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13

第13章 不要代替孩子定爱好

如何看待子女的兴趣、爱好、才能?是包办代替还是量材选择?有的父母是以自己的愿望来代替孩子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女儿爱学手风琴,母亲却非要她放弃手风琴学钢琴;儿子喜欢文科,父母却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借口,为他选择理科……

当然,父母这样“难为”孩子,是望子成龙心切,是善意的。但是,这种“善意”有可能带来“恶果”,因为,这等于抑制孩子的长处,扬孩子的短处,有时可能弄得孩子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都没有了兴趣。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再说,父母认为没有出息的爱好也并不是一定就没有出息。“条条道路通罗马”,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因此,在孩子的爱好方面,父母还是顺其自然,任其发展的好。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后代,不仅仅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还应该延续自己的事业,或者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让孩子变为现实,而孩子却不这么看,他们觉得自己应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两代人之间发生了冲突。其实,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不仅给了孩子生命,也给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权利。当孩子为自己将来做出选择时,即使他们的选择是不合大人意的,也应该先肯定他们的这种独立意识,然后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向。

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是好事,非常可贵。“小荷才露尖尖角”,千万不要连根拔起。兴趣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每个人都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因为这能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父母坚决反对,不理解孩子的选择,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勉强顺从、消极应付或公开对抗。此时,激情和创造力都会受到抑制,客观上会影响他们事业的成功。对待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家长不妨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善于发现子女的兴趣、爱好、才能。孩子一般都是有好奇心的,而好奇心往往是兴趣、爱好和才能的先导。许多孩子天才的闪光就蕴藏在他们的好奇心之中。

第二,父母要善于引导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才能。一个孩子才能的萌芽与顽皮的性格常常是混杂在一起出现的,这就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时甚至要从孩子的一次恶作剧中看到他颖悟的因素,从而加以妥善的引导,将其特有的兴趣、才能发挥出来。

第三,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才能。生活中,许多儿童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形成明显的兴趣、爱好,这就要靠我们去培植。19 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母亲十分爱好文学,她把莫泊桑引上了文学之路。后来福楼拜成了莫泊桑的文学导师,更使他迅速成长起来。父母要利用孩子可塑性大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自觉勤奋地学习。

第四,要善于保护子女的兴趣、爱好、才能。一是不能捧,有的父母,把孩子的一点特长当成摆设,经常在大庭广众下炫耀,这样容易诱发孩子某些消极品质,滋长自高自大、求名求利等不良思想。因此,对有一定特长的孩子,更应注意德育。二是不能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力发展快,就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学习上逐渐加码,结果造成学习疲劳,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