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国人必知的120条养生老经验
4782900000080

第80章

第2篇第10章第5节夏季养“长”, 适当宣泄体内淤滞

夏季是天地万物生长、葱郁茂盛的时期。金色的太阳当空而照,向大地洒下了温暖的阳光,这时,大自然阳光充沛,热力充足,万物都借助这一自然趋势加速生长发育。人在这个时候也要多晒太阳多出汗,宣泄出体内的淤滞,这样才能使气血通畅,为以后的收藏腾出地方。如果在夏天宣泄得不够,到了秋冬季节想进补的话,根本就补不进来。所以夏天该散就散,但是不能过度。

另一方面,因为夏季属火,主生长、主散发,夏天多晒太阳、多出汗,可借阳气的充足来赶走身体里的积寒。但现代人通常都处于有空调的环境下,整个夏天都很少出汗,这样反而会让体内的寒气加深,抑制散发,秋天就会得痰证(呼吸方面的病),降低了适应秋天的能力,所谓奉收者少。

中医认为长夏(农历6月,阳历7~8月间)属土,五脏中的脾也属土,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湿气通于脾”,也就是说湿气与脾的关系最大,所以,脾应于长夏,是脾气最旺盛、消化吸收力最强之时,因而是养“长”的大好时机。另外,夏季对应人体五脏中的“心”,有心脏病的人在夏天容易复发或者症状加重。所以夏季应以养心为先。

那么夏天我们应该怎样“养长”和“养心”呢?

第一,要保证睡眠,中午的时候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午休,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

第二,要保证营养,春季天热气压低。人吃饭少,营养补充不足,而且,天亮得早黑得晚,人劳作的时间加长,睡眠也不足。总的来讲,人体消耗大,一方面是出汗,一方面是活动时间多,人的体质会下降。所以这时候更应该注意养自己的身体,增加营养,多吃绿叶蔬菜和瓜果,早晚时喝点儿粥或汤是大有好处的,尤其是绿豆汤或粥,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滋养身体。

第三,要及时补水,要多喝凉白开水,不能用饮料代替饮水,因为饮料中含有糖分、含糖越多,渗透压也越高,越不容易为细胞吸收,反而会被细胞带走,容易引起体内缺水,这也是饮料不如水解渴的原因。

第四,不能因暑贪凉,《黄帝内经》里说:“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在解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因为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的状态,这时机体最易受外邪侵袭。所以不能只顾眼前的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吃冷饮,穿露脐装,露天乘凉过夜,用凉水洗脚,这些都能导致中气内虚,暑热和风寒等外邪乘虚而入。

第五,保持心静,夏天容易使人心烦,特别是在气温高、无风、早晚温度变化不明显时,就更容易使人心胸憋闷,产生烦躁和厌烦情绪,从而诱发精神疾病。所以夏天应该清心寡欲、闭目养神。

第六,要提醒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要特别保护自己的心脏,因为闷热天气会导致呼吸不畅,心脏难受,动脉血压持续增高,加剧心肌缺血、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