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判中,“客套”与“敦促”都是打动对方的妙招,若运用得不好,效果会适得其反。
——塞缪尔·哈恩曼(哈佛大学教授)
很多商业人士在洽谈生意的过程中,发现“客套”与“敦促”都是促成交易的好办法。但是由于他们不是从公关角度去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而是盲目尝试、到处滥用,有时效果适得其反。不少人的习惯程序是:洽谈双方初次见面时互相赞美和取悦,待到进入实质性谈判时就收敛笑脸,并咄咄逼人地讨价还价,一副“俗套”的样子。
美国某公司与一家工厂签订购物合同,定于一个月交货。可两星期后,该工厂见物价暴涨,就想撕毁合同,把货品高价转卖。于是,公司马上派代表前往谈判,力争让对方履行合同。
该工厂早就准备舌战一场,殊不知,公司代表的一席话让对方改变了想法。公司代表说:“这次和贵厂打交道,我们都感到你们生意做得确实非常精明,特别是领导经营有方,更让人佩服。这次我公司向贵厂订购的货物,是和另一家大公司合作的。若我们不能按期交货给那家公司,就可能闹出麻烦,也许到时要请贵厂出面解释一番。我们的困难,想必你们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我们是老主顾了,此次虽产生了些矛盾,但将来还是要打交道的。若贵厂无意间让我公司蒙受损失,不仅中断了我们的业务往来,而且会使想同贵厂做生意的新客户产生疑问。再说,目前贵厂拥有客户众多,业务兴旺,如果他们知道贵厂单方面撕毁合同,就会认为你们不守信用,很有可能减少或中断业务,那样,贵厂就得不偿失……”
这就启发我们:许多传统经验和方法经过改良更新,与公关理论知识相结合,就会产生新奇的良好效果。
课堂收获
哈佛大学谈判学教授从公关心理学角度分析,“客套”与“敦促”都是打动对方的妙方,但如果运用不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适当赞美对方能赢得好感;人人都有责任心,适当敦促对方能够得到承诺。所以,在谈判中,交错使用“客套”与“敦促”会带来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