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胃、十二指肠局部黏膜损害因素和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
(一)损害因素
1.胃酸和胃蛋白酶在损害因素,胃酸与胃蛋白酶,尤其是胃酸的作用占主导地位。此外,胃蛋白酶的蛋白水解作用与胃酸腐蚀作用一样,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形成的组织损伤的组成部分。胃酸加胃蛋白酶更具有侵袭力。
2.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除具有直接损伤胃黏膜的作用外,还能抑制前列腺素和依前列醇的合成,从而损伤黏膜的保护作用。此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也与溃疡的形成和再活动有关,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避免口服波尼松等糖皮质激素。
3.饮食失调粗糙和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可引起黏膜的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不定时的饮食习惯会破坏胃酸分泌规律。饮料与烈酒除直接损伤黏膜外,还能促进胃酸分泌,咖啡也能刺激胃酸分泌。这些因素均可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有关。
4.吸烟研究证明吸烟可增加GU和DU的发病率,同时可以影响溃疡的愈合。
5.精神因素持久和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精神因素可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使迷走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促使溃疡形成。
6.幽门螺杆菌感染(HP)现已公认HP为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HP感染破坏了胃的黏膜屏障,使氢离子和胃蛋白酶渗入黏膜,发生自身消化作用,形成溃疡。消除HP可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
(二)保护因素
1.胃黏液一黏膜屏障过多的胃酸、酒类、阿司匹林、胆汁反流可破坏该屏障。
2.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的更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良好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强大的再生力,对黏膜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
3.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对黏膜细胞有保护作用,能促进黏膜的血液循环,是增强黏膜上皮更新、维持黏膜完整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为: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一般春秋季节易发作,容易复发。
(一)症状
1.上腹痛反复发作的慢性、周期性及节律性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具有特征性的主要症状。
(1)慢性:病史平均6~7年,长者可达30年以上。
(2)周期性:发作多在初秋至次年早春,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饮食不调或服用与消化性溃疡发病有关的药物常可诱发,发作一般为数日至数周。
(3)疼痛部位:胃溃疡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疾病则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患者常能明确指出疼痛的范围。
(4)性质:可为饥饿感、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
(5)疼痛的节律性,多有典型的节律:①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0.5~1小时出现,至下餐前缓解,即进食一疼痛一缓解。②十二指肠溃疡的疾病多在餐后3~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后可减轻或缓解,即疼痛一进食一缓解。有时可在半夜发生疼痛称“夜间痛”,一般溃疡疼痛经服制酸剂、休息、用手按压腹部或呕吐可减轻。
2.其他胃肠道症状如嗳气、泛酸、流涎、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与疼痛同时出现。
3.全身性症状可有失眠、缓脉、多汗等症状,疼痛较剧而影响进食者可有消痩及贫血。
(二)体征
缓解期一般无明显体征,发作期如无并发症,仅可有上腹正中偏右或偏左3?4cm范围内的固定压痛点。少数患者背部十二胸椎两侧有压痛点。
(三)并发症
1.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DU比GU易发生。出血量与被侵蚀血管大小有关,可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出血量大时甚至可排鲜血便,出血量小时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穿孔最常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腹部剧痛和急性腹膜炎的体征。当溃疡疼痛变为持续性,进食或用制酸药后长时间不能缓解,并向背部或两侧上腹部放射时,常提示出现穿孔。
3.幽门梗阻见于2%~4%病例,主要由DU或幽门管溃疡引起。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频繁呕吐宿食,严重时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常表现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4.癌变少数GU可发生癌变,尤其是45岁以上的患者。癌变时可有疼痛节律的改变或消失。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较重的活动性溃疡患者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患者应卧床休息1~2周。
(2)护理人员应关心患者,鼓励其说出心中的顾虑与疑问。护士应耐心倾听并给予解答,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紧张心理。
(3)嘱患者定时进餐,少食多餐。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不宜过快过饱。溃疡活动期可每天进餐5~6顿,不但可减轻胃肠道的负担,还可中和胃酸,症状控制后改为3次/天。食物应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为主,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油煎食品、浓茶、咖啡、辛辣调味品等。肉汤可刺激胃酸分泌,不适宜消化性溃疡患者。
(二)疼痛护理
(1)评估患者疼痛的特点,包括疼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与饮食的关系,饭后疼痛或饭前疼痛,有无放射痛及有无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出现。
(2)指导患者使用松弛术、局部热敷、针灸、理疗等方法,以减轻腹痛。
(三)并发症护理
1.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1)凡年龄在45岁以上,有长期溃疡病史反复发作者,8小时内输血400~800ml,血压仍不见好转者或大出血合并幽门梗阻或穿孔时,需做好术前准备。
(2)冰盐水洗胃法。作用主要是利用冰盐水来降低胃黏膜的温度,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达止血目的。洗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情况,有无急性腹痛、腹膜炎,并观察心跳、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2.穿孔应早期发现,立即禁食,补血,补液,迅速做好术前准备,置胃管给予胃肠减压,争取6~12小时内紧急手术。
3.幽门梗阻轻症患者可进流质饮食,重症患者需禁食,静脉补液,每日清晨和睡前准备3%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保留1小时后排出。必要时行胃肠减压,一般连续吸72小时,使胃得到休息,幽门部水肿消退,梗阻松解;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电解质。
4.癌变少数胃溃疡可癌变,应加强观察,特别是中年以上患者,症状顽固,疼痛持久,失去原来的规律性,厌食,消痩,胃酸缺乏,粪便隐血实验持续阳性,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应考虑癌变的可能性。
(四)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如抗酸药应在餐后1小时及睡前服用,避免与牛奶同服;抗胆碱能药及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应在餐前1小时及睡前1小时服用。嗜烟酒患者应帮助其戒烟酒。
四、消化性溃疡病的护理进展
消化性溃疡(PU)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文献统计约有10%的成人患有本病。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憩室。因其复发率高而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现将消化性溃疡病的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一)心理护理
(1)心理状况。金兰调查研究显示:PU患者性生活质量下降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同时发现半数患者因病常影响社交、娱乐和体育活动,说明患者缺乏PU常识,心病大于疾病;1/3患者常有痛苦、沮丧、如负重担、悲伤流泪、易怒、情绪激动、对别人缺乏理解等问题;PU患者有内向和神经质人格特征,自我调控能力较差。金兰等认为,PU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精神两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刘海莹等认为,老年PU患者心身健康状况较差,溃疡病本身给老年患者造成许多心身健康问题。A型性格的人精神紧张、情绪易激动。此外,溃疡患者在心理方面更多地表现出焦虑、紧张、忧郁、情绪压抑等症状,且有明显的性格缺陷。
(2)心理护理。针对PU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文化的护理。如A型性格者首先要做好性格矫正工作,让其了解、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并指出危害性,帮助患者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消除紧张感,还可配合性格训练,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气功松弛法、自我催眠法等,减少或防止溃疡的发生。同时加强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PU是由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告知患者情绪反应与PU的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提高患者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PU;告诫患者重视不良行为的纠正;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倡导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注。
(二)饮食调护
(1)饮食原则。按传统方法,应少食多餐,饮食以牛奶、鸡蛋等少渣饮食为主。现在主张在溃疡出血期,饮食以流质、易消化的软食为主。也有人主张在溃疡病的急性期,应减轻食物对溃疡病的机械刺激。在溃疡病的恢复期,抗酸治疗的同时,不必过分限制饮食,以清淡为主,并鼓励进食一些粗粮、杂粮、高纤维类食物。因高纤维饮食中存在一种脂溶性保护因子而且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这些具有防止溃疡发生和复发的作用。
(2)进食注意事项。注意进食适度,质地相宜,温度适当,配膳辨证;告诫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养成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戒烟酒;进食时保持心情舒畅,忌暴饮暴食及食后即睡;不吃过冷过热食物,避免饮用浓茶、咖啡以及甜食、肥腻、煎炸、易产气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不以任何理由不进早餐或推迟早餐时间在1小时以上;常见的适宜食物有:花生油、豆制品(豆腐、豆浆等)、包心菜、菠菜、胡萝卜、猴头菇、蜂蜜、蜂王浆、海蜇、甲鱼等。
(3)饮食上尚有争论的观点。
可饮少量啤酒:传统观念认为含乙醇的各种酒类被视为消化性溃疡的禁饮品,因乙醇对胃黏膜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少量饮用低度酒(啤酒)可促进溃疡愈合。因其酒精含量低、B族维生素含量高,可镇静胃神经,使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溃疡愈合。但必须指出,在急性活动期不能饮酒,因为酒精能使胃黏膜明显充血和血流量增加,有诱发出血的可能。
牛奶疗法有害无益:牛奶一直被作为消化性溃疡饮食治疗的首选食品,因为它是刺激性最弱的食物,具有保护溃疡创面的作用。然而,最近的大量研究证实,牛奶含有高浓度的钙,可强烈刺激胃酸分泌,故PU患者进食牛奶后暂时感到舒适,但不久会出现更严重的胃酸“反跳”。
少量多餐不可取:少量多餐这一说法不仅不能减轻溃疡症状,反而加重病情变化。因少量多餐使胃常常处于应激状态,刺激胃酸分泌,不利于溃疡愈合。
不要对辛辣食品望而生畏:传统观念认为辛辣食品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避免食用,而且一直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所接受。然而国内有人发现低浓度辣椒汁(小于10%)具有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的作用,而高浓度辣椒汁(大于30%)对胃黏膜还是有直接损害的。
对纤维素无须严加控制:纤维素可以增加食物的黏稠度,减少胃酸分泌,并能直接中和胃酸,且能降低胃内胆酸浓度,加速胃排空。
(三)观察用药反应及服药指导
传统治疗方法以保护胃黏膜、制酸、促进胃肠蠕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目前采用短程三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再加用两种抗生素(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PU,偶见患者出现恶心、腹泻、便秘、喉痛、皮疹、真菌感染等症状。因此,护士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以充分发挥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经常询问患者病情,并向其说明停药后药物不良反应症状会自然消失,使其能坚持服药,以确保治疗效果;对不良反应严重者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恶心者,给予针灸内关穴;出现腹泻者给予针灸天枢、中脘、三阴交穴位。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用法,如制酸剂凝胶饭前服用,胃舒平饭后服用,抗胆碱能药宜在饭前半小时和睡前服用,^受体拮抗剂睡前服,减少胆汁反流药物的莫沙比利、吗丁啉、胃动力药等饭前服,同时告诉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含铝类药物可引起便秘,保护溃疡面的药物如胶体次枸橼酸铋钾可引起黑便,嘱患者服药期间参与观察每日大便情况。
(四)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护理
消化道大出血是PU最常见的并发症。当病变侵蚀到溃疡底部血管时,可并发大量出血(>;1000ml),出血量较大时可致出血性休克。发现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应按出血情况实施抢救措施,必要时按医嘱配0.008%正肾盐水300ml,每30分钟口服50ml,也可配合医生做胃镜下止血。护士遇到消化性溃疡患者急性出血时,要做到忙而不乱,抢救、治疗动作迅速,操作熟练轻巧。同时注意安慰患者,避免加重患者紧张或恐惧心理。
发热是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出血常见症状之一,一般认为与血液在胃肠道分解吸收、血循环不良及失血后贫血等因素有关。夏文兰等通过观察认为,发热可作为观察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有无活动性出血、出血是否停止的一个间接指标及消化性溃疡再次出血的一个先兆,因此,护士要观察发热情况,警惕早期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