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
47862700000077

第77章 适应新形势 努力做好协会工作

(1984年3月9日)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是有生命力的。协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强调要依靠热心于改善我国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依靠热爱这项工作的同志开展协会工作,办好协会。今后,我们还要坚持这条方针,紧紧依靠这些同志,把协会办得更有生气,更有成效。

企业管理协会成立初期,针对当时管理上存在的最突出问题,重点抓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大力宣传管理的重要性,把管理提到与科学技术并重的位置;管理同科学技术一样,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个车轮,强调二者缺一不可。为了加强宣传工作,我们成立了企业管理出版社,创办了《企业管理》杂志,并编写《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还陆续派出一些主管企业管理工作的负责干部出国考察。采取这些措施,主要是要解决个认识问题。第二件事是抓干部培训,解决如何进行企业管理的问题。由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企业管理研究班,现在已举办了十九期。

企业管理协会成立以来做了许多工作,我们觉得成绩最大的是这两项工作,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在全国起了示范作用。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培训管理干部的重要性,现在应该说已经为多数人所接受。当然,我们还要继续抓这两项工作。

抓工作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目前企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我想其中至少有三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1.关于新的技术革命。现在国际上议论很多。从接触到的资料看,这次技术革命,以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中心,以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特点。许多学者预料,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或者今后几十年之内,将会出现一个新的情况,即现在已经突破和将要突破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不仅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的飞跃,还会带来社会生活的新的变化。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信息,不能漠然视之。目前世界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在经历了一段萧条以后,有些国家开始回升,美国和日本等国较为明显,西欧一些国家也跟了上来。它们逐步把一些新技术从试验室里转到工业生产中来,形成新的生产力。这个新的动向,是需要我们密切注意和认真加以研究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既是我们工业技术面临的一场新的挑战,也是我们工业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面临的一场新的挑战。

2.我们的企业通过全面整顿,在管理现代化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管理现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这四个方面,现在多数企业比整顿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方面,更加突出。统筹法、优选法、价值工程、线性规划、成组技术等,不仅作为管理知识得到了相当范围的普及,而且一部分企业通过实践尝到了甜头。微型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大大地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前两年许多管理干部对采用电子计算机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还不认识,现在已有一批企业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的活动中。据统计,目前全国投入运行的微型机和单板机已经超过两万台,其中43%用于工交部门。随着人们对微型机功能认识的提高,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普及程度可能比预想的要大得多。企业管理现代化将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3.进一步改革企业领导制度。近两年来,党中央相继颁发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厂长工作条例、职代会工作条例,对健全工厂领导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矛盾也不少,首先是政出多门,遇事又无人负责,厂长很不好当。究竟如何处理好厂长和党委以及同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日本、美国和西欧一些企业有董事会、监事会或监督委员会,有的还有工人委员会,负责讨论或决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决定管理人员的人选。工会和工人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工人的工资、福利、安全等权益。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由总经理、厂长或管理委员会主席负责进行。苏联和东欧国家,多数实行一长制,党的组织和工会组织起保证、监督作用。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多数同志倾向于由厂长负责本厂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召集和主持会议,讨论、决定本厂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党委检查、监督国家方针、政策、计划的执行,负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要全力把工人的政治学习、文化学习、技术学习抓起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并协助行政把职工的生活、福利管起来。厂长(经理)、党委、职代会、工会的职责和分工要进一步研究,使大家同心协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把工作做好。

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上述只是与企业管理关系比较密切、比较直接的几个问题。企业管理协会不同于政府部门和业务部门,它应该从自己的特点出发,多做些基础性的工作,多考虑一些长远的问题。今天在座的都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学者、经理、厂长和做企业管理协会工作的同志。希望大家高瞻远瞩,展望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看到我国企业管理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想一想我们今后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工作千头万绪,重点放在什么地方?我想是不是着重抓两件事。

一是努力做好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我们的企业素质低,应变能力差,原因固然很多,我看主要是素质问题。提高企业素质,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它不仅对于当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而且为适应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为实现我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90年代以至下一个世纪的经济振兴,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最近对厂长进行了一次摸底测验,成绩不够理想。许多同志对于三中全会以来的一些基本经济政策和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还没有很好掌握。参加考试的同志许多是一些比较好的企业厂长(经理),他们尚且如此,其他就可想而知了。可见培训提高这些现任厂长(经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企业管理协会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培训工作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抓好。国外很重视这项工作,他们注意把企业的需要与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如何根据我国的特点与现状来组织培训,使培训效果不断提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今后,我们考核企业管理协会的工作,首先要看培训工作抓得如何。因为,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文化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企业的基础扎实了,其他各项工作就好做得多。北京、天津、上海、成都等几个承担兴建管理培训中心工作任务的协会,更要加紧工作,争取早日把它建成。要注意领导班子的配备,一开始就形成一个好的风气,一个过得硬的作风。对于教学工作人员的配备,除选拔和培养一定数量的教学骨干外,还要适应培训在职干部的特点,更多地利用社会力量,聘请一些高等院校和社会上有名望、有造诣的专家学者为自己的名誉教授,逐步形成一支适合在职干部教学特点的教师队伍和基本教材,进行教学工作。一些已经开始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管理协会,应当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为培训在职干部闯出一条新路,把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努力探索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这个问题在去年的年会上邓力群同志就提出来了。根据力群同志的提议,我们企业管理研究班,先后分六个专题,对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历史、现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提炼出许多好的经验;地方企业管理协会还组织过多次专题性的座谈会、讨论会和研究会,进行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初步成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探索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应该是有基础的。首先,我们有几十年办企业的丰富经验;其次,近几年我们派了许多同志到国外去考察,研究别人的管理方法,知道人家是如何管理企业的;更重要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许多好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和发扬,许多问题人们认识一致了。一个国家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不能离开本国的具体实践,不能离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只要我们坚持发扬自己的长处,又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只要我们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我们管理现代化的步伐是可以加快的。

十年动乱,使我们错过了许多好时机,现在应该顺应当前的大好形势,加倍努力,把我们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一步,为四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