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一、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根据连接处不同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根据神经不同分为:内脏神经(分布在内脏、心血管和平滑肌)和躯体神经(分布在体表、骨、关节和骨髂肌)。根据神经冲动的传播方向不同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一)神经系统解剖
1.脊髓和脊髓神经
(1)脊髓解剖:脊髓位于椎管内、上通过枕骨大孔与脑相连,下平第一腰椎,续为终丝。呈圆柱状,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脊神经共31对,脊髓可相应分为31节段。
(2)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位于中央,由神经元胞体集聚成;后端窄细称为后角,内有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导皮肤或肌肉的感受;灰质的周围为白质,每侧分为三索,前索、外侧索、后索。由纵行的纤维束构成。
2.脑和脑神经脑位于颅腔内,分为端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脑的表面与脊髓一样也包有三层被膜,其内部也主要由灰质和白质构成。分布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分布在脑内各部分且呈核状的灰质称为神经核,这些神经核与脑神经或与某些上、下行纤维束相关,将脑各部分与脊髓和周围神经相连。脑内存在多个腔隙,称为脑室。
(二)神经系统生理
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有大量神经元,神经元间主要通过突触互相联系。突触是各神经元互相接触的部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反复分支,各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神经冲动就是这样通过突触由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
2.脊髓的生理功能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脊髓是交感神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的起源部分,因此脊髓是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脊髓中枢可以完成基本的血管张力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发汗发射、勃起发射等初级反射活动。但是很多初级反射还必须有较高级中枢的参与才能很好地适应生理功能需要。
二、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头痛
1.避免诱因
(1)告知患者可能诱发或加重头痛的因素,如情绪紧张、进食某些食物与酒、月经来潮等。
(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柔和。
2.选择减轻头痛的方法如知道患者做缓慢呼吸,听轻柔音乐和进行气功、生物反馈治疗、引导式想象,或进行冷热敷和理疗及指压止痛。
3.心理支持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紧张心理,要理解患者的痛苦,耐心解释,适当诱导,解除其思想顾虑,保持身心放松,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的特点,长期大量使用止痛剂可导致药物依赖。
(二)意识障碍
1.病情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观察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与量,预防消化道出血和脑病形成。
2.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位头偏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和吸痰,防止舌后坠、窒息与肺部感染。
3.曰常生活护理
(1)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定时给予翻身拍背,并按摩骨隆突处和受压部位。
(2)做好尿便的护理,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3)注意口腔卫生,不能由口进食者做口腔护理,每日2~3次。
⑷谵妄躁动者加床档保护,防止坠床,必要时适当约束。
(5)慎用热水袋防烫伤。
4.饮食护理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补充足够水分:鼻饲者要定期喂食,保证营养的供给。
(三)语言障碍
1.心理支持体贴关心患者,避免挫伤患者自尊心的言行;鼓励患者克服害羞心理,大声说话。当患者进行尝试和获得成功时给予表扬。鼓励家属朋友多与患者交谈,并耐心缓慢的解释每个问题,直至患者理解,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氛围和语言学习环境。
2.康复训练由患者及家属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的医务人员共同制订语言康复计划,让患者和家属理解康复目标的设立,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原则上是轻症患者直接改善其功能为目标,重症患者重点放在活化其残余功能或进行实验性的治疗上。
(1)对于运动性失语患者,训练重点为口语表达。
(2)对于感觉性失语患者,训练重点为听、理解、会话、复述。
(3)对于命名性失语患者,重点训练口语命名和文字称呼。
(4)对于传导性失语患者,重点训练听、写、复述。
语言训练:对于完全性失语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其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训练,如一起数数、唱歌等。失读、失写者,可将日常用语、短语、短句或词、字写在卡片上,让其反复朗读、背诵和抄写、默写。对于构音障碍的患者,训练越早效果越好,训练重点为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训练和构音训练。
根据患者的情况还可以选择一些实用性的非语言交流,如手势的运用,利用符号、图画、交流画板等,也可利用电脑、手机等训练患者的实用交流能力。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病情、情绪状态循序渐进地进行。
(四)感觉障碍
1.生活护理保持床单整洁无渣屑,防止感觉障碍的肢体部位受压或机械性刺激;避免高温或过冷的刺激,慎用热水袋或冰袋,肢体保暖需要使用热水袋时温度不宜超过50°C以防止烫伤;对痛觉过敏的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2.知觉训练
(1)每天用温水擦洗感觉障碍的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刺激感觉恢复。
(2)同时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按摩、理疗或针灸。
(五)运动障碍
1.心理支持给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和预后的可靠信息,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抑郁、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关心并尊重患者,和患者多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患者的言行,尤其在喂饭、洗漱和处理大小便时不要流露出厌烦的情绪,营造一种舒适的休养环境和亲情氛围;正确对待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表现出的诸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情感活动难以自制等现象,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照顾能力与自信心。
2.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如厕、穿脱衣和个人卫生,帮助患者翻身和保持床单位整洁,指导患者学会配合使用便器,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
3.安全护理运动障碍的患者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床边要有护栏,走廊、厕所有扶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滑,除去障碍物;呼叫器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处;患者行走时不要在其身旁擦过或在其前面穿过,同时避免突然呼唤患者;步态不稳者可借助手杖,并要有人陪伴。
4.康复护理①与患者、家属共同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评价和修改;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锻炼的重要性。②重视患肢的刺激和保护。③指导急性期床上患肢的体位摆放,并正确改变体位。④协助和督促患者早期床上的Bobath握手、桥式主动运动、床旁坐起及下床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主动训练。⑤鼓励患者使用健侧肢体从事自我照顾的活动,并协助患肢进行主动或被动训练。⑥教会家属协助患者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正确的运动模式。⑦指导和教会患者使用自助工具。⑧训练同时可选择理疗、针灸、按摩等辅助治疗。
§§§第二节急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本病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死、致残率高,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年发病率为1知?3%。,年死亡率为1%。~1.5%?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10%。而存活者中,有50%?70%的患者留下严重残疾。
一、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脑血管疾病有多种分类方法:①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时间,将<;24小时者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24小时者称为脑卒中。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小卒中、大卒中和静息性卒中。③根据病变的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病因和危险因素
1.病因
(1)血管壁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为最常见。其次为结核、风湿、钩端螺旋体、梅毒等所致的动脉炎,以及动脉瘤、血管崎形所致的先天性血管病和各种原因的外伤等。
(2)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如高脂血症、高糖血症、白血病等所致的高黏血症,以及应用抗凝剂、DIC、服用避孕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所致的凝血机制异常。
(3)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血压的急骤波动、心功能障碍、心瓣膜病和心房颤动等。
(4)其他:如空气、脂肪、肿瘤等形成的各种栓子,脑血管的受压、外伤、痉挛等。
2.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危险因素有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气候等;另一类是可干预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及酗酒、高脂血症等,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若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三、症状表现
1.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为病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性瘫痪。病灶侧一过性黑蒙、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或病灶侧霍纳综合征和对侧偏瘫为其特征性表现。优势半球缺血时可有失语。
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转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的跌倒或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为其特征性表现。
3.脑血栓一般特点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略多;起病较缓,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部分患者在发作前有肢体无力、麻木、眩晕等TIA的症状;神经系统局灶性表现视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梗塞的范围而定,常在发病后10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失语、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等。
4.脑栓塞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起病急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局限性神经缺失症状多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发展到高蜂,为脑血管疾病中起病最快的一种。多数患者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模糊。局限性神经缺失症状与栓塞动脉供血区的功能相对应,常见的脑部症状为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和失语等。大多数患者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疾病,部分患者有其他部位血管栓塞的表现。
四、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4周,尤其是在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必须搬动时应保持患者身体的长轴在一条直线上,以免牵动头部,头部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减轻脑水肿;各项护理操作动作应集中进行,以防止患者受刺激而加重出血。卧床期间禁止起坐、沐浴、如厕及其他下床活动,协助患者完成一切日常活动;经头部CT检查证实血液基本吸收,可遵医嘱可逐渐抬头、床上坐起、下床活动等。
(2)环境与安全:保持病室的安静、舒适,光线要柔和,避免光、声的不良刺激,限制探视,使患者情绪稳定。谵妄、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具。
(3)避免诱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和劳累等诱发颅内压增高的一切因素。
(4)饮食护理:应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饮食,伴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禁食24~48小时。此后如生命体征平稳、无颅内压增高及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可开始流质饮食,昏迷者可鼻饲。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饮食中的水和电解质的量,入液量应适当控制,一般不超过1500~2000ml/d;清醒患者摄食时一般以坐位或头高侧卧位为宜,进食要慢,面颊肌麻痹时食物可由一侧口角流出,应将食物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使患者容易控制和吞咽食物。
2.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等情况,及时判断患者有无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如迅速出现的持续高热,常由于脑出血累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所致,应给予物理降温头部置冰袋或冰帽,并予以氧气吸入,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
(2)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颅内有进行性出血;当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大,常提示脑疝可能,应立即与医师联系,配合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30分钟内滴注完成)。迅速清除呕吐物和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气管切开包和脑室引流包;限制每天液体摄入量(一般禁食患者以尿量加500ml液体为宜),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剧咳、打喷嚏、躁动、用力排便和大量输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