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2
47771800000090

第90章 戏为六绝句(选二)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①轻薄为文哂未休。②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③

【注释】

①王杨卢骆:唐初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所谓“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当时体:那个时代的体裁,指初唐时尚带六朝骈俪余习之文体。郭绍虞曰:“老杜《偶题》诗云:‘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所谓‘历代各清规’者,正是‘当时体’之绝妙解释。则所谓‘当时体’者,初无贬抑之意。”(《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②轻薄:有二说,一说指文体,一说指人。当以后说为是,指“后生”辈,即下“尔曹”。为文:写文章。哂:轻视嘲笑。休:停止。这句是说后生轻薄之人纷纷写文章讥哂“四杰”没有个完。③“尔曹”二句:是作者斥责后生轻薄者的话。说你们将会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像江河一样万古长流。尔曹:你们。不废:不害,无损。江河:喻“四杰”。

【评析】

这组诗当作于宝应元年(762)。是杜甫为当时轻薄后生讥笑前贤诗赋而发,因是采用绝句这一形式,以诗论文且寓以自况,又语多讽刺,故云“戏为”。就内容而言,这组诗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至四首,是对庾信、初唐四杰诗赋创作的评价和肯定,对他们才力的高度赞扬;同时讽刺了那些讥笑前贤的轻薄后生。五、六首,陈述个人创作体会和艺术追求,即应尊重“递相祖述”的历史事实,对古人和今人都要既有所“别裁”,扬弃过于重视形式的齐梁余风,又要“转益多师”,多方面学习《诗经》和屈原、宋玉以来一切优良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它开了以绝句论诗的先河,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郭绍虞认为,此为老杜“一生诗学所诣,与论诗主旨所在,悉萃于是,非可以偶而游戏视之”(《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序》),并总结为以下诸说:(1)杜甫自况;(2)主旨在告诫后生;(3)杜甫论诗谈艺之作;(4)不尽论诗,亦论文。其大要是少陵论诗以“转益多师”为宗旨,强调“清新”与“老成”的互动关系。这里选了组诗的第二、五首,此为其二。诗中斥责当时人对“四杰”的批评,认为“四杰”作品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后人不可超越时代去妄加批评。

其五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①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②

【注释】

①不薄:不菲薄。为邻:接近,不加排斥。郭绍虞曰:“‘不薄’二句,是说自己论诗并无古今的成见,只要是清词丽句,都有可取。”②窃攀:心想追攀,窃有自谦意。屈宋:屈原、宋玉,战国时著名辞赋家。方驾,并驾齐驱。齐梁,南朝两个朝代名,那时文风浮艳。后尘:本是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比喻跟在别人的后面。二句意谓要向古人如屈原、宋玉看齐,才不会堕入齐梁的末流。史炳曰:“我所以窃攀屈、宋,谓宜与之并驾者,恐但学庾信、四子,未免步齐、梁之后尘耳。”(《杜诗琐证》卷下)

【评析】

这是第五首,诗中阐明了自己的论诗宗旨。因为当时存在着一种盲目是古非今的现象,特别是对六朝文风,几乎一片挞伐之声。时人对庾信、“四杰”的嗤点和讥哂皆源于此。只有杜甫采取了正确的态度。他在创作和理论的结合上,辩证地解决了借鉴六朝文学的问题。“清词丽句必为邻”,正是对六朝文学的肯定;而“恐与齐梁作后尘”,则是对六朝文学的批评。正如清人冯班所说:“千古会看齐梁诗,莫如老杜。晓得他好处,又晓得他短处。他人都是望影架子说话。”(《钝吟杂录》卷四)杜甫不仅对齐梁、“四杰”不妄加菲薄,即对同时代诗人也认为不要轻视,所以说“不薄今人爱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