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47859000000043

第43章 驯服精神,当自己的“老板”(8)

甲,妈妈:“儿子,手机关了吗?”

儿子:“好的,正在发最后一条短信,立马就关。”愉快接受妈妈提醒。

乙,妈妈:“儿子,手机关了吗?”

儿子:“知道了,就知道唠叨。”表示服从,但感到有些不耐烦。

丙,妈妈:“儿子,手机关了吗?”

儿子:“关了,关了,关了,怎么那么烦人。”产生抵触情绪,火气已到临界状态,随时可能一触即发。

丁,妈妈:“儿子,手机关了吗?”

儿子:“爱关不关,关你屁事,瞎操什么心!”听到违背自己意愿的话立即火冒三丈,攻击对方,什么话解气用什么话回击,管不了那么多。

在不少家长看来,四个孩子的差别是对待学习的根本态度以及教养问题。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除了甲之外,其他三位学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躁郁症现象,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倾向。症结大多在身体的器官上,比如说肝藏功能失调,肝气疏泄不畅,向上生发的气机受到压抑,出现气滞或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行不及),造成心烦意乱,神情紧张等。由于主要脏器生理指标的差异,造成应激阈限高低不同,对妈妈的提醒表现出异样的生理心理反应,并最终通过不同语态表现出来。儿子甲生物实体器官功能优良、神经系统平衡性好,应激阈限高,对外界刺激耐受性强,能够理性地接受别人的见解和劝导;儿子乙、丙次之,儿子丁,应激阈限最低,多少有点不满意的地方即大发雷霆,表明他的身体某些器官或组织存在明显的生理性问题。

对于那些有神经质倾向者,他们的交感神经系统反应强烈,边缘系统激活阈限偏低,多愁善感,喜怒于形,对周遭的人和事非常敏感,多少遇到点好事就心花怒放、得意忘形;受到轻微挫折或别人的冒犯即刻暴跳如雷,怒火中烧。一些饱受焦虑困扰的青少年,脾气暴躁,精神平衡被打破,稚嫩的心逐渐失去应有的弹性而僵化,好冲动,思维方式非白即黑,产生心理应激,行事冲动,不理智的极端行为在所难免。湖南某初二男生小姜,刚上初中时学习成绩还属中等,到了初二,由于上网成瘾,不跟老师请假、频繁逃课,晚上翻围墙进网吧。班主任和校长多次进行教育劝导,一句都听不进去,还跟老师瞪眼睛、拍桌子。在他自制的一张日程表这样安排一天的生活:上午睡觉,下午上网,晚上与朋友玩。在他的心目中,学校就是个临时客栈,爱来就来,想去就去,来去自由。有一天,父母苦口婆心地提醒他不能再这样了,否则就把自己废了。放在懂事孩子,都认为父母亲这是好心好意关心自己,会说:“好,我知道了!”或知道错了,不吭气,都说得过去。小姜非但不听,还用威胁的口吻说:“我就是不想读书,你们要再烦我,逼急了我就(从楼上)跳下去。”焦虑人人都有,显然,小姜的焦虑程度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有了明显心理障碍的迹象,大脑已经部分或正在失去理性和控制,认知出现盲区,思想严重失衡。根本想象不到自己任何一个任性过激的行为都可能会给自己的家庭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

患躁郁症的孩子因为精神紧张性格倔强,多半一根筋、认死理,喜欢钻牛角尖,情绪来了对父母老师有看法,你道理讲得再多、理由再充分都说服不了他们,即便错了也死不悔改,一错到底。心理学认为他们脑神经“线路”被堵塞,称为大脑上锁或道德关门,思维无法正常运转。

美国麻省医院史蒂夫·杜兰特博士认为,稍微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并不是孩子们故意与父母对着干,而是受到外界意想不到情况刺激后身体上出现“气阻”,不由自主地发无名火。他的同事罗斯·W·格林博士还形象地用机车发动机“气阻”现象,对暴躁孩子发脾气的生理现象进行了诠释。汽车的发动机高速运转时产生热量,由于散热系统出现问题,过度的热量使发动机的油路产生气泡,汽油流入发动机,导致发动机熄火,无论司机怎么猛踩油门或重新点火,汽车都发动不起来,除非等到发动机彻底冷却下来。

同样的,一般孩子做了错事内心都会难过,埋怨自己不争气愚蠢。此时,父母过分责备批评,他们体内热量增加,头脑发热而怒火中烧。作为长辈看到小屁孩犯了错误还发这么大的脾气都会以所谓负责任的态度,期许用大道理或批评惩戒措施压制让他们改过向善。实际上这样做唯一的结果只能加剧他们的挫折感,使一个暴躁型孩子因“气阻”而神经中枢失控,丧失思考能力,从而陷入更大的思想混乱,直到彻底崩溃。这个时候,无论家长怎么用力“踩油门”——讲道理、说好话、奖励、责骂、惩罚都无法使孩子改过自新。只有当父母及其他人都不再理他,自己气消冷静下来时,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他们又会重蹈覆辙。

比如,有的家庭妈妈劝导正在玩游戏的孩子停下来好好学习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尴尬。

妈妈:“儿子,别玩啦,快去学习,考不上大学今后打工都没有人要你!”

儿子:“别烦人,现在正是关键时候。”

妈妈:“你这没出息的孩子,还敢跟我顶嘴!”

儿子:“闭上你的臭嘴。我没出息,还不是你这个傻子妈生的。”

妈妈一句看似平常的话,为什么会激起儿子如此强烈的反击。不妨从儿子的角度来寻找他彻底崩溃的轨迹。其实妈妈“快去学习,考不上大学今后打工都没有人要”的提醒,一开始在我心平气和的时候,听起来倒不觉得刺耳,有一定道理。

但是,每个学生都知道考个好成绩脸上有光,谁也不愿意成绩差让别人看不起。平心而论,在学习上我确实努力了,成绩就是上不去,可父母不理解,总认为我贪玩,故意不好好学习,把“下点功夫,好好学!”当作“口头禅”来关心教育我。事实上,这样口号式的提醒对我学习没有一点作用,听多了反倒特烦,内心沮丧,时间一长听到这些老生常谈的废话就会出现“气阻”。妈妈就成了爱唠叨、给自己制造不愉快令人讨厌的人,当然只好用“别烦人”的气话来回击她。

这样一来,妈妈觉得成绩不好还不接受批评教育,试图变本加厉,用“你小子没啥出息,还跟我顶嘴!”的言语来制服我。

本来我已经出现“气阻”了,负面情绪充斥大脑,妈妈犀利火辣的言辞就像导火索一样,瞬间点燃我体内的炸药,大脑乱成一锅粥,理智迅速衰退归零,什么话解气就说什么话来回击。进而尖叫,不知怎么就说出自己平时根本不愿意说的粗话来:“闭上你的臭嘴……”妈妈听着当然更加伤心、愤怒,这还是儿子说的话吗,从此,我们俩都更加气愤,情绪彻底失去控制……

事情过后,我又恢复平静和理智,对刚才自己污言秽语和不成体统的失礼行为深感内疚和懊悔,悔恨自己没有人性,渐渐产生自责自卑心理。但是,等到下一次听到类似唠叨时,我的“气阻”再次发作,又会撒野,情绪失控,采取极端的报复行为,而且彻底崩溃得越来越频繁,犯混时一次比一次激烈。

有人可能觉得躁郁症孩子大发雷霆之后会痛快一些,其实不然,他们也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是这副德行,经常受到良心的谴责,一生都忍受这种令人苦不堪言的精神折磨。

多动综合征

多动综合征是一种思维过度活跃散乱,精神紧张,以至于多语乱动,感官承受刺激能力较低,遇到突发性情况容易感情冲动、任性,是儿童和青少年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医学界把它视为一种慢性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他们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注意力不专注而导致学习困难,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躁郁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多动症经常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突发奇想与众不同,有学者把它比喻为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的交响乐。当然,有些多动儿童思维发散,想象力丰富,不乏许多人经过自己的聪明和勤奋成为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

多动综合征,是感觉综合失调导致学习行为与情绪上的障碍。脑科学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脑电图出现过多的慢动作,说明多动症儿童有轻度脑损伤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可能是脑功能成熟迟缓引起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注意力缺陷障碍。注意力缺陷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大都因为脑神经机能受到损伤,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无目的地在天空中随风飘荡。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学生平时精神烦躁,坐立不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即便安静地坐在那里,心思根本没有用在老师的授课内容上;读书时,眼睛瞅着书上的文字,脑子却在想其他更新鲜、更刺激、更急迫的事情,书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并没有进入大脑;思维和行动活动过度,上课随意插话,经常轮不到自己发言时就抢话头,急着说出答案;做事无条理,计划性差,喜欢玩小动作,每每因为健忘、丢三落四而“失聪”。

二是情绪调控障碍。单纯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孩子,充其量会出现一些学业问题,到了成人或许智力上稍差一点,一般不会出现太严重的肢体侵害行为。当注意力缺陷引起思维散乱与精神高度紧张的问题混合在一起,容易造成情绪失控,适应环境能力差,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产生过度反应;经常敏感多疑,稍微遇到外界刺激就会感到愤愤不平,迅速而且频繁地丧失自我控制,日常生活大麻烦接踵而至。一些脾气暴躁的孩子受到外界刺激大脑出现“短路”、发懵,想不出有条理的对应办法,蛮不讲理,大喊大叫,很多孩子用不礼貌的语言顶撞父母后也常内疚和后悔。然而,下一次遇到刺激时还会继续撒野。重者产生攻击行为,不知轻重地咬人打人,不但直接影响学习,甚至导致犯罪。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情绪调控障碍引起的犯罪正在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

孙女士和赵先生精明能干,经过十多年打拼,在市区买了房,全家人的户口也由乡下迁入省城,儿子在城里上起了小学,邻里十分羡慕。

然而,有一天,当孙女士正要准备吃饭时,发现自己碗里的饭颜色有些异样,以为是丈夫加放了调料,没想到刚吃了一口,就尝到苦味。顿时感觉有些蹊跷,在她的“逼问”下,儿子小强承认是自己把家里存放的“咳特灵胶囊”翻出来,趁妈妈不注意时偷偷地放进了她的饭碗里。

一个小学生为何要对亲生母亲下“毒药”?儿子小强道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原委:“妈妈爱管事,早想毒死她,和父亲一起过。”听到这样的回答,可能包括孙女士在内的每个家长都会感到不寒而栗。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可现在竟然要把母亲置于死地。

也许有人对孙女士的管教方法产生置疑,其实孙女士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儿子小强3岁时,他们就发现自家的孩子比同龄人要好动得多,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诊断为“多动症”。小强上小学后违反纪律成了家常便饭,有时还偷拿同学的笔和橡皮等文具,学校迫于无奈给他单独安排了一个座位。回到家做作业时,他总是不停地敲打桌子,家长一说,敲得声音更大,折腾得邻居经常上门来找麻烦。孙女士夫妇给别人说不完的好话、道不完的歉。有一次,孙女士陪小强出去玩,小强随手用棍子敲一个小孩的头,那个孩子的父亲不分青红皂白,追着打了小强依然不解气,还扇了孙女士两个耳光。孙女士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有时,为避免孩子惹事,孙女士好几次忍泪用铁链将孩子拴在床头。

孩子自控能力差,不守规矩,老师和学校意见很大,小学阶段在周边五六个市县转了十多所学校。每换一所学校,孙女士和爱人都会轮流去陪读一段时间。可过不了二三个月,人一混熟,孩子又旧病复发,惹是生非,学校即以多动症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为由令其退学。从此,小强小学未毕业就一直待在家里。

邻居孩子的家长知道小强自控能力差,喜欢惹事,都不敢让自家的孩子和他玩,小强一个人孤单地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更加烦躁、叛逆。孙女士一批评教育就顶嘴,大吵大闹,有时竟然与父母动手,把孙女士的身上抓得伤痕累累。一次,还自言自语地说:“再对我不好,我会干掉你。”孙女士为此痛苦得伤心落泪,提心吊胆,经常失眠,丈夫不在的时候,不敢开着卧室门睡觉,生怕儿子一念之差对她下毒手。

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精神疾病研究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儿童精神科主任郑毅教授认为,多动症患者中约30%不能正常高中毕业,只有20%能进入大学学习,而仅有5%至12%最后可完成大学学业。注意力障碍特别是多动症不但导致学业障碍,更容易出现情绪障碍,使他们的社会功能受损,产生不良社会交往,不理智地挑战权威,习惯于用攻击行为解决人际纠纷。郑教授还曾经对北京、上海少年管教所67名平均年龄15岁的少年犯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他们中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青少年比正常同龄人高出6-10倍,而且呈现低龄化、团体化、暴力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