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104

第104章 家庭教育应该突出社会知识

为了使孩子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就应该对孩子进行社会知识的教育。在家庭中,让孩子了解社会,对孩子进行基本的社会知识教育,是促使孩子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适应社会,了解社会

孩子生活在社会中,如果对社会无所了解,或一无所知,使其像被装在“闷葫芦”中一样,孩子便会对生活无所适从。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情况、接受能力,及时地、适当地进行一些一般的社会知识、生活知识的教育,帮助孩子逐步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其在社会生活中逐步获得较多的认识。

当孩子懂事后,就要通过家庭教育使孩子知道:他是一个中国人,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中国的历史、地理等基本状况,目前社会的基本组织状况等,使孩子逐步知道自己周围的情况,在头脑中形成国家、社会等基本观念。待孩子上学后,通过学校教育,他们就会对这些有关知识知道得更多更深。

要教育孩子克服处处以我为中心,认为一切事情都应该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毛病,让孩子在人际交往时,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说话、做事都要有分寸。

孩子关于社会方面的知识,与人相处的技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得来的。就像学游泳就得勇敢地下水一样,家长在培养高社会化的孩子时,也要敢于让孩子在集体的环境中学习掌握有关的社会知识和社交技巧。

其实,学习的办法很多,比如,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教育都可以让孩子学会社会技能。当然,在和不同观念、不同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共处时,就一定会有各种负面的影响。在这方面,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则是尽量减少刘亦婷与这种孩子的接触。

因为她不能让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孩子受消极面的影响。如果实在避不开,就要及时消除别的孩子对自己孩子的不良影响。

社会是现实的,家长应该允许自己的孩子有机会接触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学会怎样对待它们,而不是把孩子和真实的世界隔离开来。

家长所要培养的孩子应该能够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生存,而且能够战胜不利的社会环境,即使家长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符合自己设想的成长环境,也不能阻隔他们和现实生活的接触。

◆给孩子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有个男孩虽然刚刚11岁,可是他却已经成了一家夏令营的辅导员助手。因为他公正、热情,对人细致周到,这已经是第三次被聘请到夏令营做助手了,照看年幼的夏令营成员。母亲一直相信他的自理能力和出色的社交能力,对他整个暑假都在夏令营生活非常放心。

这一天母亲突然接到了他的电话,母亲非常高兴地问他情况怎么样,他有一些不高兴。

“孩子,有什么不顺心吗?”

“妈妈,我们原来的辅导员走了,刚来的辅导员老师非常粗鲁,对我们这些学生非常厉害。”

“那她怎么对你厉害了?”

“今天早晨我没有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我的队员召集到吃早餐的地方,她竟当着全队人的面,把我训斥一番,使我在队员们面前抬不起头。”

他的声音有点沙哑了,母亲很为孩子感到难过,说:“你是义务去帮助他们的,她不应该这样对你呀,我现在给你们的营长打电话,让她去跟你的辅导员谈谈,好不好?如果不行的话,你不如辞了工作回来吧,反正假期里应该休息一下。”

母亲心疼孩子也是对的,依据妈妈对孩子的了解,他是位非常让人信得过的辅导员助手,他没能够按时召集齐队员,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辅导员不问青红皂白就当众训斥,让他在自己的队员们面前失去了威信,确实有失考虑。可是母亲在孩子面前这样评论他的辅导员的行为,会更让孩子认为自己受委屈了,而不愿检查自己有没有责任,辅导员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更加恶化了,从而对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没有好处。

当孩子告诉母亲自己的遭遇的时候,母亲当然不能毫无态度。孩子感到受了委屈,心情不好,母亲应该提供安慰和同情:

“亲爱的孩子,我能够理解,你一定觉得很难过,可是,愿意同母亲谈谈可以使你的心情好一些。”

接下去母亲可以做的是帮助孩子分析一下整个事儿的来龙去脉,让孩子检查一下自己可能的失误,并且也要对局势的可能变化进行一些讨论:“新辅导员可能是粗鲁主观了一些,没有注意对工作人员的态度,可是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和相处,也是你参加这项活动的目的之一呀。如果你能够想出办法和老师的关系处得更融洽一些,对你以后的工作会有好处的,也锻炼了你和他人相处的本领,你觉得对不对呢?”

这样,母亲既给了孩子一些比较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又避免了直接站到孩子的位置上替他处理问题,给孩子留下了思考和发展的空间。因为这毕竟还是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