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将会一鸣惊人
47845600000082

第82章 不能让孩子缺少爱心

有一天,荣辉的妈妈跟荣辉的老师谈了这样一件事:星期天,荣辉的奶奶带着荣辉到超市买了很多零食,结完账后,奶奶把其中最轻的一个袋子递给荣辉说:“来,帮奶奶拎一个。”荣辉赶忙把手缩回来,说:“我小,拎不动。”奶奶说:“袋子太多了,奶奶一个人拎不过来,你帮忙拎一个。”

可是荣辉就是不肯把手伸出去,奶奶没办法,只好吃力地拎着大包小包在后面走,荣辉则空着手,在前面连蹦带跳地,还不时催促奶奶:“快点!”说到这里,荣辉的妈妈叹了口气,接着说:“都8岁的孩子,一点爱心也没有,请老师帮忙教育一下吧!”

从荣辉身上,我们发现,他不懂得关心奶奶,宁愿自己闲着,也不尽自己的力量帮奶奶减轻负担,这是一种自私、没有爱心的表现。如今这样“铁石心肠”的孩子还不少,有好吃的好玩的,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小朋友生病了,他们不但不去安慰,反而故意躲得远远的,生怕被传染??

孩子没有爱心,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让一所小学的学生们对这样三种情况进行选择,然后捐钱:

第一种情况,非洲中部遭遇严重旱灾,许多人处于生死边缘;

第二种情况,本校有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家庭贫困,无力交学费;

第三种情况,捐钱给学校添购一部复印机,放在一个固定办公室供学生们免费使用。

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结果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选择捐钱给学校买复印机,约有百分之十的孩子选择捐助本校的优秀学生,捐钱帮助非洲百姓的人数不到百分之四。这个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只关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对于与自己不相关或者距离遥远的事情,往往用冷漠的态度对待。

谈到培养孩子的爱心,还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从具体的、较低的要求开始,慢慢培养。例如,给孩子好吃的时,教育孩子先让长辈吃;与同伴交往时,教育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同伴。另外,妈妈在教孩子学会爱别人的同时,也要接受孩子的爱,这是培养孩子爱心的重要一步。

生活中,妈妈下班回家,孩子端来一杯水,妈妈却冷冷地说:“我不渴,作业做完了吗?赶快做作业!”妈妈做家务时累得满头大汗,孩子拿一个剥好的橘子递过去,妈妈却头也不回地说:“妈妈不吃,你自己吃吧!”

其实,给妈妈倒杯水、给妈妈橘子,都是孩子最朴实的爱心的表达,妈妈的拒绝打击了孩子付出爱心的行为。心理学家表示,孩子小时候表达爱的主动性是非常脆弱的,十分容易因为被成人拒绝而受打击,从而不敢主动表达爱,或者不愿意主动表达爱。

针对这种情况,妈妈可以这样做:

第一,让家庭中充满爱。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夫妻之间恩爱、体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夫妻之间的拥抱,夫妻之间互相关心的话,对孩子都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比如,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东西,如果有一方不在,记得给他留一份好吃的。天长日久,这种最平常的爱就会根植在孩子心中,慢慢地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

第二,教孩子与人分享。

当孩子把好吃的给妈妈时,如果妈妈推辞或只是象征性地吃一下,并没有诚心地接受,孩子会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愿意与人分享。作为妈妈,在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习惯时,首先要学会与孩子分享,成为孩子分享的伙伴。家中有好的书籍,孩子看完了,可让他借给同学看;家里的花儿开放了,可让孩子带一盆到幼儿园和老师、同学一起欣赏等等。如果孩子懂得真心与人分享,那么他将会是幸福快乐的。

第三,以身作则,关心别人。

妈妈是孩子的榜样,妈妈如果孝顺父母、关心亲朋、邻里关系和睦,并能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比说教起到的作用更大。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如果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言行举止必然能打动孩子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在车上,家长主动给老人让座,孩子就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第四,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表达爱心需要行动,比如,父母、长辈回家时,让孩子主动上前问候,主动拿拖鞋,端茶水。平时多启发孩子问别人:“哪里不舒服呀?”“想吃什么呀?”“我能做点什么吗?”并引导孩子观察别人的表情,理解别人的悲苦,努力帮助别人减轻痛苦等,使大家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