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63

第63章 不要把“恶气”出在孩子身上

尽管许多专家都曾经列举出父母对孩子发脾气的种种不良影响,但是迄今为止,从不对自己孩子发脾气的人还是不多的,所以,一概否定、排斥“发脾气”是不现实的。何况,如果孩子每天都沉浸在父母的甜言蜜语中,就会变得娇气和软弱无力,日后长大,他会经受不了批评和劝告,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大自然的风雨一样。

可见,偶尔发脾气,比平时更严肃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可行的,尤其是孩子经多次劝告,依然不听话,故意捣乱的时候。

但是,无原则地随意乱发脾气就不可取了,因为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发脾气时,父母的语气往往很严厉,分寸不容易把握,有时过于粗暴和无理,使用的语言往往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而是乱加罪名,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特别是一些父母往往因为在其他事情上不顺心,而把火气发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受委屈,这是十分不公平的。因此发脾气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

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就事论事,发脾气要以孩子犯了大错误为前提,决不能因为其他事情不顺心而对孩子撒气。

要指出孩子错在何处,为什么错了,而不要说一大堆粗话,比如“笨蛋”、“废物”、“真后悔当初不应该生你”、“你走吧,我现在不想要你了”等,这样只能使孩子伤心不已,却仍然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何处。

发脾气的目的除了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主要目的还是要让他了解到父母因为他的错误感到伤心、不满。这样,他情绪上就会受到很大压力,知道父母对他不满,从而产生愧疚感,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据研究,过度惩罚、过分苛求、父母操纵孩子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幼儿中,家长采取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骂”等不良教养态度和方式的比例分别为:14.74%、9.619%、9.61%、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家长所采取的上述教养态度和方式的比例 8.26%、4.26%、4.00%。

父母脾气大,往往爱发脾气,对待孩子也就没有耐心。这样的父母就应认真考虑一下,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否则,对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妨碍孩子的健康发展。

一些父母对孩子讲话可能是令人气馁、令人羞愧难堪的,尽管有时父母自己是仁慈和好心的,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注意我们自己的语言。

父母的话对孩子影响很大。心理学家建议,父母应该用另外一套字眼跟孩子讲话和交谈,最好不发脾气。不要只是肆意对孩子吼叫、发命令、提意见、横加干涉,想到什么便说什么,时常说得不准确、不清楚,也说得不对,其中有些字眼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孩子受到父母无意的言语伤害,不是因为父母不爱他,而是父母无法和他们沟通心意。因此,父母要使用一种能够传达爱心,使孩子觉得有人需要他、尊重地、欣赏他的语言。

和孩子说话要用爱的语言,要用跟客人或陌生人谈话的语气,既不伤害感情,也不挑剔别人的行为。我们跟最亲爱的人谈话,当然应该用产生爱的语言,用减少争议而非打破愿望的语言,用令人生气勃勃而非挫人锐气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