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提问:儿子太争强好胜了,我该怎么办?
我发现儿子太争强好胜了,虽然他成绩比较好,几乎每次考试都能得第一,但是偶尔得第二,他就会不高兴好几天。还有一次他因为考试成绩后退了几名,气得两天没吃饭,任我怎么劝都不行。
儿子才上小学二年级,就这么要强,这让我非常担心。我知道未来社会竞争很激烈,儿子不可能永远得第一,如果他的心理太脆弱,承受不了挫折,就无法适应社会。
那么,我该怎么改变儿子争强好胜的性格呢?
专家解答:孩子争强好胜要适度,妈妈应合理引导
争强好胜,是孩子具有上进心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要强的孩子往往会主动发言,也会注重帮助老师和同学,更喜欢表现自己。但是,家长也不能忽视争强好胜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果孩子太争强好胜,往往会因为太注重表现自己而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孤立;争强好胜也容易让孩子钻牛角尖,走入极端;孩子争强好胜,还有可能会因为求胜心切而逞强,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孩子争强好胜无可厚非。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孩子过于争强好胜对他的身心健康也没有好处。
因此,男孩争强好胜,妈妈一定要合理引导,既要让男孩明白不必过于看重输赢,也要让男孩学会用健康的心态公平竞争,还要在集体活动中对男孩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让好胜心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动力。为妈妈支招:
第一,妈妈可以在游戏中让男孩明白不能过于看重输赢的道理。
男孩争强好胜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也不是妈妈一句两句话就能让他接受的。为此,妈妈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向他阐明凡事不要太过于争强好胜的道理。
9岁的小胜是一个比较争强好胜的小男孩。为了培养小胜的平常心心态,妈妈给他讲了好多不能过于争强好胜的道理,但是他总是不往心里去。
一天,妈妈想了一个好方法,就是通过和小胜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五子棋,让他明白不必争强好胜、过于看重输赢的道理。
游戏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兴致勃勃地下棋。过了一会儿,妈妈故意装出要输的样子,告诉小胜她感觉自己这盘棋会输,不想玩了。
而此时小胜玩兴正浓,眼看要赢,非要继续玩下去不可。看到妈妈怕输而不想继续玩的样子,小胜就来安慰妈妈:“妈妈,你看比赛多好玩呀,输了没关系,以后会赢的,重在参与嘛。”
于是,妈妈就继续陪他玩。又玩了好几局,妈妈也赢了小胜好几局。看到小胜输了棋,有些不太高兴,于是妈妈便很随意地对小胜说:“儿子,你刚才不是还告诉妈妈不要把输赢看得那么重要吗?任何比赛都是这样,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而不是比赛的结果,好的过程比好的结果更重要。”
听了妈妈的话,小胜很受启发。于是,他不再那么在乎输赢了,又开心地和妈妈玩了几局棋。而他争强好胜的性格,也渐渐地在玩棋中得到了改变。
第二,男孩争强好胜,妈妈要帮助他培养一种健康的心态。
妈妈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意识,让孩子明白胜利来自于努力。当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时,妈妈应当及时表扬他。当孩子没有得第一,而情绪反应比较激烈的时候,妈妈也应开导他:“只要已经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你就是妈妈眼中的‘小冠军’”。
妈妈还要告诉孩子,想要得到好成绩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要学会公平竞争,不能为取胜而采取不合理的手段。
第三,妈妈还要在集体活动中,重视对男孩进行“挫折教育”。
让争强好胜的男孩学会享受参与的快乐,妈妈还要让男孩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适当地对男孩进行一些“挫折教育”。
妈妈可以多带孩子进行集体活动,例如组织几个小朋友参与比赛或其他可以比赛的游戏。当争强好胜的孩子跑第一的时候,自然会高兴地接着玩。但是当他没有再次得到第一的时候,他可能就不想玩了。这时,妈妈一定要耐心地鼓励他:胜败乃兵家常事,谁都会经历失败的挫折,只有不畏失败,勇于进取,才有再次获胜的可能。
另外,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更能直观地看到别人是怎么面对失败的,当他发现别的小朋友失败后又快快乐乐继续比赛时,他渐渐地就会明白,玩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集体游戏的快乐,而非争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