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批评别人,即使不被怨恨,也很容易引发对方的抵触情绪。
——丹尼尔·吉尔伯特(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
美国南部某企业待遇苛刻,下级职工叫苦连连。当时经济紧缩、工作难找,所以员工又不敢轻易辞掉工作,只好多次向老板进言,但均无功而返。
某部门经理灵机一动,想了一个计策,决定在老板面前试一试。
他对老板说:“公司员工都表示待遇太低,生活太困难,先不说别的花费,每个月上班的交通费都难以负担,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老板说:“你可以劝他们安步当车,步行上班,这既不费钱,又可以锻炼身体,难道不是一个好办法吗?”
经理摇了摇头,说:“老板,走破了鞋子,搞不好还没钱换新鞋。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希望老板多支持一下。要不咱们搞赤足运动,要求大家上下班赤足,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谁叫他们命苦,偏偏生活在这个年代,偏偏还来我们这样的公司辛苦地上班。他们坐不起公车客运,也不能鞋袜整齐地到公司来,真是活该啊。”
部门经理一说一笑,让老板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答应让薪酬经理调整一下职员的待遇。
课堂收获
对某人某事不满,但并不直接挑明,而是通过故事的情境性,又能转换出对方对强调之物的感受性,这就旁敲侧击地说服了对方。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难以挑明或者较为敏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