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87

第87章 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经常有父母担心地说:“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问题都解决得了,可是我家的孩子怎么那么笨,经常出错,一点长进都没有。唉,真没办法!”是不是父母只看到孩子的不是而没注意他们身上的优点,太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了?

因为孩子在生理、心理上还不成熟,所以常常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却给他们带来学习和创新的机会。据研究,如果两个人使用同一种工具,不知用法经常出错的人与懂得正确运用工具的人相比较,居然是不会使用工具的人头脑较为活泼,这也许会令你大吃一惊。正常的思考就是把材料放进一定模式内所产生的规律化的脑力活动,心理学上称为“模仿的思考”。反之,所谓“创新的思考”是经常在寻找新的思路的头脑活动,它产生一连串的错误在所难免。由此可知,孩子们反复出现错误时的脑力活动,正是他们在实行“创新的思考”,让他们错误下去很有必要,因为他们能从中学会更多东西。

不是说我们对孩子的错误一律袖手旁观,而是说在他们犯错误时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努力去获得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奥兹拉把孩子的学习进展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开始学习,速度极快,中间难免有错。二是开始时错误连篇,中途错误渐少。三是从头到尾认真学习,毫无变化可言。他把第一种类型的人叫做缓慢学习者,第二类称为突进学习者,这类学习者智商较高,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倾向也越强烈,因为他们在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潜在的学识。比如,要寻找正确的路,以免走冤枉路,而经过迷路后发现的路才是正确的路。换句话说,经过错误得来的知识,才是确实可靠的真知识。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他会了解问题全部的构造,自然不会再度陷入同样的错误。事实上,这种孩子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因此,当孩子犯错误,或试做一件事情没有成功的时候,父母应该避免用语言或行动来证明他们的失败。相反,父母应该把事情和人分开,父母必须清楚,做一件事情失败了只是说明孩子缺乏技巧,这种技巧有时候是因为父母没有很认真地传授,而丝毫不该影响孩子本身的价值。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心理素质,同时父母应鼓励孩子在面对失败时保持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应从日常生活中提供孩子自然的尝试机会,鼓励他设定目标,让孩子朝这个目标努力,争取实现。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就会使孩子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

在尝试的过程中,偶尔会经历失败、挫折,但这是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最好机会。因为聪明的孩子如果一直生活在顺利的环境中,从未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打击,那么他承受挫折的能力一定很脆弱,一旦受挫,很可能一蹶不振。鼓励孩子去接受挑战,激发他的上进心,培养他坚毅的个性,是绝对必要的。

当孩子出错时,给他一个反思的机会,提醒他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相信他一定会对此有深刻的记忆,以后出错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了。

当孩子获得成功的时候,告诉孩子应该自豪,应该为自己骄傲,应该自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很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情。”自我赞许可以提高自信心,从而使自己能有上佳表现,而上佳表现反过来让自己更有理由自我赞许,从而推动自己取得更大进展。

更重要的是,当孩子遇到挫折、遭遇失败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吸取失败的教训,并勉励自己再接再厉、绝不气馁,让他对自己说:“如果换一种方式行事,或者再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一定会成功的。”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让孩子自己把已经完成的事情,或是即将去实践的事情化成一种成功的动力,不断进步。

这样,孩子在不断地尝试和激励中会变得越来越自信,无论什么样的逆境、挫折、困难都难不倒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