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21

第21章 怎样让孩子集中精力

孩子在学习时,有时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眼睛盯着老师,听着听着,思想却不知溜到哪里去了,结果老师讲什么也没听清。做作业也是这样,注意力老是集中不起来,结果时间也花了,效果却很差。不少孩子都为此而苦恼。凡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人,都会时间花了不少,收效甚微。因为我们不论要看清一样东西,还是要听明白一件事,理解一个问题,都必须集中注意。如果没有注意,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俄国的大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很形象地把注意力比作一座“门”,认为凡是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若不集中注意就等于自己把这扇“门”关闭了。外面的东西(比如你所要学的知识、老师所讲的话……)又怎么能进得了你的心灵呢?这样当然会对你的学习造成影响。要想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必须先找出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去克服才会收到好的效果。注意力不集中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外界环境干扰

比如,学习环境不安静,外面不时有汽车喇叭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窗外行人的谈笑声、脚步声、音响声……一切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外界事物都可以成为集中精力的干扰因素。如果你是由于这些因素造成分心的,那么对策就是要培养你的抗干扰能力。

有人说“心静,则境宁”,这是很有道理的。在嘈杂、吵闹、杂乱的环境下,首先自己要明白,绝对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是没有的(你总不可能在密闭的隔音室里学习和工作吧),因此遇到环境干扰时切忌烦躁,本身给注意力的干扰比环境的干扰更强烈!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环境的工作使它在一定程度上掩蔽外界的噪音,也能使人心情平和下来。例如可以清理一下桌面上和桌子周围堆放得乱七八糟的东西,还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等。

◆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去集中注意的重要因素。比如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感兴趣的小说往往就会全神贯注。相反,若对某种事物没有兴趣,就很难集中注意。如果是这方面的原因,你要想集中注意力就得培养自己的兴趣。为此你还得检查一下所学东西是否符合自己的水平,如果过深、过难,恐怕还要补补基础,如果过浅,不妨请老师给点额外任务。

◆自控能力比较差

自我控制能力是意志力的一种表现。需要我们注意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都感兴趣的。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我们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对它集中注意。所谓“与分心作斗争”,实际上就是靠意志力,还得加强意志的锻炼。

◆身体上的疲劳

过于疲劳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因此,在感到疲劳时,与其硬撑,倒不如休息一下。休息后,往往由于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工作和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情绪处于波动之中

情绪波动也时常会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比如,受到批评,会使人不高兴或满腹牢骚,相反,有时太高兴,比如刚打胜了一场球而乐不可支。学习也是一样,在情绪波动状态下,要集中注意去做些即使平时很感兴趣的事,也是困难的。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使自己的情绪平定下来,要“消气”。重要的方法是使自己的注意力尽快从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上转移开去,待情绪平静后再去干应该干的事。

下面从一些具体的问题和不同的角度介绍一下让孩子集中精力去专心用功的方法。

(1)要让孩子有具体的时间观念

我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耽误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那么,对于孩子可不可以说,时间就是素质,时间就是业绩呢?答案当然是。不要让孩子总是对时间只有个大体的概念,而应该有更具体的时间观念。与其规定他每天读书到4点,倒不如规定4点15分,这么一来读书时间的长短,才更有具体性。换句话说,唯有透过严格的时间划分,才能让孩子了解他所拥有时间的重要性,也更能让孩子集中精力专心用功。

用闹钟决定读书结束的时间。正值爱玩耍年龄的孩子,之所以能在上课时安静地坐在教室中,能在考虑时集中精力考试,都是因为有下课铃之故。因为他们知道,只要铃响一切就都结束了。如果没有这种时间限制,只告诉孩子在今天要做这种考试,孩子绝不会产生认真答题的集中力。

当孩子在考试前,以不安的表情做最后冲刺时,不妨把闹钟设定好睡觉的时间,然后告诉孩子:“今天晚上若不好好睡觉的话,明天考试时脑筋便会转不过来喔!”把闹钟当做是“睡眠钟”,指示孩子何时该结束读书上床睡觉。孩子在想到只要一听到铃声响起时就必须结束读书,便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拼命的集中精力用功。

(2)让孩子内心充满宁静

所谓注意力涣散,指的是对于自己置身的状况感到厌恶,使得内心产生动摇。若是能“心静”地埋头于书本之中,便不会感受到痛苦。只要内心充满宁静,便不会产生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一个人注意力涣散,要想恢复便会感到相当的困难。即使一位得道的高僧,有时也会为了无法达到无我的境地而苦恼。为了去除心中杂念,他们便以诵经、坐禅等方式,在诵经声、木鱼声、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等规律而单调的声音中,使心灵平静、精神专一。

对于注意力涣散、无法专心读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暂时闭上双眼,静静地听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也很有效果。这种暂时的冥想,可以使人的心情平静下来,每天持续这样做,就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中力。

孩子坐在书桌前却无法集中精神用功,大多是因为没有具体学习科目的关系,孩子只是在脑海中想着要读书的内容,因此精神无法集中。

遇到这种情形时,除了让孩子脑海中做思考作业外,同时也让他做具有具体形态的作业,这样或许能使孩子的精神集中。比如说大声念课文、抄写课文,这些作业本身就是精神集中的催化剂。

该玩时要玩。到野外或游乐区时,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带着书本去的孩子。其实既然出来玩了,就应该尽情地放松自己,孩子带书来,大概是不愿意破坏自己的读书进度。结果其他的孩子在开心玩乐时,他们由于担心着功课,所以等于没玩,这点作为父母应该值得注意。

这种难得的意志力,表面上似乎值得大为夸奖,可他们却忘了一点,制订工作或读书计划,只是一种使工作和读书有系统地进行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像前述的例子,手段成为目的,如果不遵照读书计划来进行,孩子内心便会感到不安。当孩子无心读书时,若是只因预订的计划而逼着自己去书桌前,那么一定仍无法达到预定读书的进度。这时,不妨改变读书计划,孩子为了赶上落后的进度,便会自己找时间用功,把落后进度补回来。

读书计划表只是预定的,它是任何情况下都可变动的。比如说,平常孩子在放学回家后,总是按照做作业、复习、预习的顺序进行,有时刻意把这个顺序颠倒的话,也许更能集中精力去用功。

(3)告诉孩子“机会只有一次。”

王山为孩子购买了多媒体课堂光盘,想让上初二的女儿利用电脑学习,可孩子在电脑上学了几次,却把光盘放在自己的书桌上,并没有如他想的那样使学习更进步。在她看来,反正是咱家的东西,早学晚学还不都一样。有位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他为了收看电视上播放的电影,买了一台录像机。他使用定时录像装置,把所有的电影都录了下来,朋友问他是不是看得很过瘾,可是他却说:“真糟糕,最近我几乎没看什么片子。我总是想反正随时都可以看,今天不看明天还有时间,结果反而慢慢就没有想看的念头了。”

这种“随时可看”的心理安心态是夺去集中力的原因之一。如果切断了这种想法,孩子自然会产生集中力。

有一所幼儿园便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而得到惊人的效果。这所幼儿园的园长热心地制作了幼儿教育的录影带,放给孩子们观赏,每天在看的时候,都对孩子们说每天只能看一次。如果孩子要求再看一次,园长绝不答应。

如此一来,原先存着好玩心理来看录像带的孩子们,由于影片只有看一次的机会,所以个个都专心地看。这种预先宣布的“限制效果”,在培养孩子的集中力方面,效果相当惊人。

(4)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做完一件事

欧洲的孩子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们都会帮忙做家务,可惜现在中国的小孩子却很少如此。父母一切以念书为优先,完全不让孩子去插手家中的任何杂事。孩子也习惯了父母的这种态度,一遇到父母叫做一点小事,他便会以要念书为借口来推托。其实这正是造成孩子集中力衰退的主要原因。

刻意的让孩子做一些家务,乃是消除时间过于充裕的一种手段。因为心里想着时间不够用,人才会特别集中精神,培养孩子在短时间内做完一件事的习惯,对于增强集中力相当有效。

“考前猜题”——省力读书。这里所指的“猜题”,并不是指投机性的行为或者类似赌博之类的东西。它是一种“省力读书法”,必须要具备相当的智慧和技巧。

所谓考试,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从前所学过的课业,到底了解了多少、对重点是否能掌握。若能猜中题目,即表示孩子已掌握了学习的要点。任何知识都以死记的方式去读的话,便会完全没有乐趣。如果用这种方法读书的话,孩子自然会感兴趣,尤其是考期临近时,没有充分的时间把每一科都仔细地读,注意力便会随之降低。此时,母亲不妨告诉孩子不必全部记住,只要了解其中的重点就可以了。这样反而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在掌握重点时,等于也把整体浏览了一遍,这样便建立了真正的功效。

(5)用“仪式”使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有一位书法家,在检讨最近的书法教育时,认为我们有重新评估磨墨意义的必要。他认为所谓的书法或习字,不光是为了要写漂亮文字,还有助于品性的修养,尤其是培养集中力方面,书法具有很大的效果。而研墨的步骤,最能培养此种修养。很多人写书法,只想尽快地写完,所以便使用方便快速的墨汁,这样等于是本末倒置。

这不是否定使用方便墨汁的价值,从教育方面考虑,这位书法家的话确实有其道理存在。其实不单是书法,其他像读书、修行、工作等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事,在开始进行前,借着一种固定的“仪式”,也可以使注意力保持集中,更快进入这种状态。

因失眠而困扰的人,需有“就寝仪式”,每天在睡前做一些固定的动作,做完之后也许便会感到较容易入眠。孩子在读书前,不妨让他削铅笔或静坐一分钟,孩子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容易集中精力的状态。

(6)确实去做,什么时候都比想重要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头小毛驴,在它的旁边有两堆草,小毛驴看看左边这堆,觉得很鲜美,看看右边那堆,觉得也不错,是先吃哪一堆呢,小毛驴做起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可是斗争来斗争去还是决定不下来先吃哪堆好。最后,小毛驴因为决定不了先吃哪堆草而饿死了。当我们手上有数件工作,常常会令我们不知该先做哪一件才好。后来把心一横,索性不先考虑由哪开始做起,不管什么工作,先做了再说。

孩子面临的各科学习任务、各科老师留的作业,有时与大人碰到的问题十分相似。这时应该告诉孩子的一句话,就是确实去做,什么时候都比想重要。

用学习时间做标准不如用完成量来要求。孩子的集中力,并不是靠念多少时间书的限制产生的。我们只要稍加思索便可以知道,时间的流逝和孩子的集中度与达成度,是全然没有关系的。尤其是平日就无法集中精力的孩子,这种方法更不适合。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即使长时间坐在书桌前,也是一件无意义的事。甚至还会妨碍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要对这样的孩子以时间设定标准的话,只能以30分、1小时极短的时间为单位。

但即使使用这种短时间的方法,孩子是否就真能集中精力,谁也不能保证。对这种孩子,与其用“时间”来做标准,倒不如以几页、几题、几十次等“量”做标准,还更容易使他集中精力。此外,再加上暗示他若是专心的话,便可提早完成,这也会成为孩子产生集中力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