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狂龙引
47899000000001

第1章 三千冤魂 一人偏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元突皇朝大正十一年的清明时节,断魂的又何止是行人而已。

黄河泛滥,州郡沦为泽国,无数百姓成为鱼虾腹中物,灾情刚刚缓和一些,朝廷便征发数十万民夫治理黄河,又迫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皇朝西北洪水成灾,南方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里草木皆枯饿殍遍地,在淮南三郡昔日商旅络绎的古道上,此时行进着的却是浩浩荡荡的逃荒百姓。

粮食早已断了,面黄肌瘦的人们蹒跚的走着,在长长的队伍中,不时会有人走着走着晃荡几下突然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而这些倒下的人便倒下了,甚至没有人会去多看他们一眼……即使是他们的至亲之人也是一样,因为饥饿让人们必须珍惜每一分力气,在这个时候多浪费一点力气,无疑就是让自己离死亡更近一分,若是去扶倒在地下的人,说不定接下来倒下的便是自己。

在生存面前,任何言辞都已经苍白无力,每个人所想着的,都只有三个字——活下去。

再往前走几十里,就是淮阳郡府城所在,人们如同白日出现的厉鬼一般脚步虚浮的走着,他们只有到了府城才有活下去的希望,城里有粮食,有粮食才能活下去……

但就这短短的几十里路,沿途便倒下了不知道多少人。

时当正午烈日当空,难民终于来到了淮阳府城城门外,然而让这些饥民难以预料到的却是城门竟然紧闭,他们抬头向城墙上望去,就看见一个个城门卒弯弓搭箭,箭尖所向却是他们这些元突皇朝的子民。

大正十一年三月,淮阳郡守穆尔马上表朝廷,奏章说淮阳大旱饥民作乱,府城守兵不得已驱散之,死伤乱民约百余人,为平息事态,祈天子垂怜拨粮赈灾。

元突皇朝第八代皇帝,自称至德天子的博尔特·毓政根本就没有注意死伤了多少百姓,这位至德天子认为这不过是小事一桩,大手一挥便颁下圣旨,拨粮赈灾。

于是文武百官纷纷颂圣,替穆尔马上表的右相冯潇更是涕泪交流,跪在金殿上高呼陛下仁德圣明,果然不愧至德天子之名。

毓政心怀大畅,便又下旨褒奖淮阳郡守穆尔马遇事决断心怀社稷,赏赐金银绸缎若干等等,朝堂内外一片和气,歌舞升平。

而远离皇都数千里之外的淮阳府城下数千百姓尸体和那被鲜血浸润得发黑的土地,却似乎被人遗忘的干干净净了。

但是那么多尸体堆在城外总不是个事情,郡守虽然残虐,却也知道那么多尸体堆在那里很容易造成瘟疫,他只是不愿让难民进城分掉城中本就算不得太多的粮食,虽然府库里的存粮并不少,但是谁知道大旱还会持续多久?

皇朝军人自然不能去做收敛贱民尸首这样的事情,于是在郡守下令射杀难民的当晚,一队身着灰色僧衣的僧人低眉垂目从府城郊外的大觉寺走出,僧人们来到城外,开始收敛难民的尸体。

数十个僧人每两三人推着一辆独轮车,难民的尸体便一个个被僧人们双手抱起安置在独轮车上,当一辆独轮车安置不下后便被推走,一直推到准备好的一处空地边,再被一个个从车上报下来放置在堆好的木柴堆上。

大旱三月,城外的草根树皮都被饥饿的人们吃尽了,木柴干燥很适宜点火,只要一点火星,便会有熊熊火焰升腾起来。

灰衣僧人们干活的动作很快,这些僧人一丝不苟的把难民的尸体抱起,放上车,推走再安放在柴堆上,整个过程没有交头接耳,只有从僧人口唇间发出的低低诵经声。

经文是广为流传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喃喃诵经声中,一具具难民的尸体从这被他们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搬走。

元突皇朝入主中原后大力推崇佛门密教,而中原本地的显宗各派都被极力打压,甚至颁下了这样的法令,凡非密教僧众者,不得着灰色以外的服色,此时灰衣僧人们所穿的都是以五条布缝制的五衣,正是打扫劳作时所穿。

但众僧之中却有一个瘦小枯干的老僧身披的是袈裟。

灰色的袈裟。

老僧身披袈裟,但和其他僧人一样一直在搬运难民的尸体。

他形容枯槁白须飘拂,看上去瘦小如童子,但即便是成年男子的尸身他也同样举重若轻的双手抱起。

老僧的脸上古井不波,同样低声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他已持续搬运了三个时辰,表情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就在他准备抱起下一具尸身时手指刚刚触碰到尸体,脸上的表情却有了微微的波动。

甚至停止了诵经,发出了轻轻的一声‘咦’。

老僧蹲下身子,手指轻轻抓住了这具尸体的脉门。

苦修了一甲子以上岁月的佛门内力温和淳厚,顺着他抓住的手腕度入这具‘尸身’体内,原本已经寂然不动的脉搏开始微弱的跳动,老僧眼中露出微微的喜色,枯瘦的手指在对方的身体上轻轻掠过,然后双手将人抱了起来。

这是一个瘦弱的男孩子,看上去大概只有十一二岁,老僧抱着这个孩子对围上来的僧人们道:“孩子还有救,你等继续将百姓搬走,老衲要先将孩子送回寺中。”

众僧人纷纷合十:“是,谨遵方丈法旨。”

漆黑的夜色中,灰衣老僧双手平托着孩子的身体,如同一朵灰云飘然而去。

在这个孩子的左胸赫然有一支羽箭穿胸而过,除此之外他身上并无其他伤痕。

按照羽箭穿胸的位置,应是刺穿了这孩子的心脏,这恐怕也是守城军没有在这个孩子身上补上一刀的原因所在,但是大觉寺方丈延昭和尚双手托着这孩子的身体,却是能感觉到孩子微弱的心跳,只是这心跳与众不同,不在左胸而是在右胸!

这个孩子,却是一个罕见的偏心之人。

延昭和尚出身中原最有名的丛林宝刹空相寺,只是百年前元突皇朝入主中原,连带着密教也将显宗狠狠的镇压了下去,昔日的显宗祖庭便也衰败下来,尤其是近三十年密教气焰越发高炽,规定除密教寺院外任何寺庙僧侣不得过百,当年僧众三千的空相寺首当其冲,寺中僧侣被尽数遣散,只留下聊聊几十名老态龙钟的老僧守护山门。

延昭和尚便是在三十年前被遣散的空相寺僧众之一,他云游四方十年有余最后驻锡大觉寺,在山顶的那座寺院中已经居住了近二十年。

年过七旬的瘦小老僧奔跑起来疾逾奔马,平托着孩子身体的双手却纹丝不动,即使奔跑在山路上也不会让孩子的身体有丝毫颠簸而触碰伤口。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延昭和尚无力去救那些惨死在强弓利箭下的无辜百姓,但既然遇到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孩子,他便要尽全力挽回这孩子的生命。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