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习惯是生活的基石
47831300000020

第20章 拒绝不良心态(1)

——别让身外之物侵蚀健康

不要总想着挽回,有时人生需要放弃,放弃是一门艺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既需要你作出选择,而更多的则是放弃。与其说是抉择得当,不如说是放弃得好。人生苦短,要想获得越多,就得放弃越多。那些什么都不放弃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获得的。其结果必然是对自身生命的最大的放弃,让自己的一生永远处在碌碌无为之中。

潇洒对待金钱就能延长生命

钱只有在使用时,才会产生它的价值,如果放着不用,就根本毫无意义。让金钱为我所用,为人所用这样的人生才能痛快潇洒!

现实生活中,没有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然而有了钱不去合理地花销,也是一文不值。正如托尔斯泰所言:“财富就像粪尿一样,堆积时会发出臭味,散布时可使土地变得肥沃。”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的岩浆似的流进他的口袋里时,他变得贪婪、冷酷。深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

由于洛克菲勒为金钱操劳过度,身体变得极度糟糕。医师们终于向他宣告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身体的现状,他只能活到50多岁。医生建议他改变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中选择其一。这时,离死不远的他才开始省悟到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师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给别人。

于是,在1901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哲学家史威夫特说过:“金钱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财富却是桎梏。”洛克菲勒深谙这个道理,他一生之中共捐了5.5亿美元。他的捐助不是为了虚荣,而是出自至诚;不是出于骄傲,而是出自谦卑。

他后半生不做钱财的奴隶,喜爱滑冰、骑自行车与打高尔夫球。到了90岁,依旧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很愉快。他逝世于1937年,享年98岁。他死时,只剩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其他的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也说:“一个人死的时候还极有钱,实在死得极可耻。”要有合乎时代的金钱感觉,即合理地支配你们拥有的钱财。在《赢家的强运法则》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这句话说来容易,实际做来却有困难,因为人对事情的想法和创意,多多少少受限于生长的环境,所以虽然知道,却不容易做到。因此,我要告诫大家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做金钱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仆!换句话说,不要被金钱束缚。我们虽然难以达到洛克菲勒的境界和卡耐基所说的标准,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可以在金钱的植培里活出自己的样子。

诚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钱只有在使用时,才会产生它的价值,如果放着不用,就根本毫无意义。让金钱为我所用,为人所用,而不要成了不肯花钱的可怜的守财奴,这样的人生才能痛快潇洒!现实生活中,以那些脚踏实地、不图虚名、努力进取的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社会名流、学术专家为榜样,努力完善人格,做一个“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人。

要有理性地支配金钱

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所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人类70%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而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却往往格外地盲目。

大多数人感到烦恼的,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次也只能啃一口面包,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一个挖水沟的人也能做到这一点,也许他们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亚诺·班尼特五十年前到伦敦,立志做一名小说家,当时他很穷,生活压力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费用记录下来。他难道想知道他的钱怎么花掉了?不是的,他心里有数。他十分欣赏这个方法,不停地保持这一类记录,甚至在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一艘私人游艇之后,也还保持这个习惯。

约翰·洛克菲勒也保有这种总账。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

所以每个人,必须去弄个本子来,开始记录,记录一辈子?不,不需要。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在最初一个月要把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作准确的记录——如果可能的话,可作三个月的记录。这只是提供我们一个正确的记录,使我们知道钱花到哪儿去了,然后我们就可依此作一预算。

家住纽约杰克森山庄的娜莉·史皮尔夫人,就是这样去赚外快。1932年,她自己一个人住在一间有三个房间的公寓里,她的丈夫已去世,两个儿子都已结婚。有一天,她到一家餐馆的苏打水柜台买冰淇淋,发现柜台也兼卖水果饼,但那些水果饼看起来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她问掌柜的愿不愿向她买一些真正的家制水果饼。结果他订了两块水果饼。“虽然我自己也是个好厨师,”史皮尔夫人对我讲述她的故事说,“但以前我们住在乔治亚州时,一直请有女佣,我亲手烘制饼干的次数大概只有十多次而已。在那位掌柜的向我预订两个水果饼之后,我向一位邻居请教了制苹果饼的方法。结果,那家餐厅的顾客对我最初的两块水果饼——一块苹果,一块柠檬——赞不绝口。餐厅第二天就预订了五块,接着,其他餐馆也陆续来向我订货。在两年之内,我已经成为每年必须烘制五千块饼的家庭主妇。我是单独一人在我自己的小厨房内完成全部工作的,我一年收入已高达一万美元,除了一些制饼的材料之外,我一毛钱也没多花。”

对史皮尔夫人家制烤饼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她不得不搬出厨房租下一间店铺,雇了两个女孩子帮忙。水果饼、蛋糕、卷饼。在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排队一个多小时等着买她的烘制食品。

“我一生中从未如此快乐过,”史皮尔夫人说,“我一天在店里工作12至14小时,但我从不觉得厌倦,因为对我来说,那根本不算是工作。那是生活中的奇异经验。我只是尽我的能力来使人们更加快乐,我太过忙碌,无暇忧愁或寂寞。我的工作为我弥补了自我母亲及丈夫逝世后所留下来的家庭空隙。”

娥拉·史令达夫人也有相同的看法。她住在一个三万人口的小镇——伊利诺州梅梧市。她就在厨房里以一毛钱价值的原料开创了事业。她的丈夫生病了,她必须赚点钱补贴家用。但怎么办呢?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只不过是一名家庭主妇。她从一颗蛋中取出蛋清加上一些糖,在厨房里做了一些饼干;然后她捧了一盘饼干站在学校附近,将饼干售给正放学回家的学童,一块饼干一分钱。“明天多带点钱来,”她说,“我每天都会带着饼干在这儿。”第一周,她不只赚了四元一角五,同时也为生活带来情趣。她为自己及儿童们带来了快乐,现在没有时间去忧愁了。

这位来自伊州梅梧市的沉静的家庭主妇相当有野心,她决定向外扩展——找个代理人在嘈杂的芝加哥出售她的家制饼干。她羞怯地和一位在街头卖花生的意大利人接洽。他耸耸肩膀,说他的顾客要的是花生,不是饼干。她给他一块样品。他蛮喜欢的,于是开始出售她的饼干,第一天就为她赚了二元一角五。四年后,她在芝加哥开了第一家商店,店面只八尺宽。她晚上做饼,白天出售。这位以前相当羞怯的家庭主妇,从她厨房的炉子上开创饼干工厂,现在已拥有十九家店铺——其中十八家都设在芝加哥最热闹的鲁普区。

此例想说明一点,娜莉·史皮尔和娥拉·史令达不为金钱而烦恼,反而采取积极的做法。她们以最小的方式从厨房出发——没有租金,没有广告费,没有薪水。

看看你的四周,你将会发现许多尚未达到饱和的行业。例如,如果你自己是一名很优秀的厨师,你也许可开设烹饪班,就在你自己的厨房内教导一些年轻人,这也是赚钱之道。说不定上门求教的学生不绝于途。

有许多书籍教导人们如何利用余暇时间赚钱,你可到图书馆借阅。不管男人、女人,皆有许多工作机会。但必须提出一句警告:除非你天生有推销的才能,否则不要尝试去挨户推销。大部分人都痛恨这份工作,终告失败。

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也有他们的财务烦恼。林肯和华盛顿都必须向人借贷,才能启程前往首都就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