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47862800000080

第80章 担改革道义 著管理文章——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访谈录

前不久,国内各大报纷纷报道了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5—6月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们注意到,江总书记此番讲话特别强调了要处理好深化企业改革与加强企业管理的关系。一时间,如何正确处理改革与管理的关系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就这个焦点问题专程采访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

袁宝华会长回忆说:记得1980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客人后,反复跟我讲:“企业管理是件大事,一定要认真抓好。”

记者:袁老,您作为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一直致力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总体水平的工作。从报道中看到,您从1994年年初就多次对我国企业管理滑坡的状况提出忠告。最近读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和长春的讲话,感到包括您在内的一批有识之士的呼吁,已经引起了中央最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那么,您能否谈谈我国企业管理滑坡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它的危害性在哪儿?

袁宝华:我想首先强调一点,改革开放16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工作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的。但是,近年来部分企业的管理工作确实不尽如人意,出现了滑坡,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混乱无序,生产现场脏乱差,基础数据和信息跟不上生产经营发展的要求;物资消耗高,产品成本上升;专业管理无制度、无标准、无检查、无核算,资金周转缓慢,资产流失严重;劳动纪律松弛,人力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质量差,品种单一,在市场上无竞争力,致使产品滞销,积压增多,等等。

管理滑坡意味着管理水平下降。由于企业管理水平既关联着企业产品的成本、质量,也关联着企业的效率、效益,进而关联着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命运。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如何解决企业管理滑坡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兴衰的重大课题。对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领导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把企业管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记得1980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客人后,反复跟我讲:“企业管理是件大事,一定要认真抓好”。看来,这句话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如何搞活搞好国有企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是外因论者,而是辩证论者。

记者:现在,企业界已经意识到管理滑坡的问题,但是大家对管理滑坡成因的认识却不尽相同。那么,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袁宝华:应当说,造成企业管理滑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企情”不同,原因就可能有所不同,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想在此提醒大家,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重改革,轻管理”,甚至把管理与改革人为地对立起来,结果削弱了企业管理的组织力量。比如,有的借口“改革”,撤销了企业管理的职能部门,致使相应的工作难以衔接;也有的把严格管理与安定团结对立起来,似乎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就影响了安定团结,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错误认识;还有的以社会改革不配套、企业外部环境改善不充分为由,去掩饰企业内部管理不力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割裂了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之间的有机联系。

记者:说到改革与管理的关系,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长春的企业座谈会上做了特别的强调。那么,您能否就改革与管理的关系问题发表一下看法?

袁宝华: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世界范围看,改革和管理都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改革和管理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两者都不可偏废。改革是管理的前提和动力,因为,改革的深化可以为提高管理水平创造条件。管理则是改革的基础,因为,管理的进步会有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也要通过管理才能体现出来,没有科学的严格的管理,改革的成果也不可能巩固。

当前,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这就更要强化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前一阶段,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企业的外部条件,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的改革今后还要加快速度。但外因毕竟只是变化的条件,变化的根据则在内因,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不然,为什么一些规模相同、同属一个行业的企业在一样的外部条件下,发展差异却那么大?究其原因无不在管理的好与差上。在如何搞活搞好国有企业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是外因论者,而是辩证论者。我们应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管理。当然,企业管理现代化工作要分层次进行,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一刀切,不要一个调,不要一阵风。这项工作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

据我观察,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着一个“怪现象”,就是一方面企业呼吁资金紧张,而另一方面企业往往又忽视资金管理。

记者:当前,“抓管理”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共识。那么,根据您的考察和研究,您认为,目前企业“抓管理”关键要“抓”什么?

袁宝华:据我观察,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着一个“怪现象”,就是一方面企业呼吁资金紧张,另一方面企业往往又忽视资金管理。我认为,要改变这个“怪现象”,企业必须“抓”以资金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和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银行改革前,企业的资金管理是靠银行的“大锅饭”;银行改革后,专业银行商业化了,“大锅饭”不能吃了,虽然现在银行的商业化完善程度还不够,在政府干预下企业还能吃一点“大锅饭”。但是,一旦专业银行真正商业化了,政府就不能过多干预了。专业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放贷不再是“雪中送炭”了,而是“锦上添花”。企业经营状况好,盈利幅度大,效益蒸蒸日上,贷款就容易,因为贷款给你,资金收回快,流动得也快。你这个企业日子不好过,他就得考虑你有没有还贷能力?前途如何?没有前途一个钱也不给。现在看,银行商业化程度越高,企业越要把精力放在资金运用上。宝钢的日子好过,银行找上门给它贷款,它是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而且它的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运用资金。我在这里反复强调以资金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是针对我们现在企业的一些领导人不重视资金的运用,不把资金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看待。而且相当一些企业货币资金运用不合理,周转慢,这是一些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我认为必须把它作为一个关键问题来对待。当然,强调“抓管理”要抓财务和资金,并不是别的就不抓了,而是强调“抓管理”要抓当前企业管理的主要矛盾。

记者: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抓住关键是为了带动全面。那么,您认为,企业要建立好管理这个系统工程,今后应做好哪些工作?

袁宝华:我认为至少有8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第一,要有明确的企业管理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克服管理是“软任务”的思想,提高干部、职工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强化管理基础工作,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尤其要重视班组建设;第三,强调从严管理,提倡一丝不苟,通过严格管理防微杜渐;第四,重视调动职工积极性,这是企业活力的重要源泉,职工参与管理要有多种形式与途径,要靠细致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趋利避害;第五,进一步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对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等项工作,企业的党政领导同志都要常抓不懈;第六,管理机构应力求精干、高效、科学、适用;第七,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国内的要学,国外的也要学,通过学习推动管理创新,促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第八,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要及时更新专业和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经营决策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袁宝华寄语本刊:担改革道义,著管理文章。

记者:如您前面所说,改革和管理是企业的两个永恒主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前不久我刊更改了刊名。为此,我们很想知道,您对《企业改革与管理》这本杂志有什么期望?

袁宝华:可以这样说,你们这本杂志生逢其时,在此我借用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名言,送你们10个字:担改革道义,著管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