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老鼠之父”迪斯尼
迪斯尼因为一只米老鼠而成为举世的巨富。他后来还创立了有名的“奇妙幻境”,即后来的迪斯尼乐园。
《米老鼠》及《三只小猪》的创始人沃特·迪斯尼(Walt Disney),在二十多岁时仍是个无名小卒。可是到了30岁却是全美最有名的人物之一。
最新版的《英国名人录》中,沃特·迪斯尼的名字与世界第一流的人物并列出现,并且占用了比出名政治家更大的版面与篇幅。
24年前,沃特·迪斯尼的生活还很贫困。而今,东起锡兰岛的茶园,西至阿拉斯加的渔村,他都是被世人所喜爱的人物。远居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在阿拉斯加州的朱诺,米老鼠的电影正被热烈地演出,并设立了沃特·迪斯尼俱乐部,而俱乐部的集会,当然是在以冰、雪建造的雪屋中召开的。
作为一位早年一文不名、现在却是举世闻名的大资本家、大事业家,他把所赚的钱全都投注于事业中。迪斯尼曾说:“与其储蓄几百万美元,倒不如作些好电影来得有趣。”
他原本是住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并且希望成为一名画家。有一天,到堪萨斯城明星报社找工作,他让总编辑看他的自画像。总编辑一看他的作品就说不行,说他毫无画画的天才,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那是在教堂里绘图,薪资很低微。因为一直借不到办公室,便使用父亲的车库作为他的工作室。当然,那时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也正因为在充满汽油及润滑油气味的车库里工作,才引发了日后价值百万美元的构想。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只小白鼠常在车库的地上窜来窜去。迪斯尼时常停下正在作画的手,抓起面包屑喂小白鼠。
日复一日,小白鼠变得很亲近人,甚至会爬到画板上去。
不久,他迁往好莱坞,开始制作《奥斯沃特与兔子》一连串的卡通影片,但却全部失败了。他再一次失去了工作,又成为一文不名的人了。
某日,他在公寓里正思考有什么好点子时,忽然想起了在堪萨斯城的车库中,画板上爬来爬去的小白鼠。
因此,他立刻着手描绘小白鼠——这就是米老鼠诞生的经过。堪萨斯城的那只小白鼠恐怕早已死去了,它就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巨星“米老鼠”的祖先。今天,电影界收到影迷信件最多的明星就是米老鼠。播放米老鼠跳舞的电影的国家,较之其他任何电影明星都来得多。
沃特·迪斯尼每周必往动物园研究动物们的动作及叫声。米老鼠影片中Mickey声音的角色,及许多动物的叫声,多是由他自己担任配音。
迪斯尼有134位助手,帮助他工作,像画稿、字幕、音乐等等,都用不着他过分操心。
迪斯尼本人则全心投入电影的构思之中,只要有一点构想,就与剧本部的助手们共同商议。有一天,他提出了一个构想,欲将儿童时期母亲所念过的童话故事改编成彩色电影,那就是三只猪与野狼的故事。
助手们都摇头不赞成,只好取消。但是在迪斯尼心中却一直无法忘怀,屡次提出这一构想,却都一再地被否决掉。
终于,因为他不断地提出,大家才答应姑且一试,但是对它却不抱任何的希望。
米老鼠制片费时90天,如果《三只小猪》花90天,的确是太浪费了,因此,决定用时60天就完成它。剧组的工作人员皆没有料到,该片竟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喜爱。
这实在是空前的大成功。从乔治亚州的棉花田到俄勒冈州的苹果园,它的主题曲立刻风靡全国——“大野狼呀,谁怕他,谁怕他?”
据迪斯尼自己说,该片在许多电影院连续重映了7次之多。在卡通影片的历史上,此乃史无前例的创举。
音乐家莫扎特
因为贫穷,莫扎特才弹得出动人的音乐——在贫困者心中,有种神秘、美丽的仁慈心,弹奏着世间绝妙的音乐。
已故的俄国人李奥波阿尔是世界最著名的教授。他的学生遍及世界各国,由他提拔和训练出来的人真是不可计数。有一次,他对我说过一句不朽的话:“要是你想成为一个优越的音乐家,那么,你生来就应该是贫穷的。”他怕我听不懂他的话,又补充道:“在贫困者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极其神秘、最最美丽的、可以增强人们力量、思考力、同情和慈爱心的元素。”
李奥波阿尔说得真对,莫扎特就是这么贫穷的人,他甚至买不起木炭来温暖他居住的破屋。在寒冷的冬天里,他只好把手插进穿在脚上的毛袜里取暖片刻,然后再继续工作。只有这样的人,才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才,才能创造出许多伟大的歌曲,才能永垂不朽。
饥饿、寒冷、缺乏滋养品,这些都缩短了莫扎特的寿命,使他在35岁时因肺痨而死。
莫扎特的葬礼是最简单、最经济不过了,一共花了3美元10美分。起初,还有六个人跟随他那简陋的棺材送殡,中途下了一阵大雨,竟把这6个人也冲回去了,让莫扎特的灵柩孤零零地,孤零零地……
你以为莫扎特的遭遇太可怜了吗?不,许多伟大的音乐天才,有着和莫扎特差不多的身世。据山佛德告诉我,他的密友维克多赫伯特第一次到美国时,只有一件衬衣,因此不分冬夏,都须穿着它;当他妻子洗烫他那件衬衣时,他只好卧在床上等待了。但是,他不是一代大音乐家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曾流行一首叫Its long,longwayto Tipperary的歌曲,我们都喜欢唱它,那是一支有史以来最普遍、最受欢迎的战歌。可是,这首曲子的作者贾克·贾奇却非常贫困,白天卖鱼,晚上还在台上演戏呢!
还有一首叫“Silver Threads Among the Gold”的名歌,不是广受人们欢迎吗?作者哈特·但克斯曾将此歌献给他的妻子,并以区区15美元的代价卖给出版家。后来,他和妻子因意见不合而离异了。他孤独地死在费城一间破陋的小屋中,死时的景象怪凄惨的,而他的遗嘱只有一句话,写在一张便条上,放在床边的桌子上:“年老孤独的滋味最苦。”
Humoresque也是一首最著名的歌曲,作者却是一个屠夫的儿子。更奇怪的是,这首曲子是趴在糖房和猪栏里写成的。他是德国人,名字叫做安东·都瑞克。
都瑞克初到美国时只有15岁,他厌恶纽约的繁华,看了城外一个荒僻的小村,便迁居到那里去;这小村和外界的“文明”隔绝,没有车马的喧扰。
都瑞克在一百多年前诞生于欧波希米亚的一个小村中。他没有机会接受高深的教育,有很长一段时期,跟随父亲在屠场工作,可是,他心地仁慈,心中蕴藏美妙歌曲的种子。他经过几度挣扎,终于脱离了屠场生活,到捷克东城学习音乐,去实现他的理想和志愿。不过,他那时只有几个便士,连最下级区域最破陋的小屋也租不起,幸亏他人缘不错,和另外五个穷学生住在一起,在饥寒困苦中,谱出许多世间难得的美妙歌曲。
所以像莫扎特、都瑞克这一类的人,正是因为穷困,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
“说谎大王”利波里
他努力了10年,但是功成名就却只花了10分钟。他的成功充分运用了“谎言”,当然还有他的智慧、博闻,以及过人的胆略。
你知道谁是世界上收到信件最多的人吗?是克拉克·盖博?是梅蕙丝?还是普迪·温利?不对!都不对!你完全猜错了。
你听说过罗伯·利波里这个名字吗?我可以告诉你,他每年至少会收到100万封信,而在1932年,他竟收到了从世界各地寄来的300万封信。换一句话说,他平均每天可以收到8000封信——或者说,就在你讲一句话的时间之内,他可以收到28封信。
许多认识他或者知道他的人,都认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说谎家”。对于人们赠予他的这个头衔,他不但不生气,还觉得很自豪和光荣。
有时候,他收到的信封上面并没有写出他的名字,只是写着“寄给世界上最大的说谎者”,但是邮局会毫不迟疑地送给他。这一点信不信由你。
罗伯·利波里最擅长做一些让人惊讶的事情,他也正是倚仗着这一点“本领”为生的。最使我感到惊异的是,有一次他说要给我看两封信,一封是写在人皮上的信,而另外一封信竟是写在一根头发上。这不是太荒诞了吗?一根头发上怎么可以写信呢?我以为他又在骗人了,但他却不慌不忙地取出一个显微镜来——我仔细一看,天啊,真的是一封信!和写在纸上的信一样清楚!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接着,他又给我取出另一封奇怪的信,那是写在一粒米上面的信。他说这是薛尔文尼亚省阿达拉地方一位读者写给他的信,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清楚,但用显微镜就很容易看出来。我亲眼看见了这封信,也清清楚楚地算过,在这一粒米上竟然一共写了705个单词,也就是写了2864个字母,这也只能信不信由你了!
他还告诉我许多我难以置信的事情,如滑铁卢血战的发生地并不是在滑铁卢,薛尔文尼亚并非承袭威廉·本的名字,甚至“水牛”比尔也并未射杀过水牛。
最后,他又说了一些更令我吃惊的话:他说他将在半夜时分趁我不注意时杀害我,凡是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会在十二分钟之内告诉另外两个人……这些人这么不断地传下去,不到次日天明就可以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了。
我觉得罗伯·利波里正像他的讽刺画一样,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利波里的父亲是个木匠,他曾警告过利波里,如果他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将来一定会连饭都吃不饱,甚至会饿死。这位老木匠当然希望他的爱子能成为一个瓦匠或铅锡匠,因为这最起码可以养家糊口,不愁吃穿。
可是又有谁能够想到,从来没有学过绘画的利波里,后来竟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受人欢迎的讽刺画家呢?
这位一代怪杰,连他的行为举止也有点古怪。他曾旅行过全世界,主要是想要拜访一些伟人的坟墓。不过说出来你也许不会相信的是,格兰特将军之墓离他家只有3英里远,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去瞻仰过。
虽然他常常离家出远门,可是他在6年中只去过在纽约的办公处3次。这是为何呢?据说他最怕处理行政业务,所以他宁愿委托别人在这方面为他效力,而他则可以一个人待在画室里,静静地作画。
如果你到过他的画室,你可以看到报纸、书籍、画稿、古玩、鲜花……这些东西杂乱无章地堆满了整个房间,甚至连凋谢了的花瓣也没有清扫。我相信,我在这么杂乱的地方一天也待不下去。可是利波里对此却说得很有趣:“明明知道这个房间已被堆放得难以收拾了,那我就干脆不去收拾它了。”不错,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愿意过这样随意的生活。他整天穿一件衫裤工作,一点也不觉得困倦。
利波里一直喜爱各种运动,他平生第一志愿是想当一个职业棒球运动员。他曾经和纽约最著名的职业棒球队签过协议,但是很不幸的是,他在投球时摔伤了手臂,因此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运动职业,改为从事绘画工作。他还出版过一本关于手球和一本关于拳术的书呢!
1918年圣诞节前的一个星期,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画室里,竭尽全力思考,想找到一个讽刺画的题材。就在他这么冷冰冰地坐了两小时之后,仍然没有什么收获,这使他失望之极。后来,他想到用发生在运动界的几件令人吃惊的事情作为画的题材,题目经过再三修改之后,决定叫“信不信由你”。
谁知道就是他在这样一个阴郁寒冷的下午所想出的一个不起眼的绘画题材,竟成为他一生的幸运转折点。从那天开始,他一步一步地朝着震惊世界、获得莫大荣誉的征途前进了。
经过这样10年的不断努力,利波里每个星期都要画两幅“信不信由你”的讽刺画,可是当时他还并不怎么引人注目,这正如他有一次亲口对我说的:“我努力奋斗了10年,可是却不知道成名只需要10分钟!”
不错,这可不是利波里的夸大之辞。在1928年9月的某一天,他用10分钟时间画的一幅讽刺画,令全国数百万读者震惊不已。它的震撼力比他埋头10年的努力还要大得多。
我在这里想大概地说一说这幅画的内容。真的,这实在是太令人惊讶了——利波里竟然宣称:林白是第67个飞越大西洋的人。于是人们一致抨击他这是无稽之谈,认为他又在耍他那套说谎把戏,而他却板起脸一本正经地指出:勃朗和阿尔科克两人曾没有停留地飞过大西洋,这不是在林白之前很早的事吗?而英国的R-3d型飞机和德国的ZR-3型飞机,不是也曾做过这样的试验,而且获得了成功吗?英国飞机曾载过31人,德国飞机也曾载过人,这样算起来,林白不是第67个飞越大西洋的人吗?你们批评我这是“无稽之谈”,其实错的不是你们自己吗?
维康·鲁道夫看见了这幅画之后,赞赏称颂不已,于是特聘利波里每天为他的报纸专门画一幅讽刺画。利波里从此也就平步青云,出人头地了。
也许会有人想问他,每天要画好几幅讽刺画,会不会有题材断绝的时候?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替他担心。他所拥有的题材,可能连他一辈子都用不完,何况还有许多人在不停地写信给他,告诉他许许多多奇怪的事,你想他还怕题材缺乏吗?所以,利波里说有好几百万人在帮他工作。
毫无疑问,利波里所知道的奇异之事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要多!可是,信不信由你——他连自己画室的电话号码都不知道!
幽默明星罗吉尔
他是全美国赚钱最多的人,他既不从事工商业,也不必雇用什么职员,全靠他所拥有的一技之长——幽默。
你知道谁是美国每年赚钱最多的人吗?不过我要事先声明的是,我并不是指工商界的人士,而是指那些不必从事交易或买卖而获得高额收入的人士——他不必雇用职员,也不需要什么助手,他只需依靠自己的特殊才能就可以大把大把地赚钱。
你可能会说,这个人一定是查理·卓别林?但他自己还创建了一家电影公司,因此我的回答非常干脆:“不是他!”
那么这个人是葛莱特·嘉宾了?也不是他!
莫非是阿莫斯·安迪吗?也不是他!
那大概是普迪·万里吧!也不是他!
你全都猜错了!这个人可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好。他不但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而且只会说一些粗俗的英语。他穿的是那种你不喜欢的旧式的衣服,他与人约会时常常迟到,他喜欢嚼口香糖——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修边幅的人。他的名字叫罗伊·罗吉尔。
他每年只拍摄3部影片,却能获得37.5万美元的巨额报酬。他每天为一家报纸写一段短文,但从中可以得到400美元的稿费。要是他在公共场所讲一则幽默故事,他就可以获得3000美元的演讲费。至于他在电台播音的待遇就更高了,每分钟可以获得333美元。
他在美国大选的那天出生,只活了五十多岁,是在一次飞机失事中遇难的。
你大概会认为他是美国人吧?那你又错了。他并不是在美国直辖的13个州境内出生的,他生在印度,他出生时的那栋小屋子还保留在那里。罗伊·罗吉尔的父母都带有一些印度血统——他母亲约有1/4,父亲约为1/8.
说到罗吉尔第一次到纽约的情形,可真是太滑稽了。当时他开着一辆旧货车,上面全是体型庞大的牛,从俄克拉荷马出发,一路上疲倦了,他就和这些牛睡在一起。当他到百老汇游玩的时候,穿的是牧牛鞋和土里土气的破衣裳,没有一个人不笑他的。有一个顽皮的孩子甚至抓起他的破帽子开他的玩笑。可是,当他在几年后重到百老汇时,却十分气派,他是乘飞机来的。当他走在街上时,每个人都向他行注目礼,围绕着他,请他和他们合影,还说他是“天之骄子”。
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增加见识,便决定出外远行。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南美。为了节省旅费,他一路上都坐下等舱。抵达南美以后,他找到了一份放牛的工作,每个月只有4美元的报酬。
波埃尔战争爆发之后,罗吉尔匆匆忙忙地乘坐运牛的远洋轮船到了南非,在英国骑兵队里找到了一份喂马的工作。
战争结束以后,他的生存成了一个问题,于是他只好和士兵们住在一起,吃别人的残羹剩饭。后来,他加入了一个马戏班,担当在车子上杂耍的角色。这样,他才跟随马戏班回到了美国。而他在马戏班杂耍时的那种幽默和怪腔调,竟被一个著名的星探看中,他从此进入美国电影界,成为一颗逐渐上升的世界明星。
说到他的婚姻,他的妻子叫碧蒂·布兰克,是一位善良贤淑、美貌如花的女性,她出生在阿柯塞斯。他第一次遇到她时,她正在喝柠檬汁,而他正好骑一辆新买的脚踏车路过那里。他一眼瞥见了她,就好似前生姻缘注定似的,他再也不愿离开她了。为了获取这位陌生姑娘的欢心,他就在车子骑近她身旁时,故意表演他那出神入化的车技,想借此卖弄一下自己。可是很不幸的是,他突然一不小心,从车上掉下来受了伤。心地善良的布兰克小姐立刻跑过去,把他扶起来,替他擦洗干净伤口。这是他们初次相遇的插曲。她后来便成为罗吉尔夫人,替他生了3个孩子。
罗吉尔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有机会拜见过多位皇帝、皇后,以及其他尊贵人士,可是你一定不敢相信,他一辈子没有做过一件礼服,连平时穿的衣服也很随便,只有在拍戏时,导演为了需要强迫他,他才勉强给自己打扮修饰一番。他虽然每年赚这么多钱,但他的口袋里永远至多只带5美元,而且他一辈子都没有买过一辆汽车。
天才作曲家乔治·杰斯文
刚开始时,他被人们的嘲笑轰下台;最后,人们的掌声让他难以下台。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努力去追求。
我曾拜访过美国的著名作曲家乔治·杰斯文,并向他请教过他之所以成功的秘诀。他告诉我,他的成功非常简单,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需要,然后按照这个“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直至实现目标。
最让我惊异和钦佩的是,杰斯文在功成名就之后还不断地努力,并且坚持每星期学习3个小时。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真是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杰斯文的处女作仅卖了5美元,可是谁又会猜想到,在9年后,他替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的一部片子创作的一支新曲,竟收到了50000美元的巨额报酬。
当杰斯文第一次到戏院表演时,听众们全都讥笑他。后来,他接受了纽约第十四街福克斯城戏院的聘请,担任该戏院的乐师,每星期的报酬只有25美元。在他第一次上台参加演奏时,他非常羞涩,面红耳赤,脑子也有些昏昏然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他演奏得糟不可言,就连台上的演员也在嘲笑他,台下的听众们更是大笑不止。他愤怒羞愧极了,不顾一切地冲出戏院。他对我说起这件往事时,还一再说这是他平生的最大耻辱。
杰斯文最初的志愿是想当一名画家,可是后来却出乎意料地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这个结局无疑要归功于他的母亲。
据说,有一天杰斯文的舅妈带了一架新买的钢琴来他们家做客,这使他的母亲心中极其不高兴,认为这是对她及家人的一种有意的侮辱;于是,她不顾经济能力有限,也忍痛替儿子杰斯文买了一架二手钢琴。由于发生了这件突如其来的事,使杰斯文得以有机会接触音乐,并由此发展他的音乐天赋,为世人创造出许多美妙的歌曲,甚至推动了美国音乐的突飞猛进。因此,杰斯文的成功首先应该感谢这架旧钢琴和他的母亲。
杰斯文是靠《天鹅》一曲而成名的。但是说起这首成名曲的经过来,却又十分的离奇,几乎连杰斯文自己也有些莫名其妙!在1918年,杰斯文首次在百老汇的光陆舞台演奏他的新作《天鹅》时,并没有引起听众们的强烈关注。但当时著名歌唱家阿尔·约翰逊也在座,他听完该曲后,认为杰斯文很有音乐天赋,说他是一个可以造就的天才。9个月后,在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上,有人请求阿尔·约翰逊唱一支新歌,以推动会场的气氛,阿尔起初婉言推辞,但后来觉得不应该辜负众人的诚意,就引吭高歌了一曲杰斯文的《天鹅》,结果大受欢迎,大家一致认为该曲优美绝妙——就在这短短的5分钟内,阿尔·约翰逊把一支被人们早已经淡忘的歌曲唱红了,杰斯文由此而一举成名。
一个月后,《天鹅》曲响遍各大酒店、影院、舞场、娱乐场所……几乎人人都会唱这首歌曲了。这反而使杰斯文万分惊奇,他很纳闷这首《天鹅》曲怎么会突然风行起来呢?更使他惊异的是,竟有出版商愿意出6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他这首《天鹅》曲。天啊!他自己现在一星期才只有25美元的报酬啊!平生第一次有这么一大笔钱飞进他手里,他真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了。
但是我们也都明白,杰斯文的成名并非偶然。他虽然从未涉足剧场,但确实是剧场中最需要的人物。
他创作了许多迷人的曲子,使情侣们随着乐声舞得如醉如痴。可是,谁又会相信他自己竟然从不跳舞呢?
杰斯文烟酒不沾。他每天晚上总要工作到深夜,但第二天不过中午他是不会起床的。他还有收藏名画的爱好,尤其是对法国的作品情有独钟。他患有神经衰弱症,所以在家中建了一个健身房,并且每星期去神经专家诊疗室治疗两次,接受精神疗法。
在1924年的林肯诞辰纪念日——这个日子现在更成为音乐界一个很重要的纪念日了,杰斯文这一天向世人播出了他生平最成功的一支曲子《忧郁者之歌》。
你必然会认为这支《忧郁者之歌》是杰斯文经过积年累月的工夫才创作出来的吧?不!事实上,他的杰作大都是在偶然之中完成的。当保罗·惠特曼约请杰斯文为他写一首爵士乐曲,以便在他的音乐会中演奏时,杰斯文随口答应了,可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后来被其他事情一打搅,这件事他完全忘记了。等他后来从报纸上读到一条新闻,说他将要谱写一首爵士乐曲时,他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想了许久,这才想起了惠特曼的请求,于是他对自己说:“我应该为他写的,而且要写得和一般人不同,使人们对爵士乐产生尊贵的感觉。”于是,他写了一首曲子,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就是《忧郁者之歌》——这首被音乐界赋予了无上荣誉的杰作。
当这首曲子演奏的那天,听众像潮水般涌进戏院。演奏的时候,听众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有些人甚至流下了眼泪。无疑,这次音乐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掌声和喝彩声始终不断。
《忧郁者之歌》不但在美国音乐界划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使杰斯文的大名震惊了全世界。
影坛巨星盖博
克拉克·盖博主演《一夜风流》一跃成为大明星,并主演轰动全球的不朽名作《乱世佳人》。他一直活跃于银幕上,直到1960年逝世于好莱坞为止。
美国人才济济,但像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这样有名的人,大概没有吧!他是电影界第一流的名演员,在中国、印度、非洲、欧洲、南美——全世界到处都有无数的影迷。即使不知道历史、不知道美国将军或司令官的人,只要一听到克拉克·盖博的名字,无人不怦然心动,那是因为他的影迷遍布全世界。
几年前,克拉克·盖博到南非时,女影迷紧紧地围着他,热烈地抓着他的后颈。帽子被抢走,外套也破了,衬衫更是四分五裂,他的衣物都被抢去作纪念品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志愿从军,不再演电影,尽可能地隐藏自己,但是,驻扎在英国时,被大群影迷包围、追逐,最后不得不逃进教室中。连在田间工作的女孩子,也放下农活,特地跑到美军基地附近守候,只为了看他一眼也觉得非常荣幸。
1942年,他42岁时放弃好莱坞优厚的酬劳,毅然从军了。他当时的周薪是7500美元,是美国总统一年的薪水,但他却选择了月薪只有50美元的军旅生涯。
几年前,我有幸与克拉克·盖博认识。他是一位很友善、谦虚、而且不矫饰的人,我立刻对他产生了好感。在几十部电影中,他曾饰演各式各样不同的角色,像他本身富有戏剧性的经历的角色,恐怕还没有演过吧!
15岁时,某天夜晚,他冲进一家小吃店用餐,这是他一生重大转变的契机,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小吃店中,碰见了前来爱可伦市巡回公演的戏剧演员,而感到无比兴奋。他初来爱可伦市的两三个月内,是在一家橡胶公司担任记工员,在此之前,一直在田里工作,挤牛奶、喂猪食、将干草堆到马车上,或者在玉米田里耕作。他虽然很厌恶这样繁重的工作,却不得不汗流浃背、卖力地工作。
那夜是他生平第一次亲眼见到所谓的演员,“这就是所谓的演员吗?”他如此想着,却莫名地兴奋起来了——“我也要出现在舞台上!”想归想,但要当个演员,并非一蹴而就,必须从剧团的勤杂工做起。“喂!轮到你出场了!”就是这样一个传唤演员出场的职位。然后,他还做过演员的打杂工、送洗脏衣物、缝补扣子等等琐事。
在剧团做了两年的打杂工,当时的薪水到底有多少呢?答案是“零”!工作了两年得到的只是经验。
那么他如何维持生活呢?晚上睡在舞台内侧,以外套代替毛毯。吃什么呢?因为和演员处得很融洽,每天中餐、晚餐都是别人请的。
他在那段时间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过了好多年,即使成了收入几百万的世界巨星,他仍然维持不吃早餐的习惯。
即使不吃早餐,他也毫不在乎,那时因为他才15岁,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一个彩色的世界,有灯光、香粉、掌声和喝彩,是罗曼蒂克的世界。当时俄亥俄州应该有不少百万富翁吧!但恐怕没人比做戏团打杂工的克拉克·盖博更幸福吧!
我问他:“旧薪1000美元的工作,是否比没有薪水的戏团打杂工更快乐呢?”他回答说:“那是名、利都不能买到的幸福呢!”
在爱可伦市的戏团工作了两个月后,悲剧突然降临了,继母去世,家庭破碎,而克拉克·盖博对将来的计划也因之破产了。
父亲说:“我不能再做田里的工作了,要去俄克拉荷马州的油田工作,你和我一块去吧!”对父亲而言,他的儿子真是太傻了,到油田工作一周可赚12美元,然而,他的傻瓜儿子却连续做了两年没有薪水的戏团打杂工!“和我一起去吧!”这是命令,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也不准顶撞。自此克拉克·盖博在炼油工厂工作了两年。每天满身都是油污,既要挥动重达18磅的铁锤,还要在高60英尺的钻井台上为滑车注入润滑油。
19岁的时候,他终于向父亲表明了态度:“我这次一定要重返那如梦似幻的演艺世界。”因此,他加入了“原耶儿·普列儿兹”的乡村巡回公演剧团。那是个三流的剧团。在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中西部一带的乡镇空地上搭起帐篷就开始表演了。入场券分为5美分、10美分、15美分3种票价,演出的戏剧为《汤姆叔叔的小屋》,还有当时最受欢迎的《查理的婶婶》等等。
问起那个剧团给多少薪资,克拉克·盖博笑着回答——谁都拿不到薪水啊!剧团必须支付各种费用,如果有剩余的钱,才能平分给大家,曾经有一两次,一星期的收入在平分时,只有2.75美元呢!
1922年3月21日,他在漫天风雪的蒙大拿州比特市进退两难,身上只有7美分,前途茫茫,毫无希望可言,有的只是一身的债务,还有绝望。
第二天清晨,克拉克·盖博步履蹒跚地往车站的方向走去。此刻的他正是饥寒交迫,长裤上尽是补丁、鞋底也裂开了。他走进邮局想用口袋里仅有的7美分拍一封电报给父亲,“速寄旅费,以便返家”。写完之后,他非常迷惘、茫然地眺望远方的大风雪,心里想着——怎么办呢?到底要不要发这个电报呢?
“放弃喜爱的戏剧生涯,去从事厌恶的工作吗?”他矛盾地自我反问,最后,他发挥出荷兰血统特有的不屈精神,决心继续目前的工作(他的父母都是宾夕法尼亚州的荷兰人血统)。于是他将写完的电报扔掉,走出邮局,搭上运货火车,离开了比特市。
火车正要穿越河谷时,他被司机发现,司机毫不留情地赶他下车。
当时他无计可施,只好做了3个月的木材搬运工,凑足了到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旅费。到了波特兰市后,又加入了乡村巡回的剧团,之后,剧团又陷入困境,他只好又做了临时工:替测量师做测量工作、在玉米田驾驴子、在修筑道路的工程中做除草的工作,还在制材场工作过。
不久,他回到波特兰市,但还是找不到工作。他一听说哪里有好工作,就前去应征,但总是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因此,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到报社担任撰写分类广告的工作。后来,他终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是替电话公司做架线工作,周薪16美元。
这个工作是他一生的大转机。有一天,他被派到波特兰市的剧场“利特鲁戏院”修理出了故障的电话,因而认识了剧场的女导演约瑟芬·狄伦。
他恳切地向约瑟芬请教演技,她被他的魅力吸引住,不久,他俩便双双坠入情网,他向约瑟芬求婚,随即在1924年12月顺利地结婚了。他们共同辛苦奋斗了数年,克拉克·盖博终于得到出演警匪片——《自由的灵魂》的机会。凭着这部影片,他雄心万丈地朝着大明星的宝座迈进。
那段时间内,他在百老汇担任的是小角色,伺机向好莱坞进军。他还时常向电影导演请教有无临时配角的工作机会,持续了数个月,终于有机会在电影中露脸。而且,还是个有台词的角色呢!他欣喜若狂,决定以此作为进军好莱坞的跳板。但是偏偏事与愿违,经过了6年那部有台词的角色的电影才正式上演,而且,并没有如预期般地造成轰动。
前后八年间,他曾经以临时演员的身份出现在电影中。直到他主演《风流寡妇》时,日薪才只有7.5美元。经过数年,成为大明星后,他将当时以日薪7.5美元主演的《风流寡妇》的通告表入框内,挂在墙上,并写了几个字:“勿忘,盖博,勿忘当年!”
但是,克拉克·盖博那样做绝不是矫枉过正,只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顽强毅力罢了,就连在迈阿密市美国空军训练所受训时,也被投票选为全校最受欢迎的人物。那是因为他率直、善解人意,而不自视清高的缘故。
他担任B29轰炸机的射击手,严格接受数个月的训练,这是好几万年轻人都畏惧的严厉训练,但42岁的克拉克·盖博却没有逃走。
克拉克·盖博在演艺圈内饰演情圣居首席之位,然而他说年轻时和女孩子交往常常受挫败,且经常暗中爱慕别人,对方却不曾注意到他。他非常羡慕那些在女孩子面前落落大方的同伴们。
当年,他十分害怕与女孩子交往,后来却成为最勇敢的人,因为他具备了勇气和毅力,才能荣获“在欧洲本土占领区域内,连续数次炮击战争行动中功勋卓越者”的空军荣誉奖章。奖牌上记载着:“在这些炮击战中,盖博上尉所发挥的勇气、沉着以及顽强的毅力,是值得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