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谈蔬菜养生
47845000000045

第45章 生姜——呕家圣药

吃饭不香,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泡子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姜原产于东南亚。本品入本草专书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现名。由于生姜有具独特香辣味,是许多菜肴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在焖、炖、烧、煨、煮、扒等烹调方法中经常使用。烹调用姜时,宜用老姜,其味更浓。

生姜中含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钙、磷、铁等成分,此外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姜辣素、α-姜烯、钱牛儿醛、拢牛儿醇、β-甜没药烯、龙脑、β-水芹烯、芳樟醇、樟烯、天门冬素、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营养成分。生姜一般很少有人把它作为蔬菜单独食用,不过它却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有生发的作用,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晚吃萝卜早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朝含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生姜的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可见姜对人体所起的保健作用。

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味辛,有通经,行气,止呕,去痰,破血,止痛,解毒,消肿,去臭气,通神明等功效。生姜具有很好的解毒作用,金代的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生姜,制半夏、厚朴毒。”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厚朴及鱼、蟹、禽、兽肉毒。《日用本草》言其:“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天寒身冷时,喝上一碗红糖生姜汤即可去寒暖身并预防感胃。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的生姜醇、姜油酮、姜烯酚、萜、酚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癌作用。生姜的辣味成分生姜醇和香气成分姜油酮和姜烯酚,能在癌变的初期阶段,即遗传因子尚未受到活性氧损伤的阶段,它们能使活性氧失去毒性。

生姜也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生姜中分离出来姜烯、姜酮的混合物均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名医别录》言其:“味辛,微温。除风邪寒热,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

姜中的挥发油,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姜还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冬天手足生冻疮用姜摩擦患处,可起活血化瘀作用(未溃疡之前)。外出旅游,出发前口嚼生姜服下、或贴一片在肚脐上,也可以放在鼻旁嗅闻,有防晕车晕船之效。姜还可以去腥解膻,在祛除禽畜类、水产品的腥膻气味时,可将姜切成块或片,用刀面拍松使其裂开,让姜味外溢,浸入菜中。用细姜末与陈醋调合成姜糊,用作蘸食强腥的海鲜如螃蟹等食物,具有特殊显鲜、解寒、去腥和防病的药性功用。

一般做酱菜用嫩姜,以肉白芽红、姜身饱满为佳;药用则以老姜为佳,老姜,则以姜身短肥而粗壮、节少的为佳。

生姜忌干怕冷,喜阴湿温暖,适宜储存温度为12~15℃。

养生食疗方

姜醋面片

干姜、花椒各15克,白面粉250克,米醋、麻油、食盐、葱各适量。将干姜、花椒研成细粉,与面粉、米醋一起,和成软面,扦、切成薄片,放沸水中煮沸,然后换水煮熟,调入麻油、食盐、葱即成。稍温后食用。干姜、花椒系辛热之品,温脾胃,祛湿寒,和入面粉作为附形剂,对肠、脾有助益。适用于下痢白冻,脘腹冷痛者。

生姜粥

干生姜6克,红枣15枚,粳米100克。将生姜洗净切碎,剁成糊;红枣洗净,与淘净的粳米一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稠粥,粥将此时加入姜末,调匀,再煮一二沸即成。早晚用餐时分2次温服。可散寒止呕,补血抗癌。

姜韭牛奶汤

韭菜250克,牛奶250毫升,生姜25克。将韭菜、生姜切碎,捣烂,以洁净纱布绞取汁液,倾入锅内。再加入牛奶,加热煮沸即成。温胃健脾,适用于胃寒型胃溃疡、慢性胃炎、胃脘痛、呕吐等。

贴心小叮咛

患热性病的病人,应忌食生姜,以免加重病情。生姜不宜久吃,否则易致口干、喉痛、便秘等症。烂姜中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因此腐烂的生姜千万不能食用。

一般是将生姜放在鱼、肉、内脏等食品中一起烹调,以减少这些食品的腥味。大多数人只吃主要部分鱼或肉,而不吃姜。结果姜的药效没有发挥,所以最好不要把姜剩下,应和鱼或肉一起吃掉。如每日食用20克姜就可以摄取200毫克生姜醇,这样就可以达到防癌的效果。

洗姜时,不要去皮,因为皮掉了,调味功能就差了。洗姜时可把姜掰开洗,用自来水多冲一会,即会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