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过程中,辩论双方往往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力求在观点和语气上超过对方。这时,如果能够及时抓住对方语言上的漏洞,便可以夺取主动权,从而让你的对手心服口服。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一次,卡耐基在哈佛大学里做演讲,其热忱所产生的说服力,至今无人能比。这次卡耐基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哈佛大学学生维特门毕业后做了一名律师,为一个被告犯谋杀罪的青年辩护。在法庭上,证人一口认定10月18日晚上11点,他在月光下看到了被告人的脸,认定被告人就是罪犯。维特门分析道:“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11点月亮已经下山,哪还有月光呢?即便提前一些时间,有月光,但月光只能从西往东照,证人所在的草堆在东,被告所在的大树在西,被告面向草堆是不会被月光照到脸的,证人怎么能在二三十米外看清被告的脸呢?”维特门的辩护丝丝入扣,无懈可击,全场爆发了掌声和欢呼声,被告当即被判无罪。
很显然,这一案例中,这位青年胜诉的原因,就是维特门敏锐地捕捉到了证人证言中的破绽,从而揭露事实真相。“金无足赤”,世上没有绝对优或劣的事情,辩论也是这样。两军对垒中,不管一方准备得多充分,论题多么有利,一旦进入实战,其立论的指导思想及具体辩论难免都会暴露出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破绽,抓住它可以给以彻底的打击,这样距离胜利就不远了。
课堂收获
在辩论比赛上,唇枪舌剑,难免会犯些错误,存在一些纰漏,进而产生一些破绽,机智者常常可及时捕捉对方的破绽,毫不留情地给予各种形式的打击,赢得最后的胜利。同时,这也是展示辩者的知识水平、理论功底、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技巧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