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001

第1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有的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优秀的人才,甚至是杰出的人才。要实现这样的愿望,就离不开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无论从时间、环境,还是从作用、影响等多方面看,家庭都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和第一重要的场所,于是也就有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样的说法。古今中外,对人类社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在他们人生成长的经历中,大都刻下了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烙印,而他们也同样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实践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如此重要,以致很多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教育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决定一个民族的前途,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这已逐渐成为共识。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总体认识上重视教育的同时,还存在着局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和偏差。其中,就包括了家庭教育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一部分家长对子女教育不重视,视教育为学校的事、为老师的事、为社会的事,以为自己付了学费,把孩子送入学校,自己的任务就结束了。二是部分家长虽然也重视子女教育、重视家庭教育,但在目标认识、价值取向、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少欠缺。这些欠缺,不仅导致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初衷相去甚远的结果,而且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还会导致令人痛心的悲剧发生。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单位,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从来就是为人父母的一大职责。

◆“家长”是个庄严而又崇高的字眼儿

我们说家长的职责神圣,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不仅是因为在“家长”这一称谓中包含了为人父母者肩负着的使命庄严而又崇高,还因为要完成这一使命非常艰巨,也极具挑战性。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这给教育者——家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在教育孩子的领域(内容)方面,家长要远比学校的老师宽泛得多。其次,家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无论我们对“基础”的概念做怎样的界定,从做人的方面、智力开发的方面,或者劳动锻炼的方面,家庭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场所,不仅是狭义的时间上的前后概念,也指重要性的程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进一步说,在很多情况下,父母甚至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儿子眼中的父亲

西方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颇给人启发,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人当他们人到中年,当他们步入晚年时,会更多地想起双亲,回味父母曾经给予的爱,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的巨大帮助与鼓舞,以至在自觉不自觉中,模仿着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转而教育自己的孩子。心理学家们对此也作出了种种分析,但它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可以绵延到多少子孙后代。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从自己的家长那里学到东西。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将必须在孩子成长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始终要努力做好这个“第一任老师”的工作,他不仅是用语言,而是要以行动,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来完成这一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