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色氨酸
色氨酸添加剂主要包括L-型色氨酸和DL-型色氨酸两种。L-型色氨酸的纯度为98.5%左右,呈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无味或略有特殊性气味。DL-型色氨酸的生物活性仅为L-型色氨酸的60%-80%。色氨酸也是饲粮最易缺乏的限制氨基酸,易溶于水。玉米、肉粉和肉骨粉中的色氨酸含量较低,只能满足猪需要量的60%-70%,需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色氨酸,而豆饼(粕)含色氨酸较多。
(4)苏氨酸
苏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同时也是幼猪生长阶段的一种限制性氨基酸,呈无色或微黄色,晶体状,易溶于水,具有极弱的特殊气味。通过对6周龄断奶幼猪进行试验,在低苏氨酸类型的日粮中,苏氨酸水平为0.66%-0.67%,在缺乏鱼粉和豆饼(粕)的条件下,也可获得较好的生产效果。
2. 维生素添加剂
作为添加剂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3、维生素E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801维生素B12、泛酸钙,氯化胆碱,叶酸,烟酸,生物素及维生素C等。
由于维生素保存,加工合成,成品保存需要严格的温度,以及严格的加工工艺、加工合成,因此,生产上较为常用的是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如果采用单体维生素,常会因为条件不具备造成维生素损失和搅拌不均匀,而影响维生素在饲料中的效用。
维生素的添加量取决于猪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维生素添加剂的有效性、饲粮的组成、环境条件及猪的健康状况。若是在维生素的有效性低或猪处于高温、严寒、疾病和接种疫苗等情况下,饲粮中维生素的添加量要高于饲料标准中规定的维生素需要量。研究表明,在(25依3)益的条件下,预混料中的维生素A在16周后损失56%,维生素B2和维生素B5在27周后分别损失54%和9%。所以,在预混料制成后,并贮存了3个月以上的时间,维生素超量添加幅度要在5%-10%以上。
3. 微量元素添加剂
常用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碘和硒等。在配合日粮时,需要另外补充微量元素。常用的原料主要是无机盐,也可用有机酸矿物盐和氨基酸矿物盐。
生产实践中,为了方便使用,常将几种或10余种物质添加剂预先配制成复方矿物质添加剂,或称矿物质预混料。使用时,再按规定均匀地混合于饲料中。
(二)非营养性添加剂
非营养性添加剂是添加到饲料中的非营养性物质,具有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改善动物健康和畜产品质量等功效。根据其功效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作用于动物的添加剂,该类添加剂可促进猪的生长,提高生产水平;一类是作用于饲料的添加剂,该类添加剂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有利于饲料的加工和贮存。
1.作用于动物的添加剂
(1)抗生素与抗菌药物抗生素是微生物代谢产物,抗菌药物是人工合成,均可抑制和杀灭大多数细菌,高浓度时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低浓度时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尤其是在幼猪阶段和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效果更加显著。但是,使用抗生素与抗菌药物添加剂时,其兽药品种、用量、使用年龄、停药期等应严格遵守国家或农业部的有关规定。
目前,世界上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有60余种,我国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只有10余种,主要有杆菌肽、杆菌肽锌、土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盐霉素、竹桃霉素、青霉素、磺胺类、喹乙醇等。
淤杆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强大的抗菌力,对少数阴性菌、螺旋体、放线菌、原虫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毒性小,无副作用,无药物残留。使用剂量为11-55毫克/千克时,可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为55-110毫克/千克时,对细菌性下痢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于杆菌肽锌:是杆菌肽的第二代产品,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力,对球菌也有一定作用。口服时不易吸收,无副作用。使用剂量为11-55毫克/千克时,可提高增重和饲料效率,为55-110毫克/千克时,可预防和治疗细菌性下痢。
土霉素、金霉素:属四环素族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大型病毒有较强的抗菌力。在肠道易吸收,在畜产品中有一定的残留,并可产生转移R因子的抗药性。所以,人们对它的使用已渐渐减少。对猪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使用剂量:土霉素,幼猪为25-50毫克/千克,育肥猪为7.5-10毫克/千克,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50毫克/千克,可预防细菌性肠炎;金霉素,10-50毫克/千克,可促进猪生长和改善饲料利用率,50-100毫克/千克,可预防细菌性肠炎。
泰乐菌素:属大环内酯族抗生素,主要对革兰阴性菌及衣原体有抗菌作用。其磷酸盐易溶于水,可与水中的铁、铜、铅和锡等离子结合,发挥其效用。在肠道中不易吸收,对猪比较安全,且组织中残留较少。与同族其他抗生素如红霉素、竹桃霉素等有交叉耐药现象。其促生长作用在同族抗生素中最为明显。使用剂量:幼猪20-100毫克/千克,育肥猪10-20毫克/千克,生长猪20-40毫克/千克,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40-100毫克/千克,对猪痢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盐霉素:属抗球虫抗生素。与人体无交叉耐药性,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组织内无残留,可长时间使用。使用剂量一般为20-100毫克/千克,50-80毫克/千克时,取得的效果最佳。
竹桃霉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立克次氏体、大型病毒有一定的抗菌力。在肠道中易吸收,能产生交叉耐药性,可促进生长,应用广泛。猪日粮中使用剂量一般为15-11毫克/千克,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喹乙醇: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吸收迅速,排泄安全,组织内无残留,稳定性好,毒性小,与其他化学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主要用于幼猪和生长猪,日粮使用剂量一般为15-50毫克/千克,可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卡巴多:是新开发的一种猪用添加剂,主要用于幼猪,效果很好。使用剂量一般为10-25毫克/千克,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50毫克/千克,可防治猪痢疾。
(2)抗生素替代品
目前,其产品主要有牛至油和复方中药提取物。因为植物提取物具有天然、无毒、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同时其活性成分多为生物碱、皂苷、挥发油、酚类、黄酮和多糖;通过双向调节以及具有营养作用,免疫调节,激素样作用,抗应激,抗菌,促消化,抗炎,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备受人们的青睐。
(3)生长激素
猪生长激素是猪丘脑前部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具有加速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合成,阻止其相反过程的作用。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胴体品质。使用安全,无副作用,无毒,无组织残留。给猪注射外源生长激素,生长率可提高16%-18%,饲料利用率提高24%,全期总耗料量降低72%,背膘厚下降20%-30%,眼肌面积提高1平方厘米,每头猪生产成本降低7%。蛋白质合成沉积率越差的猪(如母猪和阉猪),生长激素产生的效益越显著。
(4)酸化剂
酸化剂是近年来研究开发,以调整消化道内环境的一类添加剂,主要用于幼猪日粮,可补充幼猪胃液分泌不足,降低胃内pH值。主要包括单一酸化剂(如无机酸、有机酸)和复合酸化剂。添加酸化剂的饲料称为酸化饲料。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主要是以磷酸、乳酸为主的酸化剂,其中很有特色的复合酸产品比如活性酸等。幼猪的消化功能不完善,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使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同时还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幼猪消化不良、腹泻以及生长缓慢等。哺乳幼猪可依赖母乳中的乳糖发酵,产生乳酸及少量挥发性脂肪酸来维持胃内pH值;而断奶幼猪以固体饲料为主要营养物质来源,如果向其日粮中添加乳制品,不仅会大幅度提升饲料的成本,还会对幼猪消化机能的完善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就可用酸化剂代替乳制品添加到幼猪日粮中。
在幼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有补充胃酸分泌不足、激活酶原、抑制病原微生物增殖、防止幼猪下痢、提高生产性能和降低死亡率等功效。另外,较低的胃内pH值可降低胃内容物排空速度,有利于养分的消化吸收。有机酸化剂还可作为动物的能源。有的有机酸以络合剂的形式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有的有机酸(如柠檬酸等)还可作为调味剂添加到日粮中,以增加幼猪的采食量。研究表明,混合有机酸能阻断大肠杆菌对哺乳幼猪的垂直感染,因此,酸化饲料也可应用到母猪饲料中。
随着研究的深入,基本已确定复合酸的效果优于单一酸,因为复合酸与单一酸相比较,具有以下五种优势:一是改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效果比单一酸更为显著;二是胃肠道作用位点较多;三是添加量较少,不影响日粮的适口性及能量值、占用日粮配比空间较小;四是腐蚀性弱;五是成本低。
(5)酶制剂
酶制剂是近年来在饲料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饲料添加剂。常用的酶制剂有20余种,主要有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降解酶等多种单体酶及各种各样的复合酶。饲料添加剂应用的酶制剂多为消化酶类,按添加剂的目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如淀粉酶、蛋白酶等。由于幼猪消化系统还不完善,消化酶的分泌与活性受到限制,导致幼猪生长不良,对非乳饲料消化率低,所以可在幼猪日粮中添加这类酶制剂来提高养分消化率、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另一类用于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如植酸酶等。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水解植酸、减少无机磷的用量、降低饲料成本、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的生产表现,还可降低动物排泄磷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在幼猪日粮中添加1200单位/千克的植酸酶,可提高日增重56.94%,料重比下降28.48%;在幼猪饲料中加入0.1%的溢多利,可提高日增重25.83%,料重比下降9.09%。
近来研制的新型多糖降解酶主要以非淀粉多糖降解酶为主,另外还有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植酸酶的复合型酶制剂。其主要功用是最大限度地消除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和毒素的有害作用,改善饲料利用率,扩大饲料资源,全面促进饲粮养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以及改善动物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大量实验证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提高幼猪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幼猪死亡率,显著提高大麦日粮型生长猪的消化能力和生长性能。
为有效提高酶制剂的使用效果,在生产中还要注意根据猪的生理特性、日粮组成及帮助消化的组分,合理选择酶制剂的种类,合理控制贮存、加工、饲喂等条件或环节。
(6)高铜
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25-250毫克/千克铜,可促进猪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含铜原料中以硫酸铜的效果最佳。高剂量的铜对肌肉、胃等组织铜浓度的影响很小,但会明显提高肝脏中铜的含量,从而损害肝脏的健康。同时,大部分铜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土壤。所以,在生产中不宜使用高剂量铜。在幼猪日粮中一般添加125-175毫克/千克铜比较适宜。研究表明,在硫酸铜中按硫和铜2颐1的比例加入硫化钠,二者混合应用,可有效限制肝脏中铜的沉积。使用高铜时,应注意锌、铁的补充,锌、铁的补充量一般在130毫克/千克以上。
(7)益生素
在健康动物消化道内同时存在着有益菌和有害菌,环境或生理应激等因素可使微生物菌群失调,导致有害菌大量繁殖,从而影响动物的健康水平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抗生素有杀灭有害菌、恢复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但同时也会使有益菌大量减少,从而大大增加重复感染和过路菌感染的可能性,另外抗生素还可能导致抗药菌株的产生和药物残留。益生素可以克服抗生素的这些缺点,它们能将在肠道内繁殖的有益菌如乳酸菌、枯草杆菌等引入消化道,使其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研究表明,益生素可通过形成优势种群、产酸或竞争营养物质等方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通过产生B族维生素,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从而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
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发出多种益生素类产品,并从日本引入有效微生物群。益生素主要用于幼猪和母猪,其效果有着一定的差异。用于幼猪,可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用于母猪(从产前2-3周开始使用,至哺乳期结束),可降低幼猪腹泻,提高幼猪增重和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