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3
47768900000095

第95章 周恩来替毛泽东干杯

为赴“鸿门宴”,中共又电请美军派飞机来接,并由赫尔利随机陪同,免得空中发生“意外事故”。8月28日上午10点多钟,在延安机场,毛泽东环顾四周:“人都到齐了吧?”

“到齐了,出发吧。”周恩来回答。他打量着毛泽东,停住脚步。

“是不是嫌我穿得太洋气了?”毛泽东在延安一直穿布鞋和粗棉布衣服,这次去重庆谈判前,叶剑英特地为他买了一双皮鞋,又在北京定做了一套蓝灰色的中山装。周恩来望了一眼毛泽东的单帽,说,“你这顶帽子不合适。”

“小点,我知道。”毛泽东摸了摸头顶上的礼帽。这还是江青昨天跑到苏联医生阿拉夫那里借的。

“小,而且薄,不隔凉。重庆可是个火炉,你戴我这顶吧。”

“我这可是夺人所好喽,我戴你的,你怎么办?”毛泽东摸着戴着的盔式帽子,问道。

“重庆是我的一个家,去了还搞不到个帽子?”两人呵呵笑起来。毛泽东也说笑了一句,“也是,蒋介石有的是‘帽子’,随便给我们一顶也够戴了!”

下午3时许,载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赫尔利、张治中等人的飞机到达重庆九龙坡机场。机舱门一打开,首先出现的是身穿一套浅蓝布制服的周恩来,熟悉他的人鼓起掌来。当毛泽东出现时,中外记者一齐拥上去,抢着握手,提问。而各党各派的代表却被挡在人墙之外,无法同毛泽东接近。周恩来一见这情景,立刻把一个纸包举到空中,说:“新闻界的朋友们,我从延安为你们带来了礼物,请到这边来拿!”记者顿时被吸引过来。周恩来见毛泽东已经能同各党派代表握手交谈,才笑着打开纸包。记者这才发现“上当”,纸包里不过包着毛泽东的书面谈话。再扭头去找毛泽东,毛泽东已躬身坐进美国大使馆的防弹轿车……

当天晚间8点,蒋介石在林园官邸设宴,欢迎毛泽东。这是自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事隔18年后,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再度见面。两人在门口合影,留下那张历史性的照片。蒋介石边走边说:“润之,一起干吧,不要另立炉灶了。”

毛泽东点上一支烟:“如果蒋先生给人民饭吃,还立炉灶干什么?”

周恩来过来招呼他们入席。蒋介石突然想起:“恩来,你应该同我照张合影。”

“我你打交道的时间还长呐,还有机会的。”

蒋介石少有的同毛泽东开起玩笑:“我身边就缺个像周恩来这样的人物。润之先生,我用几个美式装备的机械师,同你换个周恩来如何?”

毛泽东大笑:“好嘛,把我给你你要不要?”

“不敢不敢!”两人漫步走进闪光灯一亮一亮的宴会厅。

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走了之后,蒋介石许久睡不着,又起身写日记:“正午会谈对毛泽东来渝后之方针,决心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为了安全,毛泽东、周恩来住在红岩办事处。几天后,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流露出红岩地处郊区,同各界人士交往不便的意思,张治中领会了,主动腾出自己在曾家岩的住所桂园,供毛泽东使用。他本人及家人都搬到浮图关上的“梅园”暂居。

桂园,位于重庆中山西路18号,这座两层小楼虽比较陈旧,但距红岩村和曾家岩50号的周公馆都不远,而且门对马路,来去方便。桂园开始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关吉玉的产业。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陈诚看中了这块地,把它从关吉玉手中租赁过来作为官邸。张治中调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后,桂园因临近蒋介石官邸,为了工作方便,张治中与陈诚相商后,住了进去。虽然院子的四周是竹子编的围墙,很不严实,但马路对面就是蒋介石的侍从室,所以这一带警戒森严,土匪、地痞、流氓一般不敢在此滋事,比较安全。毛泽东以桂园作为他的办公地点,每天上午8时从红岩乘车到桂园,下午6时从桂园回到红岩。他在重庆,除会客和处理谈判问题外,还继续领导全党和解放区的工作。具体的谈判,由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的张群、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进行。

毛泽东住桂园,安全仍是最要紧的事。最操心的自然是周恩来。他不仅对毛泽东的睡床、坐椅、房子逐一仔细检查,并且亲自布置了警卫。内部警卫毛泽东的是从延安来的颜太龙和原在重庆的龙飞虎和陈龙,虽说是三条“龙”,可毕竟人太少,只能依靠外围的国民党部队。开始,张治中对周恩来说:“侍从室有警卫营,大多是我家乡的子弟兵,我准备用他们来担任警卫。”周恩来考虑再三,认为当时重庆十分复杂,散兵游勇多,前线下来的伤兵多,袍哥帮会多,一般警卫管不了他们。两人商量结果,决定派宪兵担任。张治中和宪兵司令张镇一谈就解决了。周恩来又专门找张镇做了交代。

张镇是蒋介石的亲信和黄埔学生,对此极为认真,立即采取了许多措施。对派出的警卫班人员做了精心挑选,配备了专用汽车,规定了严格的工作制度,每天的“工作日报”由单线交通经宪兵司令部直送蒋介石。这次派驻桂园的特别警卫班,名义上系属“常务宪兵”,实际上所有官兵皆由特高组选调出来的。他们一般都不穿军装,留有头发,有穿长衫的,有穿西服的,也有穿中山装或学生装的,都受过特工训练,平时常常潜入各种社交场合,搜集有关政治、军事、外事、社会情报,并对当地的其他武装人员进行秘密监视。派驻桂园后,他们都穿上了军装。规定他们一律不许请假外出。在行动上有意违抗纪律的,要立即关起来。“对外,不管是哪一派、哪一统(指“军统”、“中统”)的特字号人物,都不许接近毛泽东。办事要机智,如果发现有借故捣乱的人,就是开枪打死了,也不会要你偿命。”但他们也负有另外的任务:“报告”要力求准确,“窃听”应不着痕迹,尤其要让共产党人看不出这个班是些什么人组成的……

周恩来还将办事处的朱友学派来担任警卫。警卫班的宪兵就称他为朱副官。门岗对进入桂园的人员限制很严,除朱副官准许进出的人和介绍给警卫班认识过的人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准进入。住在传达室的内勤宪兵,为了想得到每天来会毛泽东客人的具体姓名,从中捞到一点东西,曾经在传达室设一个“会客登记簿”。朱副官知道了,立即指示:“对来客不要登记。”这样一来,有许多来会毛泽东的客人,宪兵们并不认识,也无法知道名姓,在填写“工作日报”时只能写上来访时间、客人面貌、体形高矮、大概年岁和显著特征。游动宪兵经常借机靠近楼房,很想听到点房内谈话的内容,但周恩来总是将客人领到楼上毛泽东办公的房间,外面很难听到讲话的声音。

周恩来此时年富力强,经常陪伴国民党高级将领去见蒋介石,他单独行走时总是健步如飞。当门岗宪兵向他敬礼时,他总是微笑点头还礼。警卫班的士兵有时在寝室闲谈,很有些想不通:“国民党的大官总说周恩来厉害,但他对我们当兵的却是很好,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