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经济学
47836900000039

第39章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2)

第四,旅游业经营以大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为基础。经过多年的竞争,这些国家在旅游业中形成了一些大旅游公司、跨国公司,旅游企业几乎全部是私营的。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完全依据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市场机制,发展或调整旅游企业的规模与结构。

第五,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美国国家旅游局的工作入员仅有40人,且以开发市场为主要工作内容。行业性的管理除依靠综合管理部门及健全的经济法规外,主要靠行业组织来协调。

(二)西班牙模式

西班牙模式是以西班牙为代表的经济中等发达、而旅游业特别发达国家的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较优越,与主要旅游客源国相毗邻,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在1000美元以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50%以上。属于这一模式的国家还有葡萄牙、希腊、意大利、摩洛哥、埃及、突尼斯、墨西哥、泰国和新加坡等。西班牙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如埃及、希腊是文明的而产生了出境旅游的需要,从而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因此,这些国家一般经历了先国际入境旅游后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的非常规发展过程。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本国旅游资源吸引外国游客,赚取外汇,弥补贸易逆差,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些国家虽设立了不同的旅游管理机构,有的成立了独立或混合的部门或其他形式的旅游组织,但由于对旅游业的认识不一致.旅游业的发展往往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第四,旅游业的发展中,起龙头作用的是国有企业。这些国家为了发展旅游业,由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开发公司,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由于其旅游业规模小、范围窄,这些国有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垄断地位。

(三)斐济模式

斐济模式代表岛国(这里的岛国不包括日本、英国、新西兰等经济发达且面积比较大的岛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些岛国一般面积小、人口少、经济资源有限,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具有独特的岛国风情、海洋风光、野生动植物和宗教活动等优势。有些国家在历史上曾是西方某个国家的殖民地,或处于国际交通的要道,或靠近主要客源国。属于岛国模式的国家除斐济外还有加勒比海诸国、南太平洋若干岛国、塞舌尔、马耳他、巴哈马、马尔代夫、塞浦路斯、贝宁、利比亚等。斐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经济单一,以旅游业为主体。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大部分是在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发展起来的,现在旅游业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且重要产业部门,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些国家,旅游收入一般占国家外汇收入的20%以上。

第二,旅游资源条件好,靠近主要客源国。岛国大多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比较典型的阳光、沙滩和海水型目的地,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由于它靠近旅游客源国,地处交通要冲,又与西方国家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保持餐长期紧密的联系,因此,这些国家一般都拥有比较充足的客源市场。

第三,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地位高,权力较大。由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国家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政府中的地位一般较高,多由政府首脑或要员直接管辖。旅游管理机构的重点工作是颁布旅游法令、制订发展规划和对外促销等。

第四,外国公司在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这些国家地域小,人才缺乏,其旅游设施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旅游业主要靠外国企业来经营。特别是旅馆业,外国的旅馆联号、旅馆管理公司起支配作用。这不仅使岛国在政治上受到控制,而且在经济上外汇收入严重漏损,使外国投资者获益巨大。

四、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分析比较世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旅游业发展现状,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种选择:

(一)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消费条件决定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只能采用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即由国际旅游向国内旅游推进的非常规发展模式。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基础之上,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是由本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来推动,而是首先发展国际入境旅游,促使国际旅游产业体系率先形成和发展,然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适时地发展国内旅游。所以,这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在其初期阶段是完全建立在境外居民的旅游需求之上的,政府支持旅游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特定的经济效益。

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国内旅游还未形成大量的需求。为了获取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外汇和促进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要发展入境旅游,不提倡、不鼓励发展国内旅游。在国际入境旅游的影响和带动下,一部分收入水乎较高的居民率先产生了国内旅游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境旅游逐步产生,现已形成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二)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三大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总方针。“十五”计划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积极培育国内旅游市场;规范出境旅游市场。

从发展中国家看,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主导的程度一般都比较高,以高效率的政府行为弥补了市场缺陷,并以此加速了市场的发育。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政府的政策主导。政府要为旅游业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还要规范旅游市场中的行为,为旅游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②政府的管理主导。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体是政府,基础是市场。因此,在制定和实施这一战赂的过程中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家旅游局、地方旅游局及其与市场和企业的相互关系。③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引导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促进旅游经济活动的开展。在旅游业发展中,尽管政府的投入始终是有限的,但是政府的有限投入如果运用得当,会产生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第三节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充分考虑旅游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前提下,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感受和体验,提高旅游目的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人民共同依赖的环境质量。

一、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对现代旅游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和利用的种类越多,级别越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构成十分复杂,其中有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如珍稀额危动植物、奇山异水、历史文化古迹等。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会伴随着资源受到破坏乃至消亡的危险,加之开发利用的技术较差、层次较低、保护不当,往往会导致这些旅游资源的毁损及特色的丧失。实施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和利用对旅游者有足够吸引力的资源,并不断挖掘潜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长久持续的利用。

(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