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3
47768900000016

第16章 斯诺对毛泽东夹住飞蛾的联想

“哈罗!”当斯诺走进陕北安塞一间窑洞时,一位身材瘦削、颇有军人风度的人迎接他。他用手碰了一下头上褪了色的红星帽为礼,浓眉下的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端详着斯诺,绽开了笑脸,斯诺发现他蓄着一把中国人少有的浓密的大胡子。

“哈罗,”他用英语说,“你找哪一位?我是这里的负责人。我叫周恩来。”

斯诺上前握住他的手。他知道,这就是蒋介石曾经悬赏过的红军首脑。周恩来将斯诺邀到自己的窑洞里。

“我们接到了报告,说你是个可靠的记者,对中国友好,相信你会如实报道。”周恩来用不太熟练的英语说,“我们只要你真实地把你的见闻报道出去。我们会尽力帮助你了解情况。”

斯诺和周恩来谈到深夜。有时,红军通讯部长李克农和参谋长叶剑英也出来坐坐。周恩来坦率地回答了斯诺的大部分问题,还给斯诺画了一张红军占领区的草图,讲了近期的军事、政治计划。这两个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结束内战,同其他军队结成抗日统一战线。

“这么说,你们放弃革命了?”斯诺不解。

“绝不是的,我们在促进革命,而不是放弃它。也许革命会通过抗日取得政权。”

“如果南京政府不抗日,一味求和怎么办?”

“共产党人将北上和日军直接较量。”周恩来说,“我们在华南,仅仅靠农民的支持就成功地开展了对蒋介石的游击战;有他们的支持,我们对日本的游击战会更成功。”

会见结束时,周恩来在他手画的草图上给斯诺指出一条路线,标出了每个地方要访问的人名和机构名称。行程大约九十多天。于是,在周恩来的挥手之下,斯诺在一队士兵的保护下,去保安见毛泽东,路上又走了三天。

对于斯诺的来访,中共中央十分重视,特为在6月15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做了专门研究。当时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洛甫、博古、王稼祥、吴亮平等,会上明确中共当前主要的目标是反日。从反日统一战线出发,需顾及到其他帝国主义及其人民之利益,并把这些利益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所以,中共在确定对外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方针后,积极寻求国际援助,并准备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等方面向英美做出让步,对美国可能支持中国抗战抱有较大希望。

所以,斯诺一进入保安,就受到了红军的列队欢迎。他们高举着用英文和中文写着“欢迎美国记者来苏区调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喊着口号。多数政治局委员都出来迎接。

在这个尘土飞扬,条件艰苦的小城里,共产党人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国家机构,包括外交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等,还有个“窑洞出版社”。“外交部招待所”是一个有四间小砖房的院子,其中一间就成了斯诺的临时宿舍。过去不远就是毛泽东居住的单间窑洞,只有一扇窗和一道通向小路的门,门口站着一个哨兵。

以后斯诺经常出入那间窑洞,不是早晨,就是晚上。毛泽东时常邀他去吃馒头夹辣椒,或者吃贺子珍用当地的酸梅做的甜食,然后一连谈上几个小时,有时差不多得谈到第二天黎明。

毛泽东也以浓厚的兴趣观察斯诺。时常搁下大堆报告和电报,取消一些会议,以便跟他交谈。他知道,斯诺毕竟是一种媒介,通过他,世界将了解红区。特别是他的看法一旦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到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耳朵里。

其实这九年里,中华苏维埃已多次对外发过公告,或在苏区内做出过决定:

“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提出“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武装拥护苏联”等口号;

9月30日,中共中央又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批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民众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一·二八”事变后的第五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央关于上海事件的斗争纲领》,号召工人阶级“总同盟罢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32年5月15日,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的《对日战争宣言》。在为多数人尚不熟悉的南方小镇,一个高亢的湖南口音在大刀和梭镖的密林中回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同时,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焘签署了《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

此后,临时中央政府对《上海停战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土秦协定》等发出了反对的通电;1934年4月20日,毛泽东对《天羽声明》给予严厉驳斥,指出“这一声明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强占全中国的最明显的表示”。

1936年5月5日,中华苏维埃政府发出《停战议和和一致抗日通电》,史称《五五通电》,开始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关于这一点,而且听说驻西北的张学良部队与红军相安无事,都是促使斯诺独自闯西北的动因……

时间已过了晚上9点,熄灯号已经吹过,多数窑洞里的灯火已经熄灭。毛泽东的窑洞还亮着灯,灯光是插在方桌上的一支蜡烛发出的。毛泽东盘脚坐在窑洞的炕上,吸着一支“前门”牌香烟。斯诺坐在一张没有靠背的方凳上,旁边是翻译吴亮平。

斯诺边问边在本子上记着。问题很多,第一个问题斯诺是这样问的:“如果日本被打败了而且被逐出了中国,你是不是以为‘外国帝国主义’这个大问题总的来说也就此解决了呢?”

“是的。如果别的帝国主义国家不像日本这样的行动,而且如果中国打败了日本,那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大众是觉醒了,动员了起来,而且确立了他们的独立。因此,帝国主义这个主要问题也就解决了。”

“你认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

“三个条件可能保证我们的成功,”毛泽东回答,“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在这三个条件中,主要条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

……

斯诺将话题转向国际:“你想苏俄和外蒙古是否会卷入这场战争?是否会来帮助中国?”

毛泽东伸直压酸的腿肢,看着窑洞地下铺的青砖:“苏联当然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国家。它不能不顾远东的事态。它不能保持消极被动。它是坐视日本征服全中国,把中国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还是帮助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争取独立,同俄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呢?我们认为俄国会采取后一条途径的。”

“苏维埃是否主张取消不平等条约?”

毛泽东笑了一下:“许多不平等条约实际上已为日本所破坏,特别在满洲。那些援助中国或者并不反对中国独立和解放战争的国家,应该请他们同中国保持密切的友好关系。那些积极援助日本的国家,自然不能给予同样的待遇:举例说,德国和意国,他们已和伪满洲国建立了特殊的关系,是不能算作中国人民的友邦的。”

斯诺已很疲倦、眼皮打架了。但他还是听清了毛泽东似乎越来越兴奋、发出的挑战式的宣言:“要抗日成功,中国必须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这不是说,没有外国的援助,中国就不能抗日!”

毛泽东不知什么时候下了炕,在两个小房间之间来回踱步,一会儿坐下来,一会儿躺下来,一会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瞌睡的斯诺突然被一声巴掌响惊醒。抬头一看,原来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看见一只飞蛾在蜡烛头上飞来飞去,毛泽东用一本书将它“啪”地一夹,说要做一个标本。

这个镜头总在斯诺眼前飘舞。他似乎看见一个朦胧的象征:那只扑火的飞蛾,是日本侵略者?书本是中国———封面是国民党,封底是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