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法
47880200000004

第4章 聚人:团队是小米的核心价值(3)

半个月之后,也就是7月22日下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2014小米年度发布会上,雷军高调宣布,今年(2014年)将分10亿给小米员工和买过小米手机的人。这一次,雷军把分享机制从内部扩展到外部,从员工延伸到客户。

更早之前的5月24日上午,雷军在微博中透露获得周光召基金会技术创新奖,奖品为一公斤的黄金奖牌和35万港币支票。雷军难抑激动之情:“一定要感谢小米的所有同仁,这是大家共同奋斗的成果。也要感谢‘米粉’的支持和参与,小米的每一点儿成绩都属于大家!”然后,雷军宣布“奖牌,我就留着纪念了”,并公开问计“这35万港币现金如何花”。雷军的做法不无炒作、宣传成分,但这确实是小米透明化分享机制的一例佐证。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一定要建立透明化分享机制,并以此潜移默化地熏陶所有员工:大家都是创业的一分子,共同成长,共享成果。雷军曾说:“如果没有一个最低6×12小时的勤奋和努力,为什么你会成功呢?”实际上,小米公司就是每周6天、每天12小时的工作强度,而且内部热情高涨,这种奋斗精神背后一定有透明化分享机制作为支撑,否则,员工能在5×8小时完成分内工作就很不错了。

雷军说过:“董事长该干啥?我琢磨了一下,主要有三点:1.什么时间点做什么样的事情,这决定了公司的方向和战略;2.用什么样的人来干这件事情,寻找德才兼备的人不容易;3.怎样让人有动力愿意拼搏,怎样能够把事情做成。坐好这个位置,最重要的是经验、阅历、胸怀及看人看事的眼光。”

理解小米的透明化分享机制,可以与雷军的投资理念结合起来看。作为天使投资人,雷军的原则是“投资投的就是人”。在人和项目之间,他更看重人,认为人是决定性因素,“百分之百只投人”。企业招聘员工,也是在“投人”,只不过把“创业”换成“就业”,把“平台”换成“职位”,不怕员工获得超额回报,就怕成为负面消耗,因为个人的能力短板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战斗力。雷军像风投一样激励员工,员工就会拿出创业者的干劲对待工作。

古训有云:“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句话也是金山集团的企业文化和传统,雷军推崇有加。放眼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和高科技企业,他们都建立起了透明化的分享机制,并因此爆发出传统企业无法企及的成长速度,掘取后者花费几十年才能积累的财富。财富、人才皆如水,独霸僵化就是一潭死水,只有不受约束地流动起来,才能奔流出江河湖海,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雷军推行股权共享、分送奖金,看似平常举动,甚至高调作秀,实则树立“财散人聚”“千金买马骨”的爱才形象。而且,当“共享”成为一种文化,“共担”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企业内部关于执行力、责任心、爱岗敬业等口号,也不必大张旗鼓地呐喊了。

第五节“雷军系”,大棋局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曾说:“看油画的时候,退到更远的距离,才能看明白。倘若离得很近,黑和白是什么意思都分不清。退得远点儿,就能明白黑是为了衬托白。再远点儿,才能知道整幅画的意思。”同样,研究小米,也需要跳出小米公司来观察。

其实,在小米的大幕之外,雷军已编织起一张巨大的投资网络,尽管他本人并不认同这个说法:“让大家很失望,根本就没有什么‘雷军系’。这绝对是竞争对手给我使出的秘密武器——捧杀。”但是,“雷军系”在互联网行业几乎人所共知。难怪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在2014年4月初感慨:“今明两年小米市值超越‘B’(百度),后年基本追到‘A’(阿里巴巴)的千亿量级,最有机会PK‘T’(腾讯),将来的互联网格局不再是‘BAT’,而是‘ATM’。”

“雷军系”榜首是金山软件——雷军为之奋斗了22年的公司,贯穿他的整个职场生涯。作为上市公司,金山软件市值超过30亿美元,雷军是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实际控制人,其个人及全资子公司持有金山软件26.9%的股份。

其次是猎豹移动。2014年5月9日登陆纳斯达克,收盘市值19.71亿美元。雷军担任董事长兼董事,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4.7%的A类普通股和54.1%的B类普通股,共拥有53.5%的投票权。

第三家是欢聚时代。2012年11月22日登陆纳斯达克,如今市值接近20亿美元。雷军为欢聚时代董事长兼董事、实际控制人,持有44.8%的B类普通股,拥有38.8%的投票权。

第四家迅雷。2014年6月24日登陆纳斯达克,市值约为10.34亿美元。雷军担任迅雷董事长,小米风投持股28.8%,金山软件持股13%,两家合计持股高达41.8%,雷军无疑为实际控制人。

以上4家公司是“雷军系”已经上市的企业。紧随其后,最受关注的毫无疑问是小米公司,这也是“雷军系”最核心、重要的产业支柱,2014年3月估值300亿美元,雷军的目标是达到千亿美元级别。雷军担任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虽然持股情况并未公开,但控制人地位非他莫属。

除此之外,“雷军系”还有很多公司。2007年10月16日,金山在香港上市之后,雷军选择黯然离去(2011年7月重回金山担任董事长),开始“退休生活”。在此后3年内,他一口气投资了凡客、乐淘、拉卡拉、UC、可牛等17家公司,其中有11家从零开始,涵盖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社交三大领域,市场估值达数百亿美元。经过3年“修行”,雷军已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2011年,雷军创办独立的互联网创业投资基金——顺为基金,取“顺势而为”之意,一期募资2.25亿美元,二期规模达到3.15亿美元,投资了无忧英语、阿姨帮、雷锋网、载乐、丁香园、微聚等近20家互联网公司,涵盖在线教育、移动电商、医药垂直平台、本地生活服务、社交等热门领域。作为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投资方向和领域都由雷军掌控大局。

雷军从小就喜欢下围棋,深谙落子布局之道。我们在感慨雷军的投资眼光和财富增速之余,更为震撼的是“雷军系”正在下一盘大棋,棋局的核心就是小米。围绕小米的战略布局,金山软件、猎豹移动、欢聚时代、雷锋网、乐淘、迅雷等都可能成为小米流量入口、应用软件、增值服务的棋子。当然,这些关联公司也有可能被“雷军系”新的更强大的软件或服务排挤出局。在某种程度上,即使小米本身不赚钱,靠系统内的业务支撑也能实现盈利,看不到这一点,盲目学习小米方法,只能学到皮毛。

当人们评论“雷军系”成为继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系之后中国互联网第四股力量时,周鸿祎“ATM”的论断更大胆直接。如今,“平台”和“生态”已成为互联网行业最火热的概念,李彦宏、马云、马化腾都在为此奔波忙碌,雷军搭建系统的优势在于他手握小米——硬件支撑这枚关键棋子,以小米为核心的“雷军系”之价值和未来充满无限想象空间。

只有看透整个“雷军系”的布局,才能理解小米战略,读懂创业之初的那句话:“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我无数次想过怎么输,但要是真输了,我这辈子也就踏实了。”对于雷军而言,小米是他自我证明的机会,对金山转型互联网的挫折他不服输。而且,小米承载着他少年时“做一家伟大的公司”的梦想,只有小米能黏合并撑起千亿美元的“雷军系”,实现理想。

“雷军系”背后,其实是雷军在互联网行业闯荡20多年积累的深厚的人际资源。雷军的风险投资并无明确的资本布局、催熟、变现意图,他自称是“帮朋友”“帮忙不添乱”,但是“台风”来临时,却能迅速聚集并形成一股强大势能。从金山、卓越到小米,雷军的职业生涯其实充满纠结和遗憾,也有起落和浮沉,作为出道最早的互联网创业者,雷军并非最成功的一位,但是,他身上总有一种让志同道合者追随的魅力。

雷军总结说:“商业上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把朋友变得多多的,把敌人变得少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