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临床内科护理进展集萃
47851300000016

第16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2)

食物中毒:当意外摄入有毒菇类或鱼类等,其毒素可引起腹泻。

胃肠道疾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肠病时,肠黏膜功能障碍、肠液分泌亢进、蛋白漏失、水电解质吸收障碍;胃切除后,胃内食物的混合乳糜化程度不全,使之消化吸收受到影响,同时,由于胃酸分泌大大减少,致肠道内细菌增殖。小肠大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如短肠综合征患者有效吸收面积丧失;急性或慢性胰腺炎时可因胰腺组织遭受破坏而使消化性酶类的分泌不足或缺乏,引起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碍;胆囊或胆道疾病时,胆汁的分泌和向十二指肠的释放、流动过程异常,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造成脂肪泻;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严重低蛋白血症,致胶体渗透压下降,肠黏膜水肿,引起吸收障碍。

2.护理措施

(1)病情监测:包括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全身情况及血生化指标的监测。

(2)饮食选择: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食物。味道浓烈的刺激性食物、急性腹泻应根据病情给予禁食、流质、半流质或软食。

(3)活动与休息: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以减弱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并有利于腹痛等症状的减轻。慢性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4)用药护理:腹泻的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应用止泻药时,注意观察患者排便情况,腹泻得到控制时及时停药。应用解痉剂如阿托品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

(5)肛周皮肤护理:排便频繁时,因粪便的刺激,可使肛周皮肤损伤,引起糜烂及感染。排便后应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促进损伤处愈合。

(6)心理护理:慢性腹泻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患者往往对预后感到担忧;某些腹泻如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因素有关,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的评估的护理,通过解释、鼓励来提高患者对配合检查和治疗的认识,稳定患者情绪。

(三)便秘

便秘是指粪便在大肠内通过速度较正常者迟缓,或停滞在大肠内,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并需用力,排便后有不尽感等。

1.病因和机制便秘可因消化器官病变或功能异常而分为器质性或功能性便秘。

(1)器质性便秘。

肠腔狭窄或肠管受压:癌或其他原因致结肠肠腔狭窄、肠扭转或套叠、腹外疝或盆腔肿块压迫大肠,导致粪便通过障碍。

肛周疾病:痔疮、肛裂、肛周脓肿患者因恐惧排便进而疼痛、出血而抑制排便,长此以往,使便意阈逐渐上升,排便越来越困难,终致便秘。

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的肠壁肌和黏膜下神经丛缺损,导致排便反射和输送障碍。

(2)功能性便秘。

饮食或纤维性食物摄入不足:肠内容少导致的胃一结肠反射减弱及肠腔内压力低下,使排便反射亦减弱;同时,膳食纤维中含量少亦使肠蠕动减少。

便意阈值上升:由于经常便秘,滥用泻剂或灌肠,造成腹压减弱和意识性抑制便意,使之阈值上升、生理性的刺激不能引起排便反射。

其他肠道激惹综合征患者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造成肠内容物输送和失调。

2.护理措施

(1)观察排便状况及伴随而来的症状。

(2)选择一天中较充裕的时间,每天定时上厕所。放松心情,安排舒适无干扰的解便环境。

(3)每天做适度的运动,并建立规律的运动时间表。

(4)增加每天液体摄入量达3000ml(有心脏及肾脏疾病等禁忌者除外),早餐前30分钟喝一杯温开水,以刺激排便。

(5)指导患者正常饮食,一般无肠道疾病者,采用高纤维食物;有肠道疾病者采用温和或低渣饮食,减少其易感性。

(6)严格按医嘱用药,不随意用泻药,如有发热、恶心或腹痛时禁用轻泻药,以防肠蠕动变慢,对有炎症的肠道,可给生理盐水灌肠。

(7)如有粪便秘结者,注入温矿物油,滞留2~30分钟,然后戴上润滑手套,捣碎硬结的粪便并弄出碎块。

(四)黄疸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色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17.l^mol/L(1.O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pmd/L,非结合胆红素13.68^md/L。胆红素在17.1~34.2^m0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黃疸,超过34.2pmol/L(2.Om//dl)时,出现黄疸。

1病因和机制引起黄疸的原因一"般有四种。一"是溶血性黄疸;二是肝细胞性黄疸,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是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的为胆囊炎、胆石症、胆蛔症、急(慢)性胰腺炎、壶腹周围癌、毛细胆管炎、药物性黄疸、妊娠期特发性黄疸和胆汁性肝硬化等;四是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多有家庭史。

2.护理措施

(1)促进皮肤舒适,保持皮肤完整性。洗澡时使用中性无刺激性香皂及温水清洗,沐浴后抹上润滑液,保持皮肤湿润;修剪指甲并磨平,必要时可戴上棉布手套;建议患者穿棉质、柔软舒适的衣物;保持室内凉爽的温度(25~26°C);视患者活动程度,每2小时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1次;按摩骨隆突处,每天2次;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清洁、干燥。必要时使用气圈、气垫床等减压设备;加强营养。

(2)减轻焦虑,帮助患者维护自身形象。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黄疸形成的原因,告知随着疾病逐渐康复,肤色也会逐渐恢复;以关心、接纳、温暖的态度去照顾患者,倾听患者的主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与人交谈、听音乐、看书报;教导美化外表的方法。

(3)控制潜在并发症。有急性肾衰竭、休克、肝性脑病先兆者,绝对卧床,专人守护;监测生命体征及有无性格、行为的改变、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前兆症状;给予低蛋白饮食;如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流质;配合医师尽快消除诱因,如控制胃肠道出血。控制感染,停用利尿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遵医嘱予以食醋保留灌肠,口服乳果糖等。

§§§第二节胃炎

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和上皮细胞再生三个过程。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缓急和病程的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型。

一、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主要病理改变: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物理因素:过冷、过热的食物和饮料,浓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调味品、过于粗糙的食物、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均可刺激胃黏膜,破坏黏膜屏障。

(2)化学因素:阿司匹林等药物还能干扰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硫糖蛋白,使胃内黏液减少,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削弱,引起胃腔内氢离子逆扩散,导致黏膜固有层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血管能透性增加,以至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病理过程,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胃黏膜的修复亦受到影响。

(3)生物因素:细菌及其毒素。常见致病菌为沙门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常见毒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毒素杆菌毒素,尤其是前者较为常见。进食污染细菌或毒素的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或同时合并肠炎,此即急性胃肠炎。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摄入后发病更快。近年因病毒感染而引起本病者在少数。

(4)精神、神经因素:精神、神经功能失调,各种急重症的危急状态,以及机体的变态(过敏)反应均可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5)外源性刺激:胃内异物或胃石、胃区放射治疗均可作为外源性刺激,导致本病。情绪波动、应激状态及体内各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可作为内源性刺激而致病。

(二)临床表现

家庭生活中一般在暴饮暴食或食用了污染食物、服对胃有刺激的药后数小时至24小时发病。主要为:

(1)上腹痛。正中偏左或脐周压痛,呈阵发性加重或持续性钝痛,伴腹部饱胀、不适。少数患者出现剧痛。

(2)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吐后感觉舒服,也有的患者直至呕吐出黄色胆汁或胃酸。

(3)腹泻。伴发肠炎者出现腹泻,随胃部症状好转而停止,可为稀便和水样便。

(4)脱水。由于反复呕吐和腹泻,失水过多引起,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等症状,严重者血压下降,四肢发凉。

(5)呕血与便血。少数患者呕吐物中带血丝或呈咖啡色,大便发黑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说明胃黏膜有出血情况。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上腹部疼痛,有无呕血及黑便的发生。

(2)生活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尤其是急性应激引起的胃炎所导致的出血患者。同时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解除其精神紧张,保证身心两方面得以充分的休息和安慰。

(3)饮食护理。进食应定时、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一般进少渣、温凉半流质饮食,如有少量出血可给牛奶、米汤等流质以中和胃酸,有利于充分的休息和安慰。

(4)用药护理。知道正确使用阿司匹林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必要时应用制酸药、胃黏膜保护药预防疾病的发生。

(5)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鼓励患者对本病及其治疗、护理计划提问。了解患者对疾病病因、治疗及护理的认识。帮助患者寻找并及时去除发病因素,控制病情的进展。

(6)健康指导:①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其亲属讲明病因,指导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药物的使用。②饮食指导。饮食要有规律,劝告患者戒酒,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③知识普及。使患者及其亲属了解本病为急性病,应及时治疗及预防复发,防止发展为慢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部位,结合可能的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三大类。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幽门螺杆菌感染(HP)目前认为是最主要的病因。

2.饮食和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3.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壁细胞损伤后能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产生相应的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破坏壁细胞,使胃酸分泌减少乃至缺失,还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导致恶性贫血。

4.其他因素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黏膜,或过度吸烟,菸草酸直接作用于胃黏膜所致,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其中的胆汁和胰液等会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其易受胃酸一胃蛋白酶的损害。

(二)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多呈慢性病程,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但大多数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饱胀、嗳气,尤其是有胆汁返流时更加明显。少数有食欲减退、恶心。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疼痛,可于进食后立即出现。慢性胃炎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发现上腹部轻压痛、舌炎、舌乳头萎缩、贫血、消痩等表现。

(三)护理措施

()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黏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反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3)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4)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多的食物。忌饮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5)慢性胃炎的护理措施还包括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预后一般良好。浅表性胃炎可逆转至正常,亦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

(6)健康指导:①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其亲属讲明慢性胃炎的病因,尽量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必须应用者在医生指导下加用胃黏膜保护药,帮助患者制订戒烟、戒酒计划。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规律饮食,避免过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浓茶、咖啡等饮料;嗜酒者应戒酒。防止乙醇损伤胃黏膜;还应注意饮食卫生。③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复诊。④定期复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恶变的可能,嘱患者定期进行门诊复诊。

§§§第三节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本病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酸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

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DU)较胃溃疡(GU)为多见。DU常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居多,GU发病年龄较迟,平均晚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