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本来意义
钱是生活中的权宜办法,钱能够对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起到多少作用,要看我们能多聪明地运用手上的钱,而不是看我们到底有多少钱。
虽然很少有人真正知道自己想从生活中获取什么,但大部分的人却坚定地宣称,有了很多钱就可以使他们得到想要的一切。他们不仅错失了生活的本质,也曲解了金钱的本来意义。钱常被误用、滥用,很少人能聪明地运用金钱,人们对金钱有许多自以为是的错误看法,其中有些甚至荒谬极了。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受物质主义的主宰和操纵,不断地以追求财富、积累金钱作为奋斗的目标,认为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就拥有了快乐。诚然,金钱对人们的生活的确有作用,但是并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么重要。
人们对金钱最为普遍的一种错误认识是,钱可以使他们快乐。实际上,金钱聚积过多,不仅不会带来快乐,反而成为仇恨、相争等烦恼的根源。
皮德鲁幸运地中了500万美元的彩券,当他发横财的时候其他人正在失业。在一般人的眼里,皮德鲁真是走了大运,有了这么多钱,他一定快乐得不得了。然而事实是,皮德鲁不仅没有得到快乐,反而陷入了不幸。自从皮德鲁中了彩券后,他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女儿,而且好多亲朋好友也都离他而去,原因是他没有把这一大笔天降横财分给他们。皮德鲁说:“我现在要什么东西就可以买什么东西,但除此以外,我比其他任何人还要痛苦……我买不到感情和人心。有了这一大笔钱,我反而成了忌妒和仇恨的对象,人们不愿和我接近,我也时刻在担心有人接近我只是为了钱,我累极了……有朋友就是有朋友,没有就是没有,爱是买不到的,爱一定要建立。”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通过努力工作、继承遗产、运气或是不合法的手段得到了大笔钱,然而,或者是因为不满足,或者是因钱而导致朋友的纷争、感情的背离,或是因为钱已够多而失去了目标,总之,他们都没有得到快乐。许多有钱人拥有一切物质上的享受,却过着自暴自弃的生活。
不管人们处于何种地位,钱都是生存的必需品,钱也是增进休闲方式、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途径。然而,不幸的是,人们都被贪婪蒙住了眼睛,把钱视为生活的目的,而不是改善生活的手段。把金钱本身当成了目的,人们就会陷入失望和不满,并且永远无法达到提升生活品质的目标。
对钱的另外一种误解是,人们把钱看做生活的保障和建立安全感的基础,就会制约我们去相信应该一心一意地积蓄物质财富,作为我们退休或遭到意外时的保障。如果你开始把钱看成完全的保障,你对钱就会有问题,就像不能买爱、朋友和家人,你也买不到真正的保障。
人所能拥有的真正的保障应该是内在的保障。这种内在的保障来源于天赋、创造力、才能、健康的体魄等内在因素,使你相信你能够运用自身的条件,去应付或克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要面对的一切问题和情况。你如果一旦拥有了这种内在的实际的保障,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惶恐和害怕,也不会将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给自己建立外在的财务上的保障。最好的财务保障就是内在的创造能力,这种保障任何人都夺不去,你永远都能想办法谋生。你的本质建立于你本身是什么人,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你所拥有的外在的物质。你即使失去了所拥有的,你也还是自己生活的中心,这使你能保持健康明朗的生活过程。
将个人的安全感建立在金钱上,不外乎修建空中楼阁。那些努力于为自己建立保障的人是最没有保障的人。情感上缺乏保障的人积累大量的金钱来抵御人格上所受的打击,填补空洞脆弱的内心,宣泄不愉快的感觉。追求保障的人本质上极为缺乏安全感,因此试图通过外部的事物,比如金钱、配偶、房屋、车子和名声,来求得心理上的安稳和平衡,他们一旦失去了自己所拥有的金钱财富,就失去了自己,因为他们的安全感、对自己的认同感,完全是以金钱为根本。
以物质和金钱追求为基础保障有很多褊狭之处,就算你是超级富翁,也可能遇车祸身亡,有钱人的健康状况和没钱的人一样会逐渐衰败,战争爆发影响穷人,也影响富人。以钱为保障的人还时刻担心金融崩溃时他们会失去所有的钱财。他们不仅没得到什么确实的保障,反而还增加了许多让他们恐慌的事。
那么,钱和快乐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承认钱是生存的一项重要因素,但这并不能告诉我们,要多少钱才能够快乐。为这个社会主流所认同的那些成功人士,总是时时刻刻在宣扬,百万富翁才是生活的胜利者,也就是说,我们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很多事实证明,大部分财力平平的人比我们在报纸上读到的百万富翁更有资格当胜利者。
钱是生活中的权宜办法,钱能够对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起到多少作用,要看我们能多聪明地运用手上的钱,而不是看我们到底有多少钱。
在我们的社会中,很多人都认为钱代表权力、地位和安全,但其实钱在本质上没有一点能使我们快乐。要看清钱的本质,请做如下练习:现在把你身上或放在附近的钱拿出来,摸一摸,感觉它的温度。注意,它是冷冰冰的,晚上不能使你温暖。你和你的钱说话,它不会有任何反应,它的面目永远是那么僵硬,一成不变。不管你有多么爱它,它也不会给你一点回报。
麦克·菲力普曾是一位银行副总裁,他认为大多人把自己的身份牢牢地和钱结合在一起,在他的书《金钱7定律》中,他讨论了几种有趣的金钱观:
1.如果你做了事情,钱自然会到你的手中。
2.金钱是个梦——像传说中的花衣服吹笛手一样吸引人。
3.金钱是梦魇。
4.你永远都不能把钱当做礼物送走。
5.有的世界里没有钱这个东西。
当然钱的确有很多用途,没有人会否认钱在社会上和商场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人人都可以推翻错误的观点——认为钱越多就会越快乐。每个人所要做的就是留心。
我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观察,提出了几点重要的意见:如果钱使人快乐,那么……
1.为什么年薪七万美元以上的人当中,对自己薪水不满意的比率,比那些年薪七万美元以下的人高?
2.阿尔伯伊斯基通过华尔街地线交易非法聚敛了1000万美元,为什么他累积到200万美元或者是500万美元的时候还不愿停止这种非法行为,却继续累积,直到被捕?
3.为什么我所认识的一家人(他们的财产总值列居北美家庭的前100名)告诉我,他们如果中了彩票赢了大奖会有多么快乐?
4.为什么纽约的一群中了彩票的人要组成一个自助团体来处理中奖后的各种痛苦和忧郁的症状,他们在赢得大笔奖金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严重的痛苦和忧郁?
5.为什么这么多高薪的棒球、足球、曲棍球球员有毒品和酒精的问题?
6.医生是最有钱的行业之一,为什么他们的离婚、自杀和酗酒比例高于其他行业?
7.为什么穷人捐给慈善事业的钱比富人捐得多?
8.为什么有这么多有钱人犯法?
9.为什么这么多有钱人去看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
以上只是一些警讯,提醒我们钱并不能保证快乐。
当我们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后,钱不会使我们快乐,也不会使我们不快乐。如果我们每年挣到25000美元就能够快乐,并且能够妥善地处理各种问题,当我们比现在更有钱时,还是会快乐,还是能妥善地处理问题。如果我们1年只挣25000美元就使自己不快乐、神经过敏、而且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那么即使年薪100万美元也是如此,还是神经过敏,不快乐,也不能好好地处理问题,差别只在于,我们是在豪华的住宅、丰富的物质享受里神经过敏,不快乐。
提升财商
财商不仅是一个理财的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金钱思想。
许多终日为钱辛苦、为钱忙碌的上班族,都曾有过一些共同的体验,眼看着成功人士穿着名牌服装,住在豪华别墅,开着名贵轿车,羡慕不已。然而在羡慕之余,他们可能也曾经想过:“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够拥有财富,而我却没有?”
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有47%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炒作股票或房地产”是贫富差距拉大的主因;其次是“个人工作能力与努力”(34%);第三是“家庭原因”(19%)。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主因并非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是运气、机会等不公平游戏的结果。
的确,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是“股票与房地产”、“个人工作能力与努力”、“家庭原因”,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人们习惯将贫穷的原因归咎于外在的因素,如制度、运气、机会等,或者用负面的说辞,为自己无所作为作解脱。他们认为有钱人大多是因为投资房地产或股票而致富,而造成财富增加主要是因为“拥有适当的投资”。
那么我们更深入一步提问,为什么他们拥有资金来投资房地产和股票,他们又是如何操作使他们能够不断赚钱的呢?到底那些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他们何以能在一生中累积如此巨大的财富呢?
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用家世、创业、职业、学历、智商与努力程度等因素能解释得了的。
专家们经过观察、归纳与研究,终于发现了一个被众人所忽略但却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是否具有较高的财商。
每个人都有一个成功的梦想,一个创富的梦想。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金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成功的一种体现,财富也自然成为衡量成功的一个标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逐财富的方式,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人的理财能力呢?以往人们更多的是根据财富的多少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但往往只能看到结果,而不能预先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
财商则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来衡量一个人的理财能力和创造财富的智慧。那么,什么是财商呢?
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财商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得以改变,改变你的财商,可以连动地改变你的财务状况。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们忽略的能力。可以想象,一个漠视财商的人,一定是现实感很差的人。
财商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使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财商并不仅是人们现实的唯一能健康发展的智能,而且是人为观念和智能中的一种,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财商常常被人们急需,也被忽略。财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关的。事实上,财商与智商、情商一样,都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的无形力量。而财商也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
财商不仅是一个理财的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金钱思想。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不同的金钱观。穷人是遵循“工作为挣钱”的思路,而富人则是主张“钱要为我工作”。富人是因为学习和掌握了财务知识,了解金钱的运动规律并为己所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财商;而穷人则是缺少财务知识,不懂得金钱的运动规律,没有开发自己的财商。尽管有的人很聪明能干,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但由于缺少财商,还是成不了富人。
金钱是一种思想,有关金钱的教育和智慧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财富是一个观念,但观念可以变成财富。
当我决定去做一项房地产投资时,我参加了一个385美金的课程,去学房地产,更新自己关于房地产投资的知识。我花16个月的时间去看所有能购买的房地产。我的朋友到海边去玩冲浪,或者是打高尔夫球,或者是喝酒,而我是去看房地产。6个月之后,我终于获得一个交易。我第一个房地产是花1.8万美元买的,我只付了1/10的预付款,那也是我跟人家借来的,所以事实上我1分钱都没放进去,这个事情好得不得了,所以我又借了两次1.8万美元的美金,这样,以后我就有了三个这样的投资了。有一年,我就把这三个投资每个都卖了4.8万美金,加起来赚了9万美金。用这些利润,我又买了许多其他的房地产。
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并不是说挣了多少钱,而是说赚钱首先应当改变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实践和行动,学到更多的东西。
思维和观念对现实有支配作用,金钱是一种思想,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钱,只需改变你的思想。善于利用金钱的力量,是聪明人的重要财富。
在数以万计的前来向我咨询的人中,非常多的人是花了一生的时间来寻找大生意,或者试图筹集一大笔钱来做大生意,但是这是愚不可及的一种想法。我见到过太多的不老练的投资者将自己大量的资本投入一项交易,然后很快损失掉其中的大部分,他们可能是好的职员却不是好的投资者。
在我看来,有关金钱的教育和智慧是非常重要的。早点动手,买一本好书,参加一些有用的研讨班,然后付诸实践、从小笔金额做起,逐渐做大。我将5000美元现金变成100万美元资产,并每月产生5000美元现金流量,花了不到六年时间,但是我依然像孩子一样学习。我鼓励你学习,因为这并不困难,事实上,只要你走上正轨,一切都会十分容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样伟大的东西:思想和时间。当钞票流入你的手中,只有你才有权决定你自己的前途。愚蠢地用掉它,你就选择了贫困;把钱用在负债项目上,你就会进入中产阶层;投资于你的头脑,学习如何获取资产,财富将成为你的目标和你的未来。选择是你做出的,每一天面对每一美元,你都在做出自己是成为一名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级的抉择。
高薪不等于富裕,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才能让你真正获得财务自由。人类最大的资产其实就是自己的脑子。但你最大的负债也是你的脑子。事实上,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想的是什么。一个房子可能是一个资产,也可能是负债。如果一个人住在价值500万美金的房子里,但是这房子仍旧是一项负债。每个月要花费两万美金来维护、支持这套房子。你可以看到,每个月钱都从他的兜里跑掉了。其实,资产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它能给你带来现金收入。
人有好多种,一种是穷人的心态,一种是中产阶级的心态,一种是富人的心态。一个人应该尽早决定他到底是处于穷人的心态,还是处于中产阶级的心态,还是变成一种富人的心态。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节俭意味着明智
节俭是人生的导师。
节俭不仅适用于金钱问题,而且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明智地使用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到养成小心翼翼的生活习惯。节俭意味着科学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罗斯贝利勋爵在论述节俭时认为,所有伟大的帝国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节俭。
“就拿伟大的罗马帝国来说吧,它有许多方面在历史上都是最伟大的,曾经一度雄霸世界。它因节俭而建国,然而当它奢侈浪费时,就开始衰退并走向灭亡。又比如普鲁士,它开始时是位于北欧的一个小而窄的沙滩地带。正如有人所说的,从普鲁士的地形到它全副武装的居民,所有这一切都使普鲁士咄咄逼人。弗雷德里克大帝赋予普鲁士以节俭的品格,他甚至通过近乎吝啬的节俭手段敛聚了巨额的财富,建立了庞大的军队。节俭最终成为普鲁士建立伟大基业的有力武器,并且今天的日耳曼帝国也由此发轫。再比如法兰西,在我看来,法兰西实际上是最节俭的国家。我不知道法兰西人是不是总把钱存在银行,是不是也像其他某些国家一样去计算有多少存款。然而,在1870年这个灾难的年头以后,当法兰西顷刻间被外国军队击败,因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承受的赔款而遭受重创时,你知道什么事情发生了吗?法兰西的农民把他们多年的积蓄统统献给了国家,在短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内付清了巨额赔款和战争费用。罗马和普鲁士以节俭建国,而法兰西以节俭救国。”
节俭不仅是财富的一块基石,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节俭可以提升个人的品性,厉行节俭对人的其他能力也有很好的助益。节俭在许多方面都是卓越不凡的一个标志。节俭的习惯表明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也证明一个人不是其欲望和弱点的不可救药的牺牲品,他能够支配自己的金钱,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们知道一个节俭的人是不会懒散的,他有自己的一定之规。他精力充沛,勤奋刻苦,而且比起那些奢侈浪费的人更加诚实。
节俭是人生的导师。一个节俭的人勤于思考,也善于制订计划。他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也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如果你养成了节俭的美德,那么就意味着你证明了自己具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着你已开始主宰你自己,意味着你正在培养一些最重要的个人品质,即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谨慎小心、深谋远虑,以及聪明机智和独创能力。换言之,就表明了你有生活的目标,你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人。
一个作家在谈到节俭时说:“节俭不需要超常的勇气,也不需要超常的智力和任何超人的本领,它只需要常识和抵制自私享乐欲望的能力。实际上,节俭不过是日常工作活动中的常识。它不一定要有强烈的决心,而只要有一点点耐心和自我克制。养成节俭习惯的方法就是马上开始厉行节俭!自我克制者越节俭,节俭就变得越容易,他们为此所做的牺牲就越快得到回报。”
节俭的别名不叫吝啬
我从来没有见过斤斤计较的人成就了大事业。
我们崇尚节俭,同样我们也反对不恰当的节俭。
所罗门说过:“普种广收”,“没有投资就没有回报”,“小处节省,大处浪费”,“省一分油钱,毁一艘轮船”。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谚语都反映了错误的节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的常识。
美国作家约瑟·比林斯说:“有几种节俭是不合适的,比如忍着痛苦求节俭就是一个例子。”
我认识一个富人,他就成了一个节俭的奴隶。比如,他老是为了节省10个美分而牺牲大好光阴,他常把半页未曾写过字的信纸撕下来,并裁下信的背面,作为稿纸。他这种浪费宝贵的时间去节省细小东西的做法,确实是得不偿失。他甚至在经营商业的时候,也有此种过度节省的吝啬精神。他对雇员们说,包扎时不论如何都要节约一些绳索,并把这一条作为公司的规定。即使由于这一条规定而浪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一绳一索的价值,但那位富人仍然在所不惜。像这一类的节省,其实是极度愚蠢的做法。
仅有少数人懂得节俭的真正意义。真正的节俭并非吝啬,而是经济的、有效率的节省用度,并非一毛不拔,而是用度适当。
善于节俭的人与不善节俭的人,其实有很大的不同。那不善节俭的人常常为了节省1分钱的东西,却费去价值一角钱的光阴。我从来没有见过斤斤计较的人成就了大事业。吝啬的节俭确实是最不合算的。而企图做大事业的人,一定要有度,切不可斤斤计较于一分一厘。只有靠理智的头脑、合理的处事,才能成功。
所谓节俭,从宽泛的角度讲,包含了深谋远虑和权衡利弊的因素。最聪明的节省,有时却常需要过分的消费,比如做大生意使用交际费并不是一种浪费,乃是一种大度的用法,是一种恰当的投资。
慷慨大度经常有助于人的雄心的实现,能够使人们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帮助我们在社会的阶梯中上升,这远比把金钱存入银行更有价值。因此,欲成大业者,应该做到深谋远虑,切勿因吝啬而妨碍自己希望的实现,使很好的机会丧失。
节省的习惯,假如行之过度,反而得不到良好结果,非但不能成为进身之阶,反而常常成为绊脚的石头。商人吝啬得不肯多花资金来经营,农夫吝啬得不肯在地里多播种,是同样不正确的节省。俗话说:“种得少,收成也少。”
有一个人为了建造新房子,就把旧房子拆掉了,但他把旧地基留下来,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节省几百块钱。新房子要比旧房子高好几层,仅仅几个星期的时间就完工了,但是房子由于地基不牢,看上去摇摇欲坠,人还没住进去,房子就已经倒塌了。这样的人不止他一个,到处都有为了节省地基费用而铸成大错的人。
过去有些年轻人吝啬个人的教育投资,认为花那么多钱就是为了找个好职业真是不值得,因为他认为即使读了许多书,自己也不会成为什么了不起的人。有些年轻人在校期间就只选容易的题目做,跳过难题,只要求自己达到一个基本的底线就行了,而且还经常因为自己逃学、考试作弊等等洋洋得意。还有的年轻人买东西不想给钱,不愿意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而牺牲暂时的娱乐。他们对工作敷衍了事,由于无知和缺乏必要的能力准备,他们在职业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事业上难有发展。许多失败的人就是由于基础打得不牢,致使后来所作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整个人形销骨立。
在我们的社会中,居然还有那么多的父母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剥夺了孩子上大学的权利,竟然让他们半路出去工作,妄图让他们抓住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有可能抓住的机会!
在我们的社会中,居然还有那么多人为了在交友上省钱而忽略了朋友,为了在社交上省钱而借口没时间拜访别人,也没时间接待客人!我们省去了假期,直到工作太累而被迫休长假,而当我们那组织严密却脆弱无比的身体筋疲力尽时,任何关键部位出毛病都是很危险的。许多人总是恐惧“可怕的未来”而不敢享受现在,他们克制自己的种种欲望,声称掏不起那个钱。他们放弃了真正的生活,他们在今天活着,却渴望在明天来真正地生活和享受。如果他们出去休几天假,或者旅行一次,就好像有莫大的损失一样。他们连花1分钱都感到害怕,但实际上那是他们必须支出的费用和最起码的生活底线。
有一个商人,他曾在一战前出国游览过很多名胜古迹,但是他太吝啬了,连去历史建筑物里面看一看的门票钱都舍不得花。例如,他去过很多名人故居所在的地方。在那些国家,那些名人故居被认为是但凡去过该国的人都要朝拜的圣地。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进去过,因为他舍不得买门票。他说在建筑物外面看看就足够了。所以,此人虽然去过相当多的地方,但他却不能颇有见地地谈论他所到过的任何一个地方。
慷慨大方对于年龄不大的人来说可能是奢侈,但它有时却是一种最佳的节约。友好的帮助和激励,以及与有教养的人交际都是用钱买不来的。
一个人是否能拿得出10~15美元参加一次宴会,这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他可能为此花掉了15美元,但他也许通过与成就卓著的客人结交,获得了相当于100美元的鼓舞和灵感。那样的场合常常对一个人的雄心壮志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因为他可以结交到各种博学多闻、经验丰富的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任何有助于增进知识、开阔视野的事情进行投资都是明智的消费。
当然,我不鼓励任何人都将其知识商业化,或者以见不得人的方式出售其脑力,但我确实想建议奋发向上的年轻人结交那些能鼓励和帮助他的人。与厉行节俭、精力充沛、事业有成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一个人的高远志向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我们由此可能做得更好,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因此,与这样的人相识相知是年轻人最有利的投资。如果一个人要追求最大的成功、最完美的气质和最圆满的人生,那么他就会把这种消费当做一种最恰当的投资,他就不会为错误的节约观所困惑,也不会为错误的“奢侈观念”所束缚。
我认识一个年轻的商人,他总是在小的方面过度吝啬,结果竟然使他的生意失败。他的一套衣服和一条领带,非到破旧不堪才肯抛弃。他从没想到过,邀请一个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客户吃一顿饭,在旅行时即便与熟悉客户偶然相遇,也从不替客户付一次旅费。于是,他落得个吝啬的名声,结果大家都不愿与他做交易。而他竟然还不知道,使他蒙受极大的损失的就是他那过度节省的习惯。
很多人为要节省些小钱,竟损坏了他们自己的健康。要想在职业上获得成功,必须防止不正确的节省。不论怎样贫穷,你可以在别的地方讲节省但却不可在食物上节省,由于食物是健康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基础。
过度的、不当的节省,常常会消耗人的体力和精力。许多人身体患着疾病,但为了节省金钱竟不去求医,不但受着痛苦,并且由于身体的病弱,在自己的职业上也做不出出色的业绩来。
凡是足以阻碍我们生命前进的,不论是疾病还是其他障碍物,我们应当不惜一切代价来设法诊治和补救,这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应当将增进我们的体力和智力作为目标,因此,凡可增加体力和智力的事情,不管要耗费多少代价,都要去做。那些可以促进我们成功、有利于我们事业的,我们在金钱方面一定不可吝啬。
英国著名文学家罗斯金说:通常人们认为,节俭这两个字的含义应该是‘省钱的方法’;其实不对,节俭应该解释为‘用钱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怎样去购置必要的家具;怎样把钱花在最恰当的用途上;怎样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生育和娱乐等等方面的花费。总而言之——
我们应该把钱用得最为恰当、最为有效,这才是真正的节俭。
减少消费,你也做得到
我们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物质和财富,对于金钱,只要使我们能吃饱肚子、有水喝、有衣服取暖再加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足矣。现代人大都过着奢侈的生活却不自觉。
杰里·吉果斯在他所著的《钱爱》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观点就是,你可以把借来的钱当做自己的收入。如果你一时还无法接受这种观点,是因为你觉得用自己的钱才能心安理得,才能真正轻松自在,那么你必须达到经济独立。要达到真正的经济独立以享受自在的生活,其实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么难,这并不是以庞大的财力为基础。
要想过悠闲轻松的快乐生活,并不一定要住大厦、开名车、穿金戴银。重要的是,你拥有什么生活态度。如果有了健康正确的心态,你即使靠着借来的钱,也能舒舒服服、痛痛快快地享受人生。
要想达到经济独立,首先你就得明确经济独立的定义。你可以不用增加收入或财产就能达到经济独立,你所要做的只是改变自己的想法,重新想想什么是经济独立,什么不是经济独立。为了明确你对经济独立的认识,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几项选择中哪一项是达到经济独立的重要因素。
1.中了百万美元的奖券。
2.有一大笔公司退休金再加上政府的养老金。
3.继承有钱亲戚的巨额遗产。
4.和有钱人结婚。
5.找财务顾问来协助做正确的投资。
我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将要退休的人最关心的事,以重要性依次排列是:财务保障、身体健康和可以共同分享退休生活的配偶或朋友。然而,有趣的是,这些人退休之后不久通常就改变了想法。健康成为他们最关注的头等大事,而经济状况则下降到了第三位:很明显,虽然他们所预期的收入还是不变,但他们对经济的看法却已经改变了。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退休之后实际生活所需比他们原先想象的少得多,钱对高品质的生活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和作用,同时,这个结果也证明了上述的几项因素没有一个是真正经济独立的必要条件。
多明奎兹,1940年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富豪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然而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他不愿再依赖家里。18岁的时候,多明奎兹靠着一份极其微薄的薪水实现了经济独立。在其他人尤其他家里人的眼中,这样的收入比贫民还不如。但多明奎兹觉得,只要自己愿意,不管收入多少,都可以达到经济独立。不要以为百万富翁才具有经济独立的能力,一个月500美元或者低于500美元就可以达到经济独立。如何能够?他说:“真正的经济独立无非是量入而出,如果你每个月只挣500美元,但能够把开支控制到499美元,你就是经济独立了。”多明奎兹多年来每个月就靠500美元生活,并拒绝家里人的援助。到1969年他29岁的时候,就经济独立地退休了。退休之前,他是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看到许多人虽然社会地位颇高,收入丰厚,但却活得艰辛劳苦,一点也不快乐,这使他感到这种生活一点也没有意思。多明奎兹决定脱离这种工作环境,于是他设计了个人的财务计划,过一种简化的生活方式。他的生活舒适轻松,而且从来没有什么负担和压力,但1年却只需要6000美元,这是他把积蓄投资在国库债券的利息。由于多明奎兹的生活中没有过多的物质需求,他把从1980年以来主持公开研讨会“扭转你和钱的关系并达到真正经济独立”的额外收入,以及在《新生活杂志》上发表指导人们正确运用金钱的文章时获取的稿费,全数捐给了慈善机构。
我们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物质和财富,对于金钱,只要使我们能吃饱肚子、有水喝、有衣服取暖再加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足矣。现代人大都过着奢侈的生活却不自觉。两套以上的替换衣服可以算是奢侈,拥有一幢房子也是奢侈,一台电视机是奢侈品,一辆车也是奢侈品。很多人会大声疾呼这些都是必需品,但它们并不是必需品,如果它们是,在还没有这些东西出现的古代,人们是不是无法生活了,至少也是无法快乐。显而易见,事实并不是这样。
当然,我并不是要每个人的思想都必须有180度的大转弯,只维持最起码的需求,更不是要人们都去当清教徒、苦行僧。我自己在过去几年来也时常收入低微,生活里还是保持着某些奢侈享受,而且不愿放弃。重点是在于,一般人至少可以减少一些花费。许多奢侈品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只能带给人们虚伪的自我膨胀。招摇阔绰地展示奢华和富有是一种浅薄的手段,想要借着炫人的财富——大过所需的房子、移动电话、豪华轿车以及最先进的音响——在别人面前,尤其是比较没有钱的人面前,证明自己高人一等。这种行为显示出缺乏自尊和内在本质。
人们那种追求金钱、炫耀金钱的虚荣心态实在该改一改了,疯狂地攫取金钱,买一些只能说是垃圾的东西,目的就是展现给别人看,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价值,而实际上却失去了生命中更为宝贵的东西:本质、自尊以及真实的生活。
住在阿巴达锁镇阿巴达街的莫瑞德夫妇,有两个小女儿,他们是一个真正经济独立但并不富裕的家庭。他们靠着一份差不多只有一半的收入,就过着很好的生活。莫瑞德夫妇都是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老师,如果他们想,1年加起来可以挣十多万美元,可是只有丈夫布兰特在工作,而且是一份半职的工作,他们一家四口,1年只用不到3万美元就过得很舒服,因为他们学会了聪明地花钱,所以能够达到经济独立。莫瑞德一家过去10年来都过着简单的生活,他们说这种生活一点都不难过,他们觉得自己很好,因为他们对环保尽了一份力量。事实上,他们的哲学已经变成了“少就是多”。他们的收入虽然比一般人低,但却买到了一个珍贵的东西,很多收入比他们高上10倍的人却还买不起这个东西。这个珍贵的东西就是大量的休闲时间,他们可以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要稍微谨慎一点用钱,大多数人都能减少可观的花费,人们如果能充分运用创造力和机智,不花什么钱,都可以过上逍遥快活的生活。
避开负债陷阱
每年因债务纠纷而丧生的人,比因战争而死的人要多出数十倍以上。
假如你认为只要借得一笔资本,就能够创业了,那你就完全想错了。实际上,即便你已经借到了资本,你也未必会创业成功。由于据我所知,那些毫无商业经验的人靠借来的钱做生意而最后能成功的实在不多见。
一个毫无成功把握的人去创业,没有不遇到经济困难的。但是,假如他确实有相当能力和充分的成功把握,这样无形中就已经在别人面前树立了信用,那么即便他靠借来的本钱创业,也没有太大关系。
一个立意要创业的人,首先必须掌握所要从事的业务范围的详细情况;其次,还要有挑选录用合格雇员的眼力。假如这两点做不到,你对于所要经营的事业竟然毫无头绪,在挑选录用员工方面也不加区别,那么即便你做事很忠诚,待人很诚恳,当你向别人开口借钱以作为你的创业资本时,其他人也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
当你准备创业之时,最好不要心存太大的奢望,开始规模小些也不要紧,只要你确实是一个杰出的人、能干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经营后,自然能发展得非常喜人。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即使资本是借来的,倒也无妨。
比彻教导他的儿子说:“你得像逃避恶魔一样避免借债。”你要快下决心,不论你怎样急需金钱,也不要让你的名字出现在人家的账簿上!
富兰克林那“贫穷的查理”里有句话说得好:“借钱等于自投苦恼的罗网。”是啊,法庭上每天又有多少的民事纠纷案都能够为这句话作证。
当然,这句话并不适用全部的情形,也有一种例外。当一个人由于意外事件而陷入困境时,当遭遇很多从天而降的祸患时,往往任何人都难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即便是满怀希望事业也难免遇到意外的困难和阻力,到了那时,不论你怎么小心谨慎,无论你思想上如何正确,无论你怎样不爱向人借钱,为了应一时之急,你都必须硬着头皮去向银行贷款。但就是到了那时,也要谨记一条:“借得慢,还得快。”
这一原则也适用于生意上的放账和借款,事实上放账和借款都是在所难免的,但你在两个方面都得有一个限度。
一个步入生活的正轨、沿着事业的健康道路前进的人,首先要注意的是,要在自己的才能、意愿、目标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不要因为野心太大,眼光太高,便走上举债经营的道路。
一些年轻人由于大意的缘故,经常因为借贷不立契约或不立书面的凭据而发生许多有损名誉的纠纷,使他们的前途受到不利的影响,渐趋暗淡,并且还使他们在道德与精神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世界上每年有无数本来大有前途的年轻人由于借债而遭到了意外的失败。当他们刚跨进入社会时,或许还没有染上借债这种恶习,他们原先或许非常看重名誉,也从不喜欢到处去借钱来胡乱花用,那时他们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后来由于一点小小的用途无意中开启了借债的大门后,他们便渐渐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危险境地。
每年因债务纠纷而丧生的人,比因战争而死的人要多出数十倍以上。现代的天才人物中,居然有7个人因举债而丢掉了性命,包括一个小说家、一个学者、两个法学家、两位政界名人和一个演讲天才。
美国的一位闻名人物斯蒂芬逊做人是特别小心谨慎的,这为人所共知,人皆敬仰。可是他在描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时,还战战兢兢地希望自己不要陷入借债的漩涡中去。
斯蒂芬逊说:“我们对他人必须示以爱和忠诚,平时应当量入为出。对于自己的家庭,应当保持快乐的气氛。对朋友,必须竭力避免仇恨,当然也绝不可忍受无谓的屈辱。假如遇到蛮不讲理的人,最好还是早些避开为好——这是通向理想生活的捷径。”
纽维尔·希里斯博士也说:“你要使自己过上一种安稳的生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名誉,必须要遵守一条规律,那就是赚得多花得少。”在这个随处布满陷阱的现代社会,好像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需要人们加以小心防范。
有的人之所以喜欢向人借债,是由于他们看不到借债背后所隐藏着的危险。假如他们考虑到万一不能还清债务的严重后果:包括丧失人格、迫不得已的撒谎、可能的营私舞弊、为逃避债务而东躲西藏等等,他们真不知道要急成什么样子,甚至连觉也睡不香,饭也吃不下。假如他们弄清了一旦戴上了债务的手铐无法挣扎的情形,他们一定会喊起来:“宁可穷苦而死也不做债务的奴隶。”
负债是世界上最苦恼不过的事情。只要那些因债务缠身、时刻受着债主的要求与压迫、因债务而吃尽苦头的人,才了解负债是人生最大威胁。债务会把一个人的体力、气魄、人格、精神、志趣、雄姿消磨得一干二净,因为债务对人的压迫,还会把一个人一生的希望全部毁灭。
为你的明天而储蓄
有的年轻人从来不存钱,到中年以后仍然是不名一文。一旦失去了职业,又没有朋友去帮助他,那么他就只好徘徊街头,没有着落。
你孩提时是否拥有过储蓄罐呢?它是在金属盖上开一个小缝,有杯子作装饰的铁罐,还是底部有紫色墨水写着“Hechoen Mexico”,油彩斑斓的猪型石膏储蓄罐?那时候我们是储蓄的一代,每个家庭起码都会存一点钱。而在每个领薪水的日子,父亲都会到银行存款,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每个家庭也总要在每个月存上一点。
现在时代改变了,美国比其他国家的储蓄率低,只不过隔了一代,我们的平均存款便较以往下跌了6%。相对于日本人平均每月储蓄薪水的19.2%,瑞士人每月储蓄薪水的22.5%,美国人只存2.9%。
你每月储蓄多少薪金呢?你的银行存款有多少足以用来度过危机?记住基本的储蓄原则你起码需要有一个月的薪金存款,以保障你在危难时可以应用。根据这个标准,你超过了或仍然未及?
《我们在哪儿》(Where We Stand)的编辑总结道:“长期来说,不断下降的存款,非但危害家庭安全,也严重削弱了国家未来的投资资金。”
存钱对某些人来说是困难的,特别是在负债时和日常必须要有充裕资金来周转的情况下。但是长远来看,假如你每天存下一小部分钱,你会惊讶地发现,就是在最恶劣时期,你仍有可观的金钱可供使用。
记得伽纳——那做冰箱维修生意的人吗?1929年股市崩溃时,他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子,他把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女儿。
“家父教我对金钱要有责任感,”她告诉我们,“他这样说道:‘假如你还有钱可花,就该为明天而把这钱存起来!’”
在个人和国家财政赤字日益升高之际,大家不妨记住这句法国的古老格言:“远离债务就是远离危险!”前美式足球员布莱恩·布络辛曾如此说:“我这一生中,一直带着破口的钱袋,直到有一天,我才警觉自己要赶紧把它缝起来。”
我们花了一生追逐金钱,时常想象金钱用之不尽,如今钱没了,这岂不是一个大好时机,可以问一下自己:我真需要它吗?还是我可以等?我们是否每次都有必要从皮夹掏出信用卡,或拿着存款簿提钱呢?我今年今月今日,存了多少钱?我们必须学习以所存的钱,而非所花的钱,来衡量成功。我认识一个非常有才气的年轻人,他挣了很多钱,对未来很有信心,所以他总是把钱花得精光。突然有一天,他年轻的妻子得了重病,为了保住妻子的生命,他不得已请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为妻子做一个性命攸关的手术,但是,医生要等他交足费用以后才能动手术。年轻人只好去借钱,这可是一笔巨款啊!妻子的命终于保住了,但是妻子随之而来的疗养和孩子们接二连三的生病,加上饱受焦虑的折磨,终于使他积劳成疾,赚的钱一年比一年少。最后,这个人职业受挫,全家穷困潦倒,没有钱渡过难关。在妻子害病之前,他本可以在1年之中就轻而易举地存上千美元,但他当时认为没这个必要,相信以后挣钱也这么容易。
美国节俭协会主席向全国教育协会所作的名为“伟大的节俭”的演讲中说:“法庭的记录显示,在去世的男人中,只有3%的人留下了10000美元以上的遗产,另有15%的人留下了2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遗产,而82%的男人根本就没有任何遗产。因此,这就造成了只有18%的寡妇良好舒适的生活条件,而有47%的寡妇被迫出去工作,35%的寡妇则一无所有。”
罗斯福上校说:“我鄙视那些不养家糊口的男人,每个男人都有责任拿出一定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这不是一个生意上的投资问题,这是每个男人的责任!要他的亲人跟着他自己去冒险是很不公平的。就他个人的能力来说,让他自己独自去冒这个险还差不多。而且,想到自己去世,或发生变故,或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生意失败以后,亲人们可以得到安顿,这种感觉对任何男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能在需要的时候代替存款,存款是我们为生活中的不幸购买的保险,否则,没有人能承受不幸的打击。
一次,葛列格·邓肯问我:“假如你受聘为幕僚,你要选择每个月收入1万美元,抑或第一个月1分钱,第二个月2分钱,第三个月4分钱,第四个月8分钱,如此类推为期30个月?”我还没有明白过来,葛列格便建议我采用第二种法子,他证明若这样能增加每月所得,那第30个月你便会有10727418.24美元。
存下每个月赚来的辛苦钱,先撇开暂时的物质诱惑,为你的长远目标努力。开始时你可能毫无收获,一段时间后必能满载而归。
有许多年轻人经常向别人夸耀说,他们每月可以赚很多的钱,但拿到之后总是花个精光,他们从来不愿存1分钱。这种年轻人将来到了晚年,一定不会剩下几个钱,他们晚年的景象可能会很凄凉。
许多年轻人往往把他们本来应该用于发展他们事业的必备资本,用到雪茄烟、香槟酒、舞厅、戏院等无聊的地方。如果他们能把这些不必要的花费节省下来,时间一久一定大为可观,可以为将来发展事业奠定一个经济基础。
不少青年一踏入社会就花钱如流水一般,胡乱挥霍,这些人似乎从不知道金钱对于他们将来事业的价值。他们胡乱花钱的目的好像是想让别人夸他一声“阔气”,或是让别人感到他们很有钱。
关于这个问题,有位作家的一段话说得特别好。他说,在我们的社会中,“浪费”两个字不知使人们失去了多少快乐和幸福。浪费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对于任何物品都想讲究时髦,比如服饰、日用品、饮食都要最好的、最流行的。总之,生活的一切方面都愈阔气愈好。二、不善于自我克制,不管有用没用,想到什么就去买什么。三、有了各种各样的嗜好,又缺乏戒除这些嗜好的意志。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修养自己的性格,克制自己的欲望。造成这种追求浮华虚荣的最大原因就是人们习惯于随心所欲、任性为之的做法。
当然,节俭不等同于吝啬。然而,即便是一个生性吝啬的人,他的前途也仍然大有希望;但如果是一个挥金如土、毫不珍惜金钱的人,他的一生可能将因此而断送。不少人尽管以前也曾经刻苦努力地做过许多事情,但至今仍然是一穷二白,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储蓄的好习惯。
有的年轻人从来不存钱,到中年以后仍然是不名一文。一旦失去了职业,又没有朋友去帮助他,那么他就只好徘徊街头,没有着落。他要是偶然遇到一个朋友,就不断地诉苦,说自己的命运如何不济,希望那个朋友能借钱给他。这样的人一旦失业稍久,就容易落到饥肠辘辘、衣不遮体的地步,甚至到了寒冬沦落到可能会挨冻而死的地步。他所以落到这种地步,要吃这样的苦头,就是因为不肯在年轻力壮时储蓄一点钱。他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储蓄对他会有怎样的帮助,也从来不懂得许多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储蓄”这两个字之上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如今都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呢?因为这些人不懂得,以前少享些安乐、多过些清苦的日子。他们从来不知道去向那些白手起家的伟大人物学一学;他们从来不懂得什么叫自我克制,无论口袋里有多少钱都要把它花得分文不剩;他们有时为了面子,即便债台高筑也在所不惜。
我从来没有见过挥金如土的青年人最后竟能成就大业。挥霍无度的恶习恰恰显示出一个人没有大的抱负、没有希望,甚至就是在自投失败的罗网。这样的人平时对于钱的出入收支从来漫不经心,从来不曾想到要积蓄金钱。如果要成功,任何青年人都要牢记一点:对于钱的出入收支要养成一种有节制、有计划的良好习惯。
存款是我们为生活中的不幸购买的保险,否则,没有人能承受不幸的打击。如果你不节约金钱、爱惜时间,那么你就不会成功地主宰自己。当然,也有许多在某个方面具有才能的人完全没有金钱价值的概念,他们一有钱就挥霍无度。但是,只要他们不为未来储蓄,他们就会章法大乱,无异于野蛮的原始人。
那些因为自己不够富有而烦躁的人,那些不能克制自我的人,那些被自己的冲动所支配,不愿为未来积蓄而放弃及时行乐的人,都将处于不利的境遇。
由于没有多少现款,我们失去了生活中的许多好机会,而这仅仅是因为我们在一帆风顺的时候总是把钱花得精光!预留一些现钱,在银行存些钱,花点钱买保险,或者做一些固定投资,这样可以预防不测。
每个年轻人都应当有储蓄的远见和机智。这能使他在患病、面对死亡或紧急情况下镇定自若,而且万一遭受重大损失,也可以东山再起。没有储蓄,他可能许多年都不得翻身,尤其是在还有一大家子指望他供养的情况下。
在恐慌或危急情况下,少量的现金就可能带来许多的幸运。多数人通常都会碰到几次急需现金的情况,或许1000块钱就决定着人们是成功还是失败。但要是没有这1000块钱,他们也许就失败了,从此陷入绝望之中。
几年前,报纸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位富人,他和别人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挣了很多钱,但是很愚蠢地花掉了。一篇报告登出了如下从印第安纳波利斯拍来的电报:
“在英格兰大酒店里,匹兹堡的弗兰克·福克斯先生用一张50美元的钞票擦完脸后,就把钞票扔到地板上。然后他从兜里的一摞5美元和10美元的钞票中抽出一叠扔到吧台上,说道:伙计,给我一杯酒,快点!要不我就买下整个酒店,然后炒你的鱿鱼!”
我们很容易就能猜出这个人最后的命运。除了知道他是靠自己敛聚财富外,我们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他如果要拥有巨额财富,也必须和别人一样相当节俭。但是,他从来不知道节俭为何物,而节俭能教会人们如何花钱和储蓄。有许多人积累了很多钱,却不知如何明智地花钱。
有些消费行为看起来似乎是浪费,但其实往往是最节约的。有许多家庭,特别是小城镇和农村的家庭拥有私人汽车,但是家里却没有浴缸,而他们又在考虑支付其他的昂贵开支。
消费最重要的就是做到物有所值。有些人表面上穿的是绫罗绸缎,戴的是金银珠宝,坐的是豪华轿车,肚子里却是一包稻草,骨子里更是龌龊不堪,这是很为人所不齿的。要穿舒适的衣服,但同时也要给自己以自尊的品格、好学而健康的头脑和美好的性情。把金钱和时间花在更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事情上,进行自我投资来提升自己,把钱花在追求更高的目标方面,不仅个人会获得极大的满足,而且更高的素质也有利于进一步的创富。
选择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进行投资,这是一种有益的消费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它将会使你活得诚实、简朴而有价值,最终得到你梦想的财富。
有些人收入不高,但花起钱来可真是愚蠢之极。他们会为了买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的小古玩和衣服,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但等到想做点事情时却身无分文。
有一个原本相当出色但如今却穷困潦倒的女人,她从小到大就不知道怎样衡量物品的价值。她要去市场上买许多食物,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没有可以穿得出去的衣服来遮蔽难堪。但她只知道哀叹餐桌上没有丰富多样、美味可口的食物。和许多奢侈浪费、不计后果的人一样,这位家庭主妇如今从家庭的开支分配中得到了教训。
很多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花钱。许多不切实际的需要都让我们把钱往外掏,如果我们没有坚定的自制力,粗心大意,没有良好的判断能力,那么我们就会浪费金钱。
今天,在原本事业受挫的人中,在贫穷的家庭中,在接受慈善组织救济的群体中,有许多人已经相当独立了,他们懂得了明智消费的艺术。我们说“不恰当地花1分钱,就是浪费了1分钱”,那么,为什么不记住这句格言,从中获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