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
47862700000037

第37章 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1983年1月7日)

学习借鉴外国企业管理经验,这在旧中国有人就提出来。鸦片战争前,我国长期闭关锁国,资本主义以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有些人想搞实业救国,提出向西方学习,可是老师总欺侮学生。直到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才真正为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三年恢复得很快。第一个五年计划学习苏联的经验,并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第一汽车制造厂那么大的厂,只用了三年时间建成投产。后来我们在建设中经过了波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丰富的,也是来之不易的。

粉碎“四人帮”后,大家都感到不能长期关门过日子,要出去看看。1977年我们访问了英国和法国。1978年我们又访问了日本,系统地考察了日本的企业管理。从英国、法国、日本回来,我们向党中央、国务院作了系统汇报。汇报强调了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调节,强调了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强调了投资要付利息等观点。

1979年初,成立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开办了第一期企业管理研究班。1979年冬我们访问美国。美国是科学管理的发源地,企业管理很少保守,不断创新。1980年我们又去联邦德国、瑞士和奥地利考察。企业管理大体上差不多。联邦德国与美、日、苏相比,有自己的特点,非常重视基础工作。把技工培训放在就业之前,强调职业教育,采取双轨制,企业和学校挂钩,学习理论在学校,学习操作在企业,固定协作关系,国家法律规定,工商联组织负责全国的双轨制培训。

总之,“文革”以后,我们学习外国经验已有五年了,现在来总结一下十分必要。我认为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要采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像曹禺对吉剧讲的那几句话一样。学习外国企业管理经验,也应采取这一方针。

学习外国经验,原原本本学很重要。不能学皮毛,一知半解,只有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学通了,才能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至少在专家范围内应该这样。大连培训中心开始时美国人就提出,教材如何与中国实际结合,我们经过研究,回答他们,美国怎么干,你就怎么讲,不要保留。这样才能把美国东西学通,才有分辨能力,才能消化吸收。外国方法值得借鉴,是采取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我们想再办一些培训中心,就采取这个办法,来专门研究这些国家的经验。要“为我所用”,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地学习,不把“众长”学透,就不能“博采”。要想“自成一家”,就得学透百家,行为科学也要有人研究。凡能成为一门科学的,一定有它的道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丰富,但系统化、理论化还不够。毛主席说过,解放军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了。不系统,零零星星,就不能成为科学。要总结出一套经验。现在正委托四川写一本思想政治工作教材。过去凡是毛主席没有说过的,我们就不敢说,成了禁区。1964年刘少奇同志给江渭清同志的一封信,批评他全用毛主席、马列的话,没有自己的话,这样如何指导自己的工作。长期受此影响,就无人敢总结一套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力量是不可估量的。邓小平同志讲,改革要坚决,经验要抓紧。农业方面的改革已经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生产发展了就有联合的要求,专业户有分工,就必然会有联合。农民现在怕变,工业上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哪里有一批思想较解放的领导,哪里经济发展就较快。所以还是要继续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