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就是这么娇艳
47763300000038

第38章 安禄山叛唐谋反,唐玄宗失守长安

杨贵妃看着他那变得温情脉脉的眼神以及红扑扑的脸蛋,心里竟然有些怀春少女般的惊慌,她笑着对他打趣道:“皇上,我们都老夫老妻了,你……”

一 山雨欲来

大唐天宝十四载,杨国忠掌政已经有一年了,天下太平,似乎比头一年的发展更好。不过,明眼人一看到安禄山那阵势,就知道这家伙必然另有异谋,杨国忠一再请求削减安禄山的权力,防患于未然。但是,皇帝却不应允。渐渐地,杨国忠觉得情势越来越严重,便奏请以安禄山为宰相,召入朝中,借此分散他的三道兵权。

皇帝答应了,可是,当诏书已草就,皇帝又改变了主意。皇帝对安禄山的势力扩充虽然有疑心,但他又认为自己待安禄山如子,这个胡儿不应该变心,再者,也怕调动不好,会出别的事。

因此,唐玄宗犹豫再三,觉得不能随便调动安禄山。于是唐玄宗派出内侍到洛阳观察情形,内侍出使回来对唐玄宗报道:“安禄山虽狂傲,但颇满足现状。”

唐玄宗便更加放心了,他不知道这名内侍是受了安禄山的厚贿的。于是,在初冬十月,皇帝一行又上骊山华清宫避寒。今年,避寒的规模很盛大,皇帝一行才上山,诏命即日颁下,着若干官员和命妇也上山避寒,梨园子弟除了第一批随驾的外,第二批又去了近二百人。

可是,闲暇时间,杨贵妃偶然听几个宫女说到安禄山的事,后来,又听另外一些人说,于是便对玄宗说:“国忠也曾提到了安禄山的事,他说,他向你请求了好几次!”杨贵妃稍为顿歇,再接下去:“我听他说得很凶险,忍不住要问问你!”

“哦!”李隆基闷闷地应了一声,面色转为严肃了,他的双手不自然地一摊:“问题的确严重,国忠所虑,不是无因,只是,只是……”

“皇上,既然如此,就调他入朝好了!”杨玉环随口说。

“玉环,没有那样简单的,我也想过,倘若安禄山不奉诏命,立刻会出事。他势力大,真要有行动的话,对国家来说,是极为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只能用感情来羁绊住这人,使他暂安,慢慢地再设法削弱他。”皇帝喟叹着:“这是一个大问题!”

“皇上,国忠说得很凶险,他认为安禄山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兵变!”杨玉环一看到皇上这个样子,心里愈发紧张了。

“这个,很难说了,国忠处理这一个问题,不够好。他在中书省和同列也谈及安禄山会有异图,虽然不是在朝堂提出,但中书省耳目也不少,消息会传出去,朝内疑他,他自然会感不安而要求自保,甚至会因激生变。上次,国忠奏请以安禄山入相,我在草诏已具时停止发出,就怕因激生变,总之,这事很麻烦,国忠压不住安禄山,我也疏忽了一些,才弄到今日的局面!”

“皇上,听说安禄山不满国忠,如果把国忠罢相,安禄山是否能安心而不会造反?或者,罢国忠,以安禄山代之!”

李隆基苦笑着摇头:“玉环,你把天下事看得太简单了,罢了国忠,安禄山以为朝廷怕了他,他会更加骄傲。至于以他为宰相,事实上不可能,且不说他是胡人,安禄山读书太少,识字可能也不多,如何能做宰相?再者,目前情况,即使以他为宰相,只怕他也不肯入都城的!”

“那怎么办?”杨贵妃听到皇上说得这么严重,也不由得着急了。

“只能故作安闲,稳住安禄山。今年上山之前,我派使臣去邀他来华清宫,他避而不来。七月间,他献马,河南尹以三千匹马,每马二人,随行番将二十二人,恐怕有变,上表请我制止,我准许。这一着我错了,应该让他献马来的,数千人入长安,我们稍加布置,能有什么作用?阻止他献马,安禄山必不安,也以为朝廷真的怕他。唉,烦人的事,现在已无法动,只能当他没事,希望挨过了年,我派去的人能在那边发挥作用!”

不关心政治的杨贵妃为此而忧愁了,但是,皇帝却很快就平静下来,他说:“玉环,徒然发愁是没有用处的,这回上山,我作出大举行乐状,是让安禄山知道,我很安闲,没有防他的心。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忠在长安,我知道,他用了不少人在打听消息,内外联络。哦,不谈这些了。”

李隆基笑了,杨贵妃对政治是幼稚的,他不愿多说了,他疼惜地摸了摸玉环的脸蛋,然后拥着她往外走,邀了她去散步。

二 杂胡叛乱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十六日,骊山华清宫的皇帝,得到了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一天之内,收到了各地发来的急报十一封。但在长安,却有着使人不能相信的安宁相,当然,这只是表面的安宁。因为宰相杨国忠奉命暂时没有公开军情。

严寒的十二月很快就到了,安禄山的部队在灵昌地区用绳索、布帛把破旧的船缚连在一起,又加上树木等为补充,冒寒横置在冰封的黄河上。

安禄山的大军渡过黄河,侵入河南灵昌郡,此地,距洛阳五百三十里,距长安一千四百四十里。

“宰相,把群臣都召来。”皇帝说着叹了一口气:“唉,安禄山渡河的消息,应该早些让他们知道才是呀!”

然而,大臣们也商量不出什么善策来,因为亲卫军兵力太少,除了封常清所领的兵之外,地方部队人数少,战力自然不强。虎牢关虽为天下险隘,但长久的太平,使得这一雄关已失去了军事意义,平时守关守仓的兵不足两千人,而且分驻在三个兵营中,洛阳为东都,只有亲卫军一千五百人,城防兵千余人,州兵也只二千余人。武备如此,大臣们又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因安禄山渡河而举行的紧急会议,延到午初二刻才散,唐玄宗神情显得很颓丧。饭后,他稍作休息后便赴花萼楼——杨贵妃知道皇帝邀约了亲卫府的将军们议事。

长久不曾入宫的前玉真公主,现在只用“持盈法师”名号的皇妹,忽然来访贵妃。

“皇上好胜,百多年太平岁月,如今闯出这样的乱子,他一定很难过,倘若有人倡言请皇上亲征,皇上会接受的,只是,皇上春秋已七十有一,如此高龄,绝不能再预兵戈之事了,贵妃,如果有请皇上亲征的,你必须力阻!”持盈法师凄怆地对贵妃说。

“怎么?外面竟有请皇上亲征的,我完全不知道!朝中、宫中,好像从来没有人提起过!”杨玉环愕然地说。

“贵妃,在今天以前,形势虽不好,但总可支持。然而,安禄山渡河的消息一到,局面怕不会再安定下去,你平时也不过问政事的,但到了现在这种地步,你应该参加一份儿意见了!”持盈法师婉转含蓄地说。

“我当然愿参加一份儿!”杨贵妃坦率地说。

从来不过问国家大事的杨贵妃,和高力士先谈了一次,终于正面要求皇帝放弃亲征的决定。她把玉真公主来访的事说给了高力士。

“对,不需要皇上出征,就避免他去。”高力士说。

杨贵妃听了这句话就好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她高高兴兴地去见唐玄宗,可是她还未对他开口说话,唐玄宗就苦笑着,沉重地说:“当初,重用安禄山,是我,如今,安禄山反,兵已渡河,我不能逃避责任了!”

“陛下,朝廷有相有将,可以派他们去打仗的啊!没有理由一定要皇帝亲征!我问了高力士,他说,皇帝亲征,也并非必要的。”杨贵妃肯定地说:“皇上,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去啊!”李隆基看着杨贵妃,摇了摇头。

“已经有荣王殿下为元帅出师了,皇上,无论如何,你得坐镇长安指挥大局,不可亲赴前敌!皇上,你在长安,还能募兵,统管全局,你到了前方,就无法照顾到全面,我想,那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再者,你的年纪也不宜亲征——”杨贵妃见唐玄宗不吱声,心里愈发着急地解释着说。

“玉环!”李隆基惆怅地叫着:“我知道,我到前方去的作用并不大,但形势所迫……”思索了好一会,看着他那为他担心得有些忧伤的杨贵妃,心里有所不忍,他低声对她说:“好吧,我看情形再说,或许我也可以不去的!”

然而,一切来得太快了。

自十二月,初六日陈留陷落后,安禄山的部队快速地推进,大军沿黄河南岸西上,直逼洛阳。另有一两千人一伙的小股部队,经常出没,劫掠河南东南区的富饶城镇,许多城守逃亡或投降。敌人来得太快了,各地的防卫又太差,根本不曾有正面的抵抗,一个城又一个城落入了胡兵的手中,一天中就失陷好几个城镇。

洛阳城在十二月十三日陷落了。当洛阳迅速地落入安禄山手中时,长安城无法再保持表面的平静了,皇帝向河西、陇右征召的兵马尚未赶到时,河南的大部分地区似乎已全部为敌人所占,长安城内的文臣武将在朝中掀起了政治风波。

当洛阳沦陷之后,太子系的人又积极地从事外围的活动,希图让皇帝亲征,从而让太子监国以达到太子掌权的目的。

面对着越来越不利的战局形势,做了四十多年皇帝的李隆基反而平静了下来,这位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皇帝,冷静地面对着现在所面临的窘况,他作了如下分析。虽然如今的形势不利于他,但此时的他还在掌握着大权并且有深厚的基础;现在,只要他一出面,就会置安禄山于死地。

多年来,这个看似在享乐的皇上每走一步,都在为自己留有余地,别看他沉迷于酒色,其实他暗暗地在观察每天的形势,还把不同的亲信安插在了重要的职位上,以防万一,这就是他作为皇上的计谋,这些,就连亲信高力士也并不完全知道。

于是,在紧张的日子里,李隆基不断地召见人……

三 突来激情

朝堂上,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宣布了:以官太子少保,兼河西、陇右节度使、爵西平郡王的弟弟宁明山为太子的先锋兵马副元帅,领兵镇潼关,御使中丞田良民为行军司马,起居刘萧帮为判官。这些被委以重任的旧时功臣庄严地在朝堂上接受了任命。

唐玄宗的此项圣旨一颁发,名义上是太子受命监国,而安排在太子周围的人都是皇上的死党,这样一来,太子得到的只是虚名,唯一的好处是比旁人早知道一些事而已。对于今日朝会皇上的处事方式,也使太子李亨心有余悸,他担心父皇会变更主意,也令自己出兵作战。

李隆基在朝会散后,于内殿召见了一些出兵的大将,并把即将同安禄山对战的马征良大将军单独召见,向他询问了军事上的一些问题,并予以指示,让他尽可能在二十三日带兵出发。

自从下诏以太子监国之后,唐玄宗才长舒了一口气,午饭时,他以确定的口气对他的杨贵妃说:“爱妃,你放心吧,我在短期内是不会亲征的,我相信马征良到潼关,一定会有所作为。”

老年的皇帝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杨贵妃一听皇上不必去亲征了,高兴极了,但是她想到皇上说的短期内不会出征一事,心里又一想,他说的只是短期内不会出征,那就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要再带兵出征,想到这里,她又有隐隐约约的担心。

转眼间就要过年了,这是自从李隆基登基以来最暗淡的一个年关,没有像以往那样大摆宴会,也没有请名歌妓来跳舞。皇宫里冷冷清清的,看不出一点儿要过新年的迹象来。杨贵妃陪同在唐玄宗的身边,和他一起用餐。

这天晚上,唐玄宗突然感到莫名的高兴,他在用完晚餐后看着他眼前的这位风采依然的妃子,突然觉得自己有一股冲动,他含情脉脉地看着杨贵妃说:“玉环,我们都生活这么长的时间了,我对你却百看都不厌。”

杨贵妃看着他那变得温情脉脉的眼神以及红扑扑的脸蛋,心里竟然有些怀春少女般的惊慌,她笑着对他打趣道:“皇上,我们都老夫老妻了,你……”

没想到他们突然来的激情竟是好的兆头。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来向唐玄宗报喜信,原来,河北、河南、敌后城镇已有许多义兵崛起,特别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领部将李光弼、高睿等转战皆捷,击破安禄山的大同军使和兵马使的部队,其中一役,杀伤安禄山部七千人。此外,河北、河南降顺安禄山的郡守,在度过了一个短时期的困境后,也起兵了!河北二十四郡,已有十七郡重归朝廷,起兵击打安禄山;河南反攻的州郡虽少,但山东西部与河南南部,都有义兵崛起,配合官兵抵抗,安禄山的一些小部队有的败下阵来,安禄山的战局并不像以前那么乐观了。

安禄山的前锋曾进犯潼关,被守军击退,由于河北情形的变化,安禄山的大军只得另作安排,这样对潼关的压力大大地降低了。

在除夕之夜,得到了这么多的有利捷报,杨贵妃和唐玄宗以及京都上下的人们都狂喜不已。然而不久,大唐皇帝又接到了一个从潼关传来的极为不利的密报:安禄山将于明年元旦在洛阳建国,自称大燕皇帝。

安禄山一旦称帝,这场战争就会拖延下去。这样一来,大唐皇帝李隆基对此就将无能为力了!

天宝十五载正月初一乙卯。长安的大唐天子,在大明宫含元殿举行早朝之时,安禄山以大燕皇帝的名义,在洛阳的紫宸殿举行开国大朝。

也在同日,杨贵妃奉皇命,扩大接受诸王及百官命妇入贺,那是在兴庆宫举行,规模比任何一年都大,皇帝为了国难,让贵妃出面来笼络诸王妃与百官的命妇。

为了冲淡洛阳失守及安禄山称帝所引起的不安,朝廷刻意大肆渲染了安禄山部队进攻潼关受挫而退的消息,以此来安抚民心。唐玄宗为了烘托战局乐观的气氛,又在宫廷中恢复了原来取消的几项宴会。

当皇宫上下听到宫中要举办宴会之时,都奔走相告,一时之间,宫内又回到了兴旺时期的繁华。于是,自安禄山叛乱以来,沉寂的歌舞又操练起来了,在宴会中,身着色彩鲜亮的衣服的歌舞女们载歌载舞,那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喉,真的让皇帝和众臣一饱眼福了。

杨贵妃也因兴致所至,跳起了她擅长的舞,只见在优雅的音乐中,杨贵妃身披着薄纱,翩翩起舞,她的舞姿较之以往更加婆娑优美,舞技也更加娴熟,演得飘飘欲仙,极尽其美,让唐玄宗和群臣连声叫好。

四 潼关失守

新年过后,战局的发展对大唐皇家越来越有利了,敌后的义军声势更大了,潼关正面临着胜利的战局。在这种情况下,安禄山的部队好像是没有攻坚的打算了。长安的平民和官吏,逐渐心安,对安禄山称帝,也不大重视了。

在惶惶不安中过了一个时期的杨贵妃,在这个时候心情也放松了下来。她在动乱初期,最担心的就是皇帝的身体,这时的皇帝已七十二岁了,她原来以为皇帝在国难中会因着急上火而使身体每况愈下,没想到唐玄宗在经过最繁心的战事以后,身体虽说消瘦了一些,但是,他的精神更加健旺了,体力反而较闲适的时候健壮了。

杨贵妃这一年已经三十八岁了,她心里明白,此时自己唯一可仰仗的人就是李隆基了,她关切的是这一个人,国家事如何,对于她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她只希望自己可以再依赖唐玄宗十来年,到那时,自己也就接近暮年了。

在太平的岁月中,玉环对这个希望有足够的信心,所以她对唐玄宗尽心地伺候着,对他的饮食起居,都作了有营养的搭配和安排。而当安禄山反叛的消息传来时,她看到唐玄宗绕室徘徊、日夜不安的样子,她的心里恐慌极了,生怕他因这事而倒下。现在,她看到皇帝仍然健康,就放下了满腹的心事,就不时地给他安排娱乐性的歌舞作为皇帝生活的调剂。

其实,大唐皇帝李隆基已被战事搞得没有闲适和娱乐的心情了。他虽然一如既往地款待着杨贵妃,接受她的安排,但杨贵妃也看出他心里想的和表现出来的是有差距的。

终于,他又恢复了一些闲情,举行一次赏花的小型宴会,接着,又举行了规模较大的游园会。

长安城春花如锦,气候渐渐地暖和了,以关中的节序来说,已进入初夏,但实际上却是残春。

皇帝因为朝中的杂事在冬天时消瘦了一些,随着季节的变暖,他现在也恢复得神志气朗,做事的秩序再度建立起来。他每天上午治事,午后小睡,下午阅读军政报告,在黄昏之前,便在兴庆苑中闲步,陪同他的是杨贵妃。他恢复以前的方式,黄昏前约一个时辰的时间,不做任何事。另外,他只处理朝中的一些大事,一般性事务都交宰相处理。

杨国忠更加忙碌了,兵乱发生之后,他努力学习着处置军国大事,短短几个月中,他有了显著的进步。他每天都和皇帝单独相见,但是,皇帝李隆基已不像战争初起时那样事必躬亲。因为他得知了许多乐观的消息后,认为局面已在控制中。

然而,一项阴谋正在进行中,连经验丰富的李隆基也没有觉察到,那是太子系的人物争权的新战略,他们极力宣扬安禄山的凶焰已消,朝中官军越来越强大,已到了反攻的时候。

表面上也的确如此,马征良在潼关集中了二十万以上人马,据说训练完成,士气很旺。此外,不论河北、河南,敌后地区和长安之间交通不绝,各种消息都能顺利地传入长安,传来的,又多是好消息。

就在这时,朝臣中的一些官员不断地向皇帝进言,让皇上把握现在的机会,展开反攻战。

于是,皇帝严命马征良出击。

天宝十五载,六月初四日丙戌,万般无奈的马征良只好出师反攻了,他明知道这是冒大险而少有获胜机会的,但有皇帝严命,他又怎能不出兵呢?

马征良于六月初四日出兵反攻,到潼关失陷,前后只有六天的时间。本来潼关关外的防务,长壕堑三道,每堑宽三丈,深一丈,外加障体,均有弩箭设置,叛军正面进攻,无法攻下潼关的,然而,大唐的败兵狼狈逃回,在慌乱中跌入壕中,许多处被尸体填平了,敌军踏尸而进,潼关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攻破了!

更加不幸的是官兵内部还出现了叛降的将军。潼关的失陷,让洛阳百姓在相持阶段建立起来的一点信心也丧失了。潼关之西,大长安的外围地区,河东、华阴、冯翊、上洛四郡的防御使都弃职而逃,各城的地方守兵,随之逃散。

初九日黎明,当居住在长安城里的唐玄宗得知潼关兵败的消息时,大吃一惊,好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最后颓然地对杨贵妃说:“玉环,只怕长安保不住了!”

杨贵妃听后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她才伤心地说:“怎么会呢?我们在潼关有二十多万兵,即使失败,兵马总能保留下来,还可以在华州布阵再打……”

“玉环,自潼关到都城,无险可守,更谈不上作战对付,现在战局情形对我们相当不利啊。”李隆基几乎要流泪了。

“皇上,我们该怎么办?”杨玉环哪经历过这样的惊吓,她胆战心惊地问道。

大唐皇帝神色忧郁地对杨贵妃说:“玉环,看来,我们只有逃亡这一条路了!”

杨玉环已体会到时局的严重性了,但是,她实在舍不得弃城而走,她忍住泪水说:“皇上,背城一战,应该能支持……”

“不行,无兵可守!”皇帝阴沉着脸说。皇帝说得很肯定,杨贵妃听出了皇上话语的坚定,知道长安真的是完了。

她不敢再多想了,讷讷地问道:“可是,我们这一走,放弃皇都——我们,何时再回来?还能不能回来呢?”

“安禄山怎么说也是胡人,只能猖狂一时,我们经过一个时期的整顿,肯定能再打回来的!关键是现在,我们必须要逃亡的!”李隆基怅然地叹了一口气说了出来:“玉环,你也快去准备一下,但不可和任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