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经济学
47836900000007

第7章 旅游产品(2)

旅游服务是旅游从业人员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向游客提供的各种劳务。根据旅游经营活动的不同阶段,它又可划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三部分。售前服务即旅游活动前的准备性服务,包括旅游线路安排、旅游咨询、签证、货币兑换、保险服务等;售中服务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向旅游者提供的吃、住、行、游、购、娱及其他服务;售后服务是旅游者结束旅游后离开目的地时的服务,包括办理离境手续、送机、托运行李、旅客委托代办服务及旅游者返家以后的跟踪服务等。

(二)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

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主要与旅游产品的物质载体、形象、品牌、特色、声誉及组合方式有关。旅游产品的载体是以物化形式反映出来的实体部分,主要指各种旅游接待设施、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品等。

旅游产品的形象、品牌、特色和声誉,是产品依托旅游资源、旅游设施而反映出来的外在价值,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引导和强化旅游消费行为的具体形式。不同旅游产品,由于其旅游接待资源和接待设施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旅游产品品味、形象、特色、声誉的不同,产生产品差异性。

各类功能和类型互异的旅游产品有各自特殊的组合方式,但组合的目的都是要把产品要素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旅游产品的组合方式也是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之一。

(三)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

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是指旅游者在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时获得的各种优惠条件和其他附加利益。例如方便预定,电话跟踪服务,团队游客在购买团体票时所得到的价格优惠,再次购买的优惠,虽然延伸部分并不是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是整体旅游产品,因而在旅游产品核心部分和形式部分的基本功能确定后,延伸部分往往成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进行评价和决策的重要促成因素。因此,旅游经营者在进行旅游产品营销时,应注重旅游产品的整体效能,除了要突出旅游产品核心部分和形式部分特色外,还应在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上形成差异性,以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二、旅游产品的需求构成

旅游产品是由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产品要素组成,但旅游者对产品构成中不同部分的需求强度差异很大,根据旅游者需求程度的不同,可将旅游产品区分为两部分,即基本旅游产品和非基本旅游产品。

(一)基本旅游产品

基本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购买的,需求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如住宿、交通、餐饮和游览等。它们在旅游者的任何一次外出旅游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它们的需求弹性较小,它们是旅游经济收益来源中较为稳定的部分。但从消费的角度来看,饮食、住宿和交通存在一定的消费极限,必须通过提高饮食质量、增加服务内容、丰富经营档次来扩大旅游产品收益。

(二)非基本旅游产品

非基本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不一定购买的,需求弹性较大的旅游产品,如旅游购物、医疗保健服务、修理服务、通讯服务、美容服务等。非基本旅游产品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可能会转换为基本旅游产品。例如:香港有购物天堂的美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为此开展的香港购物旅游。在这里,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为了购物,旅游购物在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因此,旅游购物就成了基本旅游产品。

区分非基本旅游产品,有助于旅游经营者根据他们需求弹性较大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不同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也有助于旅游者在选择、购买旅游产品过程中,有计划的制定、调整自己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提高旅游活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三、旅游产品的供给构成

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购物和可进入性五方面的要素。

(一)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并为旅游业所利用而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事物。自然资源按其属性一般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又包括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气象气候类;人文旅游资源又包括古迹和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吸引功能,能从不同层面来激发、满足旅游者审美、休闲、娱乐、探险等的需要,促使旅游行为的发生。发挥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状况,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知名度、品位等,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旅游资源开发、组合成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旅游景区景点。此外,由于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合理和适度,应将旅游者的人数控制在资源和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确保旅游资源永续利用,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设施

旅游设施是直接或间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所凭借的物质条件。一般分为旅游专门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两大类。

旅游专门设施,是旅游经营者用来直接服务于旅游者的凭借物,主要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及游览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指旅游目的地城镇建设的公共设施,包括旅游目的地的道路系统,水、热、电、气供应系统,废水、废气、废物排污处理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环境卫生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城镇表示系统,绿化系统等。旅游专门设施作用的发挥,都要建立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因此,旅游地基础设施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导游服务、酒店服务、交通服务和商品服务。

旅游服务不管其内容如何变化,服务质量的高低总的来说取决于服务的观念、态度、技巧和服务价格。质价相符,旅游者满意;质低价高,旅游者不满意;质高价低,旅游产品竞争力强。

(四)旅游购物

旅游购物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对旅游者具有实用性、纪念性、礼品性和收藏价值的各种物质形态的商品,亦称为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品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实用品、工艺品和艺术品三大类。其中,实用品又分为土特产品、旅游食品和旅游用品。工艺品包括陶瓷品、丝质刺绣品、金属工艺品、玉石木竹雕刻、文房四宝等。艺术品包括书法绘画、文物仿制品等。它们大多数价格较高,消费潜力大,只要为旅游者所喜爱,他们就可以反复花钱购买。因此,旅游购物品是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在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中不可缺少。而且作为礼品馈赠给亲友的旅游购物品,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旅游目的地起到宣传促销的作用。

(五)旅游可进入性

旅游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者进入旅游地的难易程度与时效性。可进入性是旅游产品构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它不仅是连接旅游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中心线索,而且是旅游产品能够组合起来的前提性条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查:一是完善、发达的交通网络,二是便捷的通讯条件,三是出入境手续的难易、出入境验关程序、服务效率和信息咨询等,四是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条件,主要指当地社会公众对旅游开发的态度、社会治安状况、社会管理水平、人口密度等状况。这些都是影响可进入性的重要因素。

四、旅游产品构成的关系

旅游产品的构成关系是指旅游产品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旅游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互补关系和互代关系。

(一)互补关系

旅游产品构成的互补关系,是相对旅游需求从而相对旅游经济效益而言的旅游产品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功能不相同的旅游产品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功能不同的组成成分,如食、住、行、游、购、娱等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发展都是以其他部分的生存发展为前提,各部分按比例协调发展;二是各个功能不同的组成成分之间在经营成果上相互影响。一个部分收入的增加带来其他部分收入的增加,一个部分收入的减少会促使其他部分的收入也在减少,一个部分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那么其他部分的收入和接待游客的数量就大为减少。

旅游产品的互补关系,是有旅游需求的综合性决定的,从互补关系可以看到,旅游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齐备,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也要求提供各单项旅游产品的行业、部门和企业按比例协调发展,除了搞好本行业、本企业的经营,还要与其他行业和企业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产品形象,增强旅游产品的招徕能力和竞争力。

(二)互代关系

旅游产品构成的互代关系,是相对旅游需求从而相对旅游经济效益而言的旅游产品每一构成部分内各成分之间的相互替代或代用关系,也就是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旅游产品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替代的关系。例如,提供交通服务的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其经营企业之间就存在着互代关系,尤其是高速公路、快速火车以及高速轮船的发展更加深了这种关系;提供住宿服务的星级的宾馆、招待所、度假村等也存在着互代关系,尤其是档次、规模、服务水平及价格差不多的时候,这种冲突关系表现的最为明显。

互代关系在提供相同服务的企业之间表现为竞争性。这就要求各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建设与别的企业雷同的设施、提供相同的单项旅游服务,而应当提供功能不同的、档次各异的服务,或者说要求旅游产品数量上、质量上、档次上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力求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也要求各旅游企业重视经营管理工作,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企业信誉和形象,提供有特色的旅游服务,避免过度竞争。

(三)互补关系和互代关系的转化

旅游产品构成的各部分之间以及旅游企业与国民经济中相关企业、部门之间的互补关系,不是绝对的。旅游产品各部分内的组成成分之间、旅游产品之间、旅游产品与高档消费品之间的互代关系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旅游经营者可以根据旅游需求发展变化和自身条件,促使两种关系互相转化。

1、互补关系向互代关系转化

这种转化是由旅游需求多样和旅游企业经营的多样化促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经营范围,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服务。当旅游企业向旅游者提供多样化的一条龙服务时,互补关系就会变为互代关系。例如,甲企业提供住宿服务,乙企业提供交通服务,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现在甲企业经营范围扩大了,也提供接待游客的交通服务,这样甲、乙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互代关系。若乙企业扩大经营范围,提供住宿服务,同样也可转化成互代关系。在实际情况中,这种转化的实例是很多的。因此,旅游企业的多种经营和集团化经营是互补关系向互代关系转化的主要途径。

2、互代关系向互补关系转化

当供给小于需求时,提供相同单项产品的旅游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以解燃眉之急。例如,某两个宾馆,当其中一个宾馆超额预定且客人都到的情况下,可以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宾馆,这时,二者的关系就变成了互补关系。同样,旅游交通中的铁路、航空、公路、水路运输,一般而言,它们之间是互代关系,但经营者达成协议,开展联运业务,可使本来的互代关系转化为互补关系。中国沿海各省的旅游度假产品具有许多相似性,是一种互代关系,现在各省联合开发出各具特色的度假产品,安排合理统一的旅游线路,同时联合促销,推向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样,互代关系即可转化为互补关系。

§§§第四节旅游产品开发

一、旅游产品的类型

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产品的类型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一)从旅游者的出游目的来划分

根据游客出游目的不同,旅游产品一般可划分为观光型旅游产品、度假型旅游产品、商务型旅游产品、体验型旅游产品和其他专项旅游产品。

1、观光型旅游产品

观光型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初期成长起来的一种产品,旅游方式以观光游览为主,观光游览的对象主要是旅游目的地中知名度较高的自然景观或文化景观,观光游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看景观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旅游者消费这类旅游产品时的共同特征通常是以观看的方式快速地游览,游览过种中参与性的内容较少。

2、度假型旅游产品

为了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暂时逃避单调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多的游客趋向选择度假型旅游产品,以期在悠闲、静谧的环境中放松身心。度假旅游者一般选择风景优美的旅游地居住一段时间,旅游消费水平高,对旅游设施的要求也会高于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在旅游地停留的时间较长,重游率也较高。

3、商务型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