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47860100000027

第27章 工作压力(1)

学习目标

当学完本章并做完练习后,你应该可以做到:

理解压力及工作压力的内涵

找出工作中压力的主要来源

列出影响个体工作压力感受性的常见因素

结合现实的组织情境,描述工作压力产生的后果

学会如何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进行压力管理

南民英年早逝

2006年1月21日18点10分,上海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民因患急性脑血栓抢救无效,在上海浦东仁济医院逝世,享年37岁。又一个浙商富豪因健康原因英年早逝,人们的第一感叹几乎都是“又一个王均瑶”。1年多前,南民的老乡、中国企业界风云人物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在事业如日中天、人生黄金时段的38岁时,因患肠癌过早离开了这个世界。

临近原本喜庆的春节,上海浙江商会秘书长陈康汉23日下午却召开了一次沉重的新闻发布会,告诉大家这个惨痛的消息。在会上,陈秘书长无限惋惜地说,南民成为继王均瑶之后又一个“过劳死”的温州企业家。

南民,23岁成为温州乐清税务局专管员,很快下海经商。1995年移师上海,1997年与合作伙伴斥资在上海建立自己的工业园区。据悉,南民创业初期就是一个工作狂,曾因过度劳累而在骑摩托车时不慎摔在路上。近十年来中发电气迅速壮大,2005年销售额有20多亿元,成为上海十大民营企业之一以及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据与南民一起打拼10多年的中发电气新任董事长兼总裁陈邓华描述,南民经常是一手拿着手机对话,一手又抓起电话,旁边还放着盒饭。工作之余,留给自己的时间总是很少。“其实两年前南民已经有病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还经常头晕,但经过治疗和休息,他便马上投入工作,像机器一样投入快速的运作之中。”陈邓华说。

2004年年底,温州市某医院对温州地区87位着名企业家的一次健康体检发现,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完全意义上的健康者几无一例。在熟悉浙商的人士看来,“太少休息和放松,事业心太强”,也许是这一代民营企业家的“通病”。他们大多工作时间过长,对自身的期望很高,但是过度劳累或者长期精神紧张,会使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体内主要的器官和系统失衡,比如发生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等等,严重的就会导致全身的应激状态,从而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近年来,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压力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个体的工作绩效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压力的重要形式之一的工作压力,无疑也就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什么是工作压力?组织情境中压力主要有哪些来源?工作压力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如何对工作压力进行有效的管理?

本章拟结合当今组织成员面临的工作压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工作中压力的管理和应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第一节工作压力概述

一、工作压力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工作压力的内涵,首先有必要了解什么是压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压力的存在。例如,公司决定裁员,进行组织重组和变革,个体可能会面临被解雇的压力;上级领导分配一项具有高挑战性的工作,员工可能会面临不能胜任的压力等等。事实上,“压力”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赛耶(Selye)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进行研究的,他们认为压力就是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于有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自此之后,许多领域的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压力进行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实际上,尽管研究者对压力的定义众说纷纭(见知识库6-1),但从总体来看,研究者们对压力的定义可以被归结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压力指的是一种刺激物,具体就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实际上,这里的压力也就是我们后面将要阐述的压力的来源问题。

第二种,压力是指人的一种主观性的感受,是人们对压力的体验和认知。

它是一种主观反应,这些反应具体包括焦虑、疲劳、紧张等。

第三种,压力是人体对内部需要或伤害性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也就是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个体生理上的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头痛、呼吸困难等各种反应。

知识库6-1

压力的四种学说

内部平衡说:是由医学心理学家坎农(Cannon)提出,他认为当外部环境的寻求搅乱了一个人本来的稳态平衡(即内部平衡)时,压力就会产生。坎农认为,人体有天生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持内部平衡认知评价说:是由拉扎勒斯(Lazarus)提出,他不再强调反应的医学和生理学方面,而是强调它的心理认知方面。对于一个人有压力的人或事并不一定会对另一个人形成压力,即个体的知觉和认知评价在决定什么是压力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个体-环境匹配说:是由卡恩(Kahn)提出,他强调在个体的社会角色中模糊和冲突的期望是如何给该个体制造压力的。当个体的技能和能力与角色期望相匹配时,就会出现良好的个体-环境匹配,此时个体就没什么压力。否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精神分析说:是由莱文森(Levinson)提出,他认为是人格的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压力。其一是自我理想,即一个人完美自我的化身;其二是自我意象,即这个人对自己的真正看法。而压力就来自自我理想和自我意象之间的差异,差异越大,压力就越大对压力的概念有所了解后,让我们来剖析另一个与压力有密切关系的概念--工作压力。如同上述压力的定义一样,对于工作压力,至今还没有一个能为学者们所公认的概念。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总结,工作压力的定义主要基于三种取向:一种是基于刺激取向,一种是基于反应取向,还有一种是基于两者相互作用取向。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基于刺激和反应相互作用的取向来对工作压力进行定义。鉴于此,我们借鉴刺激和反应相互作用的取向,在比较、整合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最终把工作压力定义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而使个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作压力是个人在应对那些自己认为无法应付的环境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二、工作压力源

自从学者们发现压力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之后,他们便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探究压力形成的原因,即压力源,它主要是指导致压力的刺激、事件或环境。例如,繁重的工作负担、高度紧张的组织氛围、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一般来说,压力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工作压力源;另一类是生活压力源。

在此,我们着重阐述工作压力源。所谓工作压力源是指与组织或工作相关的压力源。在这里,我们根据压力来源方向的不同,把工作压力源划分为工作层面的压力源、组织层面的压力源和个体层面的压力源三大类。

(一)工作层面的压力源

1.工作负荷

工作负荷可划分为工作超负荷和工作负荷不足两种。工作超负荷主要表现在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上。具体地说,一方面,如果在规定期限内要完成的工作量过大,设定了过高的定额,那么就容易造成个体的疲劳和精神紧张;另一方面,如果所完成任务的难度要求超过了个人能力,且质量要求过高,比如规定非常低的出错率。为了达到过于精细的质量要求,员工必须格外集中注意力,当然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超负荷现象在基层和中层管理者身上表现比较突出。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72%的基层管理者认为自己存在角色负荷,86%的中层管理者认为自己不得不进行超负荷工作。案例6-1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张羽,就是一个现实工作中超负荷工作的典型例子。

案例6-1

张羽的一天

张羽是A市科技局下属某事业单位的副主管,负责A市科技园和创业中心的各项具体业务。为了今后的发展,他还在上MBA在职研究生班。这一天,张羽像往常一样早晨6点半起床,洗漱完毕,便下楼买早点,回来后,妻子和7岁的儿子正好起床,一家人吃完早餐,他便匆匆送儿子上学。离开学校,张羽赶紧乘车去预算外管理局,上午8点在门口和同事王飞汇合。两人由财政局的一位熟人介绍,和预算外管理局的负责人和经办人洽谈有关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问题。离开预算外管理局,9点半张羽乘车去市计委,向基建科和重点项目办公室咨询创业中心扩建工程立项问题。由于项目建议书必须要由有资质的机构制作,他又来到市工程咨询院,了解和洽谈委托的具体内容。上午11点张羽回到市科委向分管领导汇报具体情况。中午回家的路上,张羽倍感疲惫,在公交车上睡着了,差一点下错站。

中午吃完饭,张羽稍事休息,下午2点又乘公交车去远在开发区的单位上班。单位领导已经急等着和他商议工作。这时,MBA班的同学来电话,通知下学期专业报名和英语过关考试的事。3点半,张羽召集有关人员开会,讨论和布置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具体问题。4点半,他终于空闲下来,正准备思考一下人力资源的论文素材,又有外单位人员进门来洽谈业务。5点20分,快到下班时间,同事老李来找张羽,告诉他以前的同事郝云从美国回来探亲,晚上6点约好在“烧鹅仔”聚会。张羽赶紧和妻子联系,妻子告诉他晚上也要出席工作宴会,他必须在7点30分回家照看儿子。张羽心不在焉地参加了聚会,喝了几杯酒,主食没吃就匆匆回家。辅导完孩子的功课,他精疲力尽。妻子回来不满地说,脸色怎么这么难看,胡子几天没刮,头发也乱。张羽带着MBA功课毫无进展的遗憾,简单洗漱一下就入睡了。

工作负荷不足主要表现为工作高度单调、乏味。近年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工业的自动化导致了工作的简单化、重复化,从事这样工作的个体就很容易体验到压力。据美国密歇根大学一项涉及23个职业2000多人的调查显示,对工作单调乏味抱怨最多的流水线装配工人,要比其他一些职业的工人更为经常地出现焦虑、压抑和郁闷等精神压力症状。原因在于,这些员工的工作任务比较简单、缺乏挑战性而使其无所事事。因此,很容易让个体感到头痛、眼花或其他身心上的不适。有人将类似工作导致的压力症状称为“生产线歇斯底里症”。另外,工作负荷不足还有一些其他表现。比如,当一个具有某些能力或技能的员工没有得到能够发挥自己才干的工作时也会面临压力。

2.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是与工作压力密切相关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恶劣的、令人不适的、危险的工作环境,如气温过高或过低、噪声、拥挤、工作中过多的无关干扰、野外或高空作业等等,都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焦虑甚至恐惧,导致一定的工作压力,对工作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另外,机器设计与维护状态欠佳,也会对个体构成压力。同时,近年来大量的管理心理学研究也显示,温度、噪音和工作布局等因素的确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同时它们也是造成工作压力的来源。另外,有研究显示,不同的职业由于其工作环境和条件的不同,而带给个体工作压力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具体见表6-1)。

3.工作的复杂性

当某些工作岗位需要个体具备极其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时,对大部分人而言,这种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就会使个体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而产生责任恐惧,或因害怕工作绩效低下、工作失败而构成心理上的压力。当然,这--种压力就会使个体出现过于紧张、焦虑等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此外,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也会增加工作的复杂性,从而给员工带来不小的压力,即“技术压力”(详见知识库6-2)。

知识库6-2

(二)组织层面的压力源

1.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

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在工作中没有明确的任务事项、权利责任以及工作的要求与标准,使其不知如何开展工作的状况。这种状况在现代组织中是十分常见的。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在不同行业中,大约有35%~60%的员工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角色模糊现象。绝大多数员工对自己处于这种角色模糊的工作状况是感到难受的,并认为工作角色的不确定性会给自己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另外,新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工作中的角色模糊容易导致紧张感和疲惫感,使人产生尽快离开工作的意图,产生高度焦虑、生理和心理的损伤和缺勤的后果。

角色冲突指的是当个体在工作中面临多种期待时,如果服从了一种角色的要求,就很难满足另一种角色的要求,这时便产生了角色冲突。麦尔斯(Miles,1976)把角色冲突划分为四种类型(见知识库6-3)。当组织内部的个人职能出现交叉重叠,或者部门权限责任范围分界不清时,角色冲突就会发生。比如经理既要服从上级领导的要求,又不得不考虑下属的实际情况,这样上级和下属对经理期待的不同,就容易使经理体验到角色之间的冲突,置其于不知所措的境地,给其造成一定的角色压力。

2.职业生涯发展

希望职业生涯得到预期、顺利的发展,可以说是每个员工的愿望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