还处于休眠期,需要用药剂催芽后才可种植,所以对种薯的处理和保苗措施是秋季成功栽培的关键。依据秋季气候变化的规律,对马铃薯的栽培管理要遵循一促到底的原则。前期要尽快加强管理,以使植株枝繁叶茂,给后期马铃薯薯块膨大时的养分积累打下基础。
(一)整地
耕地,耙地,旋地,作好播前准备。基肥施够量,使用播上垄的方式,覆土要浅,出苗后起成大垄,以便涝可排水、旱可浇水。沙壤土、沙土地依照60厘米行距、3~4厘米深的沟施肥播种;沥涝年份或黏土地可就地画线播种,再培土成大垄,垄底宽40厘米,垄顶与沟底有30厘米的距离。在种薯上盖10~14厘米厚的土,确保种薯在湿润、松软透气和能保持冷凉的土壤里。如果播种后干旱,要马上灌溉。垄土受到烈日曝晒时,土温能超过40℃,这时更要浇水降温。这是秋作保苗、安全出土的关键。
(二)种薯选择
要选择春季专用留种田的块茎作为秋季栽培的种薯,春季专用留种田收种都早,错开了蚜虫迁飞期和高温天气,种薯退化轻,种性好,后代可高产。秋种品种必须选用早熟品种。由于马铃薯在中原二季作区的适宜生长时间不长,所以适宜种植早熟品种。要求被选为种薯的块茎大小合适、没有伤、没有病也没有裂。秋季播种马铃薯时,正是高温多雨的时候。20世纪60~70年代使用的切块播种往往会有烂块死苗现象,导致缺株断垄,严重的全部烂掉,以至于产量严重减少、颗粒无收,这是常年来二季作区秋薯发展很慢以及就地留种难的主要原因。该地区的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经过逐步试验和总结,最终发现在秋季种植小种薯,不但能防止烂块死苗,还能有效避免退化、提高产量。这个研究成果在中原二季作区很快就得到推广和应用,是秋薯栽培和就地留种的重要栽培手段。
通常整薯播种的重量为50克,每亩用种大概为300千克。虽然整薯播种与切块播种相比,投入量增多了1倍,但是实际投资却未增加,这是由于小整薯商品价值不高,折算后投资并未增多。据资料显示,当苗全的时候,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相比可多产约50%,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整薯播种远比切块播种的效℃高,另外也更能保证产量,所以秋季栽培提倡整薯播种。
(三)催芽
催芽时间在播种前15~20天,可直接堆积或者沙培层积,或者用10~20毫克/升赤霉素浸种催芽,浸种之前要将病烂薯剔除。
为了薯皮表面消毒,可在消毒液中加入杀菌剂浸15分钟。当芽有2~3厘米时,让芽见光绿化,1~2天之后播种。
(四)适期播种
各地秋播的时间都不一样,马铃薯生长的最终临界期以当地枯霜期为依据,然后依据种薯的生理年龄和马铃薯茎叶约需见光60天才有产量的情况来确定最适播期。比如郑州,通常秋播在8月15~25日。秋播可适当提早,但早播种的植株疮痂病和晚疫病比较严重,反而会减产,使商品率下降。所以,作为秋季留种田,尽可能晚播,这样对防止病毒侵染有利,使种性良好。
(五)播种密度及播种注意事项
秋季苗长出来后,温度慢慢下降,日照时间慢慢变短,这都对发棵没有好处,所以和春季比较,种植密度要小一些。特别是秋季马铃薯是整薯播种,种薯大小对密度有直接影响,通常行距是60厘米,依据种薯大小决定株距,每亩适宜种植3500~6500株。
秋季播种正赶上8月高温雨季,应当背阳坡摆放种薯,以防止阳光直射,可以降低地温,不容易有烂种现象,从而使安全出苗,进而确保产量。完成播种后,要在地块周围挖好排水沟,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有太多积水使田间烂薯烂苗从而带来损失。
(六)田间管理
要浅层次种植秋薯,培土次数要多。原则上秋延扣膜时白天温度低于15℃,晚上低于7℃。扣膜后适量通风,棚中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在10~15℃。当棚外温度白天高于20℃、晚上超过10℃时,应当全天大通风。如果白天温度约为15℃、晚上约为7℃,那么晚上应不通风或小通风。适时收获。轻霜只对部分茎叶有危害,其余绿色茎叶和块茎依然可以生长,使生长期变长,对转移养分、积累干物质有好处,就可以增大产量。
(1)出苗前的管理秋季马铃薯从播种到长出苗,天气依然高温多雨,就容易导致烂种死苗。所以,田间管理要围绕防烂种、保全苗,采取相应措施。通常不用浇水,如果土干,要尽快灌溉,使土壤温度变低,如果雨水多,应及时将积水排出。浇水或下雨后要及时中耕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