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
47862700000043

第43章 关于职工教育的几点意见

(1983年3月30日)

一、大力加强职工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

党的十二大和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强调指出,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首先要有大批人才,要大力发展包括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事业,普遍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和管理业务水平。

近几年,我们在恢复和发展职工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整个职工队伍来看,文化、技术、业务水平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还没有大的改变,与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全国第一批整顿的804个企业新建的领导班子成员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仍占45%,而且绝大多数都没有系统地学过专业管理知识。全国4000多万技术工人中,三级以下的将近70%,高级技工只有2.3%,结构很不合理。工业部门技术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不仅数量少,而且知识老化。因此,不努力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不加快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二、确立职工教育的目标和重点

为了使职工教育与生产发展的需要衔接得好,在“六五”后三年和“七五”期间,职工教育的重点是:对干部,逐步开展正规的专业培训,使多数人达到中专以上水平;对工人,要在继续完成“双补”任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中级技术教育,使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重有较大增加;对专业技术人员,要组织系统进修,进行知识更新。通过在职培训,加上普通学校输送的毕业生,争取到1990年初步形成一支在数量上能够基本满足需要,质量上能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专业配套的干部队伍;形成一支以中级技术工人为主体,技术等级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文化技术素质的工人队伍。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做大量工作,但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职工教育是经济工作的一部分,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无论是短期培训,还是系统提高,是当前需要的,还是为长远做准备的,都必须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这样才符合四化建设的需要,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职工的欢迎,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职工教育必须从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着眼,既要系统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业务水平,更要抓紧培训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现代化方面急需的人才。二是企业职工教育要较快地走向正规化。职工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对象、目标不同,职工教育的学制、标准、结构、形式以及特点、规律等与普通教育有所区别,不能一提正规化,就理解为向普通教育看齐,甚至照搬照抄。要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正规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建立健全考试考核、学习档案等教育管理制度,特别要重视干部学校和管理干部学院的建设,充实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使之成为培训干部的重要基地。

三、搞好人才需求的预测,制定或修订职工教育规划

职工教育规划,必须以生产发展需要为基本依据。既要注意大型骨干企业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需要,也要照顾到中小企业和小改小革的需要。在行业规划的基础上,由地区综合平衡,使职工教育规划成为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到人才培养与生产发展需要紧密衔接。

这次会上对经济干部教育规划作了专题讨论,提出了初步设想。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在培训目标上,要求现职领导干部三年内都要离职学习半年,其中40岁以下的,1990年前要达到中专或大专水平。通过调整和培训,到1990年,县属以上企业的领导干部要普遍达到中专水平,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干部多数要达到大专水平。培训方法要根据年龄、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培训内容要注意实用。各地在制定经济干部教育规划时,可以参照这些意见进行。

四、进一步完善体制,健全机构,改进工作方法

职工教育的任务重,家底薄,历史上几经曲折,多次波动。1981年,中央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下达后,专职机构才逐步建立起来,至今还很不健全,力量相当薄弱,和承担的任务很不适应。大家希望继续加强机构建设,尽快解决管理体制上的一些问题。在机构改革中,要主动地向领导和有关方面汇报情况,提出建议,由党委决策。对职工教育干部来说,则不要因为机构改革而波动不安。应该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职工教育的重要性。职工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肯定是要发展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积极做好工作。

五、关于加强干部学校的建设

干部学校是培训在职干部的重要基地,它在整个干部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尽快建设起来,花点钱是值得的。据有关资料,固定资本每增加1%,生产只增加0.2%,劳动力每增加1%,生产增加0.76%,而增加1%的经过训练的管理人员,生产则增加1.8%。加强在职教育,要解决师资问题。目前,干校教师队伍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远不适应培训任务的需要,要下决心把干校师资队伍建设好。同时要努力解决教材问题。

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要切实解决干部教育中的一些政策问题,如教师职称、学员学历,以及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等问题。

解决培训能力和培训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除了加强干校建设外,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作用。

要选择若干大专院校,举办经济管理方面和干部进修方面的院系。此外,还要继续发挥广播、电视、函授、刊授、协会、学会、经济团体和民主党派等方面的作用。总之,只有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培训干部的繁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