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44

第44章 怎样让孩子玩出名堂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玩中,孩子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发现孩子智慧的萌芽。父母从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潜能。只要孩子玩得得法,玩物不仅不会丧志,而且还会“玩物长志”。

◆玩可以激发求知欲

一位家长在他写的《玩出来的留美博士》文章中说:“我儿子周峰13岁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20岁就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人们总以为他怎么下功夫苦读。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周峰是快乐的学习,他这个博士是玩出来的。孩子在玩的时候,头脑敏锐度高,对知识特别容易接受,因而有事半功倍之效。有一次家中做家具,周峰爬进大衣橱,里面一片漆黑,只有橱门上的一个小孔透着亮光,他从小孔向外一看,发现所有的人都是头足倒立,顿时像哥伦布发现了大陆一般,拉了许多小朋友来看,我告诉他这是小孔成像的道理。周峰好奇极了,对物理发生了兴趣,结果上了中学以后,他的物理学得特别出色。”由此可见,只要玩得得法,玩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玩可以开拓孩子的知识面,玩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玩是孩子学会交往,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群体性是孩子玩的魅力所在。通过伙伴之间交往,孩子之间学会合群、谦让、交流和学习,也在玩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竞争,即使发生了矛盾,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解决,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家长要跟孩子一起玩

现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最大的遗憾是想玩不让玩,要玩不会玩。有不少家长在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是玩着过来的,如今一旦成了父母,竟把“玩”与孩子的“学习”对立起来,认为玩会弄脏衣服,会影响学习,玩会……总之孩子从他背上书包那天起,玩就与他无缘。

俗话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说:父母的一半属于孩子。即使再忙,也不能忘了孩子,欠了孩子的情要补偿。补偿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孩子一起玩。

为了让孩子玩出名堂来,家长应指导孩子玩,培养孩子玩的习惯,启发孩子领悟玩的价值,引导孩子玩的新领域。譬如说,年幼的孩子,家长应和他一起玩,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家长应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和小伙伴一起玩,在玩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逐步克服对家长的依赖。

当前,孩子玩的内容有贵族化、单一化的趋向,我们可以和孩子共同设计双休日的生活内容,带孩子去爬山、去钓鱼、去远足、去打球,去感受多彩的生活情趣,在玩中开拓孩子的视野,在玩中让孩子接触各种新事物,从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玩的环境要自然

美国学者认为,教育在于使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长,因为孩子在成人的世界中,没有适合他的环境,对现在孩子来讲,情形更是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装潢设施、高档设备已进入许多家庭,那幽雅的摆设,豪华气派的地毯……但如此一来做父母的却再也不允许孩子在家里“折腾”了。床上不让爬,沙发上不让随便坐,电器不许动,结果处处“戒备森严”。这样做,大大地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对身心健康不利。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能否这样考虑,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居室时,也要给孩子留出玩的空间,提供适合孩子尺寸的家具及玩具,让孩子发泄多余的精力以及培养其心智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由自在,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给孩子一面墙,让他去涂鸦

你或许会因你的居住条件不好,不能给孩子留下一块小天地而叹息,但我以为只要你确实心存该想法,就一定会想到解决的办法。曾有一个朋友,他的小孩子特别爱“涂鸦”,但他苦于条件限制,一直未找到让孩子尽心“涂鸦”的空间。但后来,他还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打起了厨房墙壁的主意,他在墙壁上贴上白瓷砖,然后他告诉孩子可以在这墙壁上任意用水彩画画,画完可以用湿抹布抹掉。从此,这面墙壁就成了孩子绘画的天地。所以,只要你诚心去发现、创造,孩子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孩子拥有了自己的天地还应该让孩子自己设计、布置。

迈克尔教授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最好让孩子参与设计与布置。床怎么放?小家具怎么摆?玩具怎么摆?书放在哪里,墙面如何布置?这些都与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年轻的父母一定要记住,凡事不要完全代劳。虽然让孩子参与会比你本人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这样更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孩子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孩子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设计、布置这个空间会一团糟。不,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你认为你的孩子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潜意识在作祟。让孩子参与设计、布置,很可能与你的想法会完全不一致,但是孩子自会有孩子的想法。要记住,不要根据你自己的感觉来评判,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活动需要。

当然,玩也得有个度,从经济的投入到时间的花费总得有个分寸。由于孩子尚未成年,毕竟自控能力比较差,家长要指导他们,以避免良好的愿望带来消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