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09

第9章 天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大多数人认为,“人刚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者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当然,这样的观点也有其片面性,它在强调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的作用时,忽视了他们在天赋上存在的差异。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只小狗,它们由一母所生,并由母狗把它们一起养大。但是,两只小狗却完全不一样。其中一只狗聪明伶俐,另一只狗愚蠢痴呆。这种差异完全是由于它们的天性不同造成的。

而另一个例子则证明了相反的观点。

有两匹长得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位庄稼人去喂养。但那个庄稼人非常贪得无厌,在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时就用它来驮运货物。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而另一匹小马托付给了一个聪明人,在他的精心喂养下,最后这匹小马竟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

以上这两则小故事代表了有关天才与成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前者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其天赋的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与此相反,后者则几乎视环境的作用为万能,天赋的作用则毫不重要。

自古以来,在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上,很多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孩子的天赋当然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好一点,有的孩子差一点。

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取决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有发挥出来。如果对一个智力平平的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禀赋,也会优于生下来天资聪颖但受到教育不完全的孩子。当然,如果对生下来就非常聪明的孩子施以同样的教育,那么前者肯定是赶不上后者的。

根据上述的理论,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高禀赋的孩子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他的发展就是不可估量的,但遗憾的是,人们对“天才”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父母对孩子往往过分挑剔,最终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与怨恨。因父母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半途而废的“天才”不是少数。

培养孩子需要足够的耐心,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人如同制作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幼儿是成人之母。”此言确实千真万确,我们谁也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开始得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能成长为接近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