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婚恋要读心理学
47889900000011

第11章 何为健康的爱情心理?

健全的爱情心理素质

健全的爱情心理素质是甜蜜爱情的坚固后盾。爱情的成功与失败,除了许多外在的原因,爱情心理是否健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那么,健全的爱情心理有哪些特征呢?

(一)关心

弗洛姆曾经说过:“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关心,哪里就没有爱。”

关心在爱情中的重要作用,恐怕人人皆知。关心首先是对所爱对象的密切关注,时刻在意所爱之人的种种感受和需要,并随时准备予以安抚和满足,这也是爱的奉献。关心可以体现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上,比如给恋人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擦擦眼泪等等,也可以体现在人生大事上,比如关心恋人的前途与命运。无微不至的关心是爱情的基础,也是爱情的添加剂。

但是,关心不是自作多情,不可以不顾对方的感受而强加于人。如果关心过了头或者关心错了地方,反而会令恋人厌烦。真正的关心应该是满足对方所需的关心。

(二)专一

爱情,是最忌讳三心二意的。或许对你的恋人,你可以不够理解、不够奉献、不够关心或者不会欣赏,但千万不可脚踏几只船。幸福的爱情必须有专一的投入。保加利亚伦理学家瓦西列夫在其《情爱论》中说过:“爱情对象的选择是对熟悉的众多异性中某一个人的具体偏爱,是对这个人的价值理想化。没有一个人会同时深深地、忘我地、热烈地爱着两或三个人。那必然会导致心理动荡,使人面临困难的抉择,分散感情的洪流。爱情首先要求一个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对象上,要求感觉的和谐完整。”

一个人一生可能不只爱一个人,但不应该发生在人生的同一时刻。正如学习需要专注一样,爱情也需要专一,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充分的感受。

(三)奉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无私的、不计回报的、勇敢的奉献。只有懂得奉献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爱情。爱应该主动给予,不应消极等待。

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如何被爱,如何被给予,喜欢以矜持、躲避和傲慢来回应别人的主动奉献,以为这样才有身份,才有意义。特别是拥有大量财富和权力的男男女女们。懂得爱情真谛的人毫不做作,他们真诚、主动地向爱慕的人示爱,又为了爱的人可以奉献一切。而无私的奉献换来的,自然会是一份真挚的感情。

(四)信任

爱,就要相互信任,不要胡乱猜疑。不要苦苦询问对方为何不接你的电话,不要非得搞清楚对方为什么约会迟到了几分钟,也不必质问爱人为什么偶尔不回家。这样只会让对方产生腻烦心理,不利于双方感情的稳固。如果愿意告诉、有必要告诉你的,对方必然会让你知道。亲自或雇用他人跟踪对方更是不可取的,爱得再深也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试想想,即使他或她真的对你不忠诚了,苦苦追问与盘查就能挽回你的爱情吗?那样只会让对方逃得更快、更远。

信任就是尊重,只有你信任对方,对方才会信任你;信任对方就是信任自己,不信任对方的往往也是不自信的人。无根据的胡乱猜疑,不会换来美满的爱情。

(五)尊重

弗洛姆说过:“尊重意指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成长和发展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尊重蕴含没有剥削。让被爱的人为他自己的目的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服务于我。如果我爱一个人,我感到与他或她很融洽,但这是与作为她或他自己的她与他,而不是我需要使用的工具。”

真正的爱情是两相情愿、相互尊重的。没有尊重的爱情,就是残酷的占有,会让一方产生心理压抑,会剥夺他或她的幸福和应有的感情。尊重对方就要尊重对方的爱好、职业、选择和个性,不要粗暴干涉和强迫对方。

(六)自信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接受自己、热爱自己。

“他们能够不带忧虑地接受自己的任性,包括其中之种种缺点及与理想形象之间的种种差异等。但是如果称他们自满自得,显然是不恰当的。我们要指出的是,他们对待人的脆弱、罪恶、虚弱、邪恶等等,恰如对大自然的种种特点一样,以同样不加怀疑的态度表示接受认可。”只有自信,才会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才会有魅力,才敢于主动地去爱别人,才敢于接受别人的爱。自卑会令人封闭,令人躲避,躲避自己的爱,更躲避他人的爱。

(七)理解

“理解万岁”,爱情离不开相互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有爱情;只有不断加深相互理解,爱情才能不断地升华。

心理学上有一种“移情心理”的说法,就是指专注于他人的情调,经历他人所有的种种感情。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己的利益或观念出发来考量别人,永远不会理解别人。理解,就要设身处地。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经历更容易产生共鸣与理解,但根本上,理解依靠双方的关心和交流。

(八)欣赏

“情人眼里出西施”。处于热恋中的男女们,总是觉得对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先不要管是不是错觉,其中的欣赏情怀是值得提倡的,更是爱情所不可缺少的。这种欣赏,使你感到愉快、奇妙甚至疯狂,或许你的“西施”对别人来说普普通通。

爱情的欣赏不仅包括对所爱对象的鉴赏,还要包括对其周围一切有关事物的喜好,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懂得欣赏,更懂得赞美,你的爱情怎么会不甜蜜呢?

(九)独立

爱情中的独立不是对恋人的疏远,更不是与他人隔绝。独立就是自信,独立的人一旦遇到理想的爱情对象,会毫不犹豫地表达爱意。独立就是坚强,独立的人不求缠缠绵绵、朝朝暮暮,而是为了爱情去奋力拼搏,给所爱的人一个幸福的家。

独立,是一种成熟的心理品质。独立的人,能够承受爱情的打击,能够很快从感情挫折中站立起来,重新来过。

(十)宽容

德国哲学家布鲁诺·鲍赫说过:“彼此在爱中的互相参与,是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给予对方,并取得对方的一切。”

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憾,爱一个人要欣赏对方的长处,更要接纳对方的短处;爱需要宽容。宽容就是理解、同情与原谅;宽容就是最大限度地接受对方。太过苛刻的人不能包容别人的缺点,将意中人的标准理想化,因而永远找不到爱情。

宽容就要原谅对方的错误。真正的爱情永远值得珍惜,一方犯了错,如果真心悔过的话,为何不给双方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呢?

克服不健康心态

猜疑、控制和嫉妒是三种不健康的爱情心态,是爱情的三大敌人。

这三种心态常常使爱情蒙上阴影,严重的会使爱情枯萎,必须加以克服。

(一)克服爱情中的猜疑心理先来看三个案例。

案例一

阿云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女人,曾经和丈夫很是恩爱。可是,她却有一个喜好胡乱猜疑的坏习惯,最终毁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

结婚前,她的丈夫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是他的大学同学。他们曾经深爱着对方,可是由于女方家人的反对和两人工作异地,最终忍痛分手。后来,痛苦之后,在工作期间他认识了阿云,并在朋友的撮合下,与她结了婚,双方也很恩爱。后来,丈夫的前任女友又调回到同一个城市,阿云听说后非常紧张,害怕丈夫旧情复发。于是,她开始仔细研究丈夫的一言一行,疑心重重。她经常偷偷检查丈夫的钱包、公文包,想找到蛛丝马迹;经常往丈夫办公室打电话,以确定丈夫在不在工作;丈夫外出时,她还经常偷偷跟踪。丈夫逐渐觉察到妻子的种种猜疑行为,很是反感,觉得自己受了侮辱,对妻子的挚爱渐渐淡去。他开始讨厌妻子的关心,讨厌回家听到妻子的盘问,于是向单位主动要求长期出差,回来后也常找借口不回家。妻子的疑心为此自然越来越重。最终,他们离婚分手。

案例二

小丽的丈夫是个事业型男人,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也是养家糊所必需的。可这样一来,对爱情和家庭的情感投入自然就少了许多。小丽原本是个喜欢幻想和浪漫的人,但整日面对的是哭闹不止的孩子和永远做不完的家务,而且懒于学习,与丈夫差距逐渐拉大。时间一久,心理便开始失衡了。她认为自己为家庭和爱情投入了这么多,丈夫却不爱家庭、不爱自己,肯定是因为爱上了别的女人。于是,她开始疑神疑鬼,丈夫一回家就问个不停,越问越怀疑,越怀疑越问,尽管丈夫一再发誓只爱她一个,她根本不信。丈夫觉得小丽确实为了家庭牺牲了许多,自己应该多陪她,便努力留出精力和时间来陪伴她,并经常偷偷地买礼物,想给她惊喜。可是,这下更是“欲盖弥彰”。小丽冷笑着说:“突然对我这么好了?在外面做了亏心事了吧?”丈夫顿时无言。

案例三

芳是一个漂亮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中喜欢上了长相普通、个子又矮并且学历很低的勇。勇的朴实、善良、聪明吸引了她,她爱上勇一点也不后悔。可是勇却很自卑,认为年龄大、学历低、长得又不好,根本配不上芳,再加上芳开朗活泼,经常和一些男性在一起说笑,使得他对芳的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勇和芳在同一个单位上班。他每天第一个来到单位,偷偷观察芳的一举一动,而且偷偷查看芳的信件和电话记录。他也知道自己的心态是不健康的,可是又控制不住,很是苦恼。幸好,后来芳帮助他克服了这种心态。

案例一说明,再真挚的爱情也经不起猜疑的折磨。阿云无休止地盘问、调查丈夫,全然不顾丈夫的反抗,把丈夫的离家当作印证猜疑的证据,最终导致婚姻破裂。猜疑是一个可怕的心理误区和一片阴暗的沼泽地,一旦陷入,几乎不能自拔,使人失去理性,失去爱情与婚姻。在猜疑者看来,自己的猜疑总是正确的,对方对猜疑保持沉默则被认为是默认或理亏,对猜疑进行解释则被认为是狡辩。这是一个死胡同。培根说过:“心思中的猜疑就像鸟中的蝙蝠,永远在黄昏里飞。猜疑的确应当制止,至少应当节制,因为这种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远朋友,而且扰乱事务,使之不能顺利有恒。猜疑,使君王易施暴政,为夫者易生嫉妒,有智谋者寡断而抑郁。”

案例二说明,爱情中的猜疑有时候是情感失衡引起的。一方对爱情投入多于另一方时,前者就会产生情感失衡,比如案例中的小丽。情感失衡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投入之多,对方回报之少,对自己感情之冷漠。抱怨之后,总是会归结到一种原因上:对方定是另有所爱。接下来的,就是到处搜寻证据了。喜欢猜疑的,一般是女人为多。追求持久、热烈的爱情,是多数女人的共性,可是热恋结婚之后,一切会逐渐平淡下来,她们就会变得失落,并经常沉浸在对过去热恋的回忆之中。她们希望永远拥有这种爱情,于是加强对家庭生活和情感的投入,总是处于爱的饥渴状态。投入和期望越高,失望自然就越多,情感失衡便容易产生。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可以有效地减轻这种失衡感,减少猜疑的发生。那些有事业、有信心的女性一般都是不怎么猜疑丈夫的。

案例三说明,爱情中的猜疑也可能来自一方的自卑心理。弗洛姆说过:“爱是信心的行为,谁没有信心谁便没有爱。”自卑也是一个让人无法自拔的陷阱,会使人自毁爱情的长城。比如案例中的勇,若不是芳帮助他解脱,他们的爱情定是要结束的。克服自卑,首先要建立信心。比如案例中的芳可能是这样开导勇的:“你虽然学历低,但是聪明进取,工作认真;虽然个子不高,但你很健壮;你虽然年龄大,但是很成熟啊。我喜欢你是因为你的善良、朴实、聪明又成熟,这些都是很珍贵的。”建立信心,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要反过来才行。其次,要积极进行沟通。对于勇的种种猜疑行为,芳没有一味地讨厌和反抗,而是坐下来相互沟通,找出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

(二)克服爱情中的控制心理

爱情生活中,相互的控制无处不在,很多的争吵都是控制与反控制的结果。诸如对某人的态度、饮食的习惯、家居的摆设、作息时间的安排、对孩子的教育、经济开支等等问题,每天有多少相爱的人在较劲、伤害、冷战、争吵甚至打架。不妨来看看下面几个案例:

案例一

涛是某广告公司的品牌经理,应酬很多,答应的事说变就变。他的妻子菲是自由职业者,总在家里。这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菲早早地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和礼物,要涛早点回家。他满口答应,无奈实在抽不出身,到了半夜还没回家,手机也不接。

菲很伤心,又困又饿,迷迷糊糊和衣而睡,眼角挂着泪珠。凌晨一点的时候涛终于回来时,妻子大发脾气,不听任何解释。此后几天,涛都千方百计推掉应酬,陪妻子,好容易菲有了笑容,可不久,老问题又来了。

案例二

红和丈夫住了好几年老旧楼,终于要搬新居了。没想到因为装修,小两口整日战火弥漫。红心目中的新居,要有情调,多放些装饰品,而丈夫认为装饰品俗不可耐,不如实在点,搞套家庭影院;红要买一盏华丽的枝形吊灯,丈夫却觉得烦,枝枝杈杈的什么灯,吊在客厅里多难受。结果,红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把丈夫扔在装修了一半的新居里。

案例三

蓉和丈夫吵架,动不动就提上小包,夺门而去,不管什么时间和什么天气。这是她的杀手锏。丈夫只能追下去,找到在小区范围里转悠的蓉,好言劝回。时间久了,往往不等蓉拿起包来,老公就发话:“又出去啊?烦不烦呢?”杀手锏没有了,蓉叹息道:“以前是相互折磨,现在是自作自受。”

蓉和丈夫经常为了孩子的问题吵架。丈夫经常出差,回来就给孩子买玩具、巧克力、动画片等等。蓉见了立即出面,告诉孩子别要这些没用的东西,弄得孩子左右为难。丈夫要送儿子到一家高额赞助费但离家较远的幼儿园,蓉受不了每天长途接送。两人都诱导孩子否定对方的意见,结果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案例一分析: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爱一个人,不是把一切都交给你控制,让事情只像你所希望的那样发生。爱情的权利,不在于对方必须回报爱;爱情的意义不在于保证你一定可以得到照顾。害怕黑夜的女人,仍然需要准备独自面对黑夜。爱不可以交换爱,付出是自愿,得到是幸运。付出金钱可以得到某种东西,付出爱却不等于你可以得到爱。爱是双方的,只要两相情愿、互作多情,不管是和睦还是折磨,不管是不是幸福的爱,都是爱。爱的权利就是都自愿为对方多做些事情,你不能比这要求更多。

案例二分析:爱情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只了解自己不了解对方,而且喜欢想当然地强加于人。家的摆设是一个人的观念的体现。在这个例子中,当没有条件按自己的意愿布置家居时,双方相安无事;有条件之后,两个人潜在的观念都体现出来了,矛盾也就来了。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就必须强加于人呢?爱的奇妙感觉往往使我们形成错觉和偏颇的信念。要知道,不管两个人多么相爱,观念却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爱情需要观念的相互接纳与协调。

案例三分析:要记住一点,不管爱情多么真挚,对方都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不要以为找到了真挚的爱就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就应该得到无微不至的、永远的照顾和保护。得到爱人的支持和帮助,当然是幸福;

但是别忘了,爱你的人是会变化的,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你的独立性。

如果你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他,就给了他控制你的权利,你就没有权力抱怨了。既然你把照顾自己的权利交给对方,或者全盘接受照顾他的要求,那你就应该准备接受可能的烦恼与婚姻中的不快。

(三)克服爱情中的嫉妒心理

嫉妒也是爱情的一大敌人。说起嫉妒,不得不先说一下吃醋,因为两者是分不开的。吃醋是一定程度上的嫉妒心理。吃醋到了一定限度就成了嫉妒;嫉妒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因此,在恋爱中,首先要掌握好吃醋的尺度。

某种程度上说,吃醋对爱情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吃醋在某种程度上是爱的体现。没有爱也就没有嫉妒,没有醋意的爱情等于没有灵魂的躯壳。假如自己对恋人所做的一切都无所谓,看到自己的恋人与别的异性去春游、跳舞等,一点反应也没有,这实在不能说你是爱他(她)的。

其次,吃醋能促进爱的追求。例如,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可能开始并没有很强烈的好感,但若发现某一天另外一个男孩正在苦苦追求这个女孩,那么他就会开始吃醋,并立刻加入到追求的行列中来。

再次,吃醋还可使女孩显得更加妩媚可爱。爱情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女性的情感难以捉摸,一会儿怡然自得,一会儿愁云密布。当女孩发觉她的恋人对她的爱减弱时,她会采用疏远的行为,以退为进的方法,或声东击西,用故意对别的男孩表示好感的方法来刺激恋人的爱,锁住恋人的心。这种逆向刺激反应使对方神魂颠倒,强化爱的专注。因此,女孩子在恋爱中的撒娇、赌气、猜忌、泪水既是爱的伎俩,也是女性情爱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要注意的是,醋意要有限度,如果太离谱,就变成了嫉妒。

爱情中的嫉妒心理在群婚制的时代几乎不存在。它更多产生于一夫一妻制。在群婚制的时代,一个男人,可以和一群女人“结婚”,其中任何一个同某个男人或女人发生性关系的异性,一般都不会去嫉妒别的异性。在人类婚姻史上,一夫一妻制占据主导地位、两性关系在法律和伦理意义上得到框定之后,爱情就不仅仅是异性间的吸引,而是具有了更重要的社会特征。这时,爱情中的嫉妒心理就蓬勃发展起来。

与人在其他行为中的嫉妒心理不同,爱情中的嫉妒心理,几乎每个爱情中人都难以彻底摆脱。另外,自然的性嫉妒实际上可以促进爱情的发展与稳固。正如哲学家所说的,“爱情的快乐同人类的所有快乐一样,需要一定的刺激——愉快感的对立面。这种快乐决不会长期‘晴空万里’(连一片透明的薄云也没有)。如果没有不快乐作陪衬,则快乐也会显得平淡。感受总是一幅色彩比较鲜艳的情感镶嵌图画。‘晴空万里’的爱情幸福一般都是很快就要消失。爱情的幸福是不能离开陪衬的感受而单独存在的。正因为如此,爱情需要薄薄的一层忧伤,需要一点点嫉妒、疑虑、戏剧性的游戏。”

嫉妒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一位医学家曾经说过:“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和嫉妒。”嫉妒心理犹如心灵的肿瘤,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美国科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嫉妒心理弱的人在25年中仅有2~3%的人患有心脏病,死亡率只占2.2%;嫉妒心强的人,同一期内竟有 9%以上的人患有心脏病,死亡率高达 13.4%。嫉妒心理能使人体大脑皮层及下丘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造成大脑功能紊乱,免疫机能失调,从而使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心血管、周期性偏头痛的发病率增加。嫉妒心强的人还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食欲不振、胃痛恶心、头痛、背痛、心悸郁闷、神经性呕吐、过敏性结肠炎、痛经、早衰等。强烈的爱情嫉妒心理,还会给爱情生活带来裂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发生矛盾,甚至会导致爱情的枯萎。

嫉妒是恋爱心理中的心理障碍之一。那么,应该如何克服爱情中的嫉妒心理呢?

1.要认识自我。分析自己是否过于敏感、缺乏自信。自卑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2.分析嫉妒根源。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首先要搞清楚是不是误解了自己的恋人。

3.积极消灭嫉妒心。要主动进取、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比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就像培根说的:“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4.要学会控制情绪,尊重对方的感情。尤其是恋爱时,要允许对方有自己的人际交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