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现代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47851400000017

第17章 我国棉花虫害及其防治(4)

(2)田间药剂防治重点防治第二、第三代,要及时掌握虫情,主要是在各代发蛾和产卵盛期施药,将卵和幼虫杀灭在蛀入花蕾和铃内之前。虫情掌握除根据田间调查进行测报外,还可采用棉田设置红铃虫性诱剂装置的诱捕器,选择不同类型棉田各一块,面积为0.067公顷即可,诱捕器下水盆内加少量洗衣粉有利统计诱集的蛾数。有的棉区根据3盆5天累计蛾量达100头以上时,即行采取防治措施。第二、第三代红铃虫发生期,棉株多已高大。发蛾始盛期到高峰期撒毒土于行间(每0.067公顷用80%敌敌畏50克加水1.5~2.5升喷雾于25千克细土上充分拌匀后撒)。近年来有些棉区,如湖北、江苏等地已试用性诱剂诱芯(微胶囊或纤维夹片)挂于田间进行迷向干扰雌、雄蛾交配,也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盛卵期施药防治,对第二代红铃虫应重点将药喷在下部青铃上并兼顾上、中部花蕾,对第三代防治主要集中将药喷在中、上部青铃上,力求喷匀喷透。防治指标根据本地情况制定,一般认为第二代按当日百株卵量60~80粒,第三代按百株卵量160~200粒为宜。有的认为卵量指标应依棉田类型而有所变动,如棉株生育和长势的好坏,棉田郁闭而造成的温湿度状况以及是否邻近越冬虫源场所等,这些都会影响发生量及害虫与棉株生育期相互间的关系,从而决定防治指标的宽严程度。田间防治用药品种可参考棉铃虫并力求兼治,主要是有机磷农药,也可用一些菊酯类农药和混配制剂等。如50%久效磷乳油、2.5%天王星乳油、44%速凯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以及氯氰菊酯、杀灭菊酯、菊马乳油1500~2000倍液。

(3)适时早播,合理施肥培育壮苗,促使早发,以减轻后期红铃虫的危害。

(4)加强检疫棉籽调运时检疫,有虫棉籽不能进入尚无该虫分布的地区即保护区。

八、棉蚜

棉蚜的体型小,属同翅目,蚜虫科。以成蚜和若蚜刺吸危害。

分有翅蚜和无翅蚜两种类型。一生中迁至越冬寄主植物(第一寄主)两性生殖,雌雄交配产卵越冬,在棉田(第二寄主)危害期间营孤雌生殖。

1.分布与危害棉蚜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虫,我国各产棉区均有分布,北方棉区最严重,长江流域棉区次之。棉蚜不仅在苗期危害,蕾铃期仍能继续危害,即所谓“伏蚜冶。它以棉花、瓜类为主要寄主,加上其他寄主植物百余种。越冬迁往多种草、木本植物,如紫花地丁、夏至草、木槿、花椒、石榴等。成蚜、幼蚜聚集在叶面或嫩茎上刺吸汁液,造成卷叶,使棉株生长停滞。在3片真叶前受害的棉苗,不易恢复正常生长。蕾铃期可造成蕾铃脱落,严重影响产量。棉蚜在刺吸汁液过程中,能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造成病菌寄生。

2.发生规律及主要习性棉蚜1年发生20余代,繁殖速度快,短期内数量急剧上升。棉苗出土后,在越冬寄主上的棉蚜产生有翅蚜,迁飞进入棉田,孤雌胎生繁殖,开始呈点片发生,如不及时防治,随着虫口密度增大,食料条件不利又产生有翅蚜,在棉田内第二次迁飞扩散。其时正值棉花开始现蕾,有蚜株率可高达100%。开花前后,棉蚜继续发展,形成第三次迁飞扩散,北方棉区入伏后持续严重危害。10月中下旬后,随气温下降,棉株衰老,又第四次迁飞,回到越冬寄主植物上,胎生有翅有性雌蚜和雄蚜,交尾产卵越冬。

棉蚜繁殖适温一般为16~22益,相对湿度为60%左右。发生期间遇降雨,常使蚜量下降,日雨量在20~30毫米以上,月降雨量100毫米左右,对棉蚜的抑制作用很显著。中雨、大雨对棉蚜有机械冲刷作用。气温27益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对其繁殖则有抑制作用,而伏蚜的适应能力较苗蚜为强。

棉株的长势、营养状况和发育阶段对棉蚜的消长和危害程度有密切影响。棉蚜在棉田内的几次迁飞扩散,正是棉株发育阶段的转化时期,苗期棉蚜由越冬寄主迁飞至棉苗危害;当棉花开始现蕾,棉蚜发生第二次迁飞扩散;棉株开花期再次迁飞,至秋末棉株吐絮则迁飞返回越冬寄主。因此,蚜情测报可根据棉株生育阶段和有翅若蚜上升的趋势,预测它的数量消长作为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在3片真叶前遭受蚜害时恢复能力弱,3片真叶后,随着棉苗的稳长,受蚜害后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因此,制定棉蚜的防治指标,3叶期应严,3叶期后可放宽。棉蚜在缺氮的棉株上繁殖量低,施用氮肥过多,棉蚜数量增大,在棉田管理上,应根据不同种植密度合理施用氮肥。

不同的棉花种植方式,形成不同的棉田生态环境,对棉蚜的发生以及棉蚜的自然天敌均有重要影响。大片平作棉田,作物单一,棉蚜天敌种类和数量较少,棉蚜发生数量大,迁飞扩散空间亦大,危害较重。麦棉邻作,棉蚜进入盛发期时,正值麦株老熟即将收割阶段,麦株上的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等由麦田转入棉田,从而加强了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再加上麦株高于棉苗,对棉蚜的迁飞扩散起到阻隔作用。正是这个原因,麦棉套种,棉蚜危害显著减轻,如苗期管理较好,一般年份棉蚜发生期间,可不进行防治,或进行重点棉田防治。有的棉区,有棉田间作油菜、玉米或高粱,不仅可增加经济收入,且有利于麦田内天敌的转移,棉蚜危害明显减轻。

3.防治方法

(1)棉田种植诱集作物,保护增殖天敌棉花大小垄种植,小垄50厘米,大垄86厘米。每隔4~5行棉花种植1行诱集作物。诱集作物种于大垄内,可种油菜或玉米,也可油菜和高粱混种。油菜条播,每公顷用籽量约1500克,注意选择植株矮小,开花期早和较长的品种,春型和冬型品种可混合播用,高粱可不播于大垄内而播于棉花行间,穴播,穴距2~2.5米,每穴双株。这些诱集作物均与棉花同时播种。油菜掌握在快麦收时耕翻入土压肥。棉田内种植诱集作物,主要作用为吸引麦田天敌大量转入棉田,先在诱集作物上繁殖,待棉蚜一进入高峰,这些诱集作物上的天敌便转到棉株上,可以有效地抑制棉蚜。实践表明以棉田内同时种植油菜和高粱的效果最佳,高粱上天敌增殖后不仅对控制棉蚜有利,并且对第二、第三代棉铃虫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2)种子处理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拌种,药与棉籽的比例为1誜3,拌匀后堆闷12~24小时即可播种。由于棉蚜对呋喃丹产生抗性,且该药价格较贵,防治成本增高。不少棉区采用75%3911乳油浸拌种子。每100千克干棉籽用药1千克。具体做法是:先将55~60益的温水50升放入浸种缸内与倒入的药剂混匀,最后再将棉籽倒入并充分搅拌,待药液全部吸干再将种子全部铲出堆闷。一般浸拌后24小时就可播种。如有条件,可用10%吡虫啉有效成分50~60克拌棉种100千克,不仅防效更好并可减少以后的治蚜次数。麦套棉田由于播种期较晚,用吡虫啉拌种基本即能控制危害。

(3)严格按防治指标进行田间施药棉蚜防治指标一般按有蚜株率、百株蚜量和卷叶株率3个指标综合考虑决定是否用药,但对棉株影响最主要的是卷叶株率。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10%,3片真叶后卷叶株率20%,伏蚜发生时卷叶株率株率5%~10%。此外,还要看益害比的情况确定是否必须施药防治。苗期如瓢(虫)蚜比为1:120;伏蚜期天敌寄生率达30%或有效天敌量与蚜虫比为1:50~1:80时,即使卷叶株率达到防治指标,也不用喷药防治。

由于近年来出现了棉蚜对药剂产生抗性的情况,因此施用农药喷洒需注意选择。菊酯类杀虫剂不宜用于防蚜,20%丁硫克百威乳油6000倍液不仅防效高,持效期也长,20%灭多威和35%赛丹(硫丹)乳油1500倍液也是防治棉蚜的高效药剂。有的地区为了延长药剂的残效期,还加入缓释剂如聚乙烯醇配制使用。此外,在施药方式上还可以采取点片喷雾挑治;局部性对靶施药,即用内吸性药剂滴心或涂茎。具体可用40%久效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在棉苗顶心3~5厘米高处用喷雾器喷滴1秒钟左右即可。如涂茎则在成株期把药液涂在棉茎红绿交界处,注意不必重涂,更不要环涂。滴心和涂茎既可缩小防治面积、节省用药,又可避免对天敌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