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做自己的理财专家
47758300000080

第80章 收藏切忌跟风炒作

现在,中国收藏市场愈来愈火爆。但在这背后,却也显露出各种弊端,主要表现为市场发展过快、急功近利严重、投机气氛较浓、假货充斥泛滥。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欠规范、不成熟的市场。随着不断加大的炒作之风,很多收藏者盲目地进入市场,更造成了表面上的繁荣。然而,承载这种虚假“繁荣”的根基却是无限虚幻的泡沫。

细看近几年收藏市场的动态,炒作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但总结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类:

1)对材质的炒作

材质是体现收藏品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一些注重材质的工艺品,比如古典家具、翡翠、玉器、牙雕、木雕等。材质本身的稀缺造成了价格的上涨,过度的开发使得这种上涨愈演愈烈,甚至出现新活比老东西还贵的情形。这样的上涨过程是不正常的,无疑是炒作作祟。熟悉收藏市场的朋友应该有所了解,从和田玉、黄花梨、紫檀到文玩核桃、普洱茶都无可避免的陷入了炒作之风,造成了市场价格的混乱。

2)对作者的炒作

好的工艺品离不开创作者的精工雕琢,也正是这种鬼斧神工的技法造就了它的传世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大师级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传承了几百年的工艺技法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与收藏品市场的火热程度似乎是相悖的,大师只有这么多,而需求却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工艺品的归属只能是价高者得之。

对于当代艺术品,收藏市场往往会采用包养创作者的手法。很多炒家一旦看好尚未成名的创作者,便将其作品全部收购,并与之签订合同。然后,炒家在市场中大肆宣传该创作者的作品,以引起收藏市场的关注。此时,欲收藏的爱好者会发现,该创作者的作品在市场中已经很难寻觅,偶有一两件也屡屡涨价。这样,炒家的目的达到了,创作者开始出名,于是作品价格不断平步青云。这种炒作模式屡试不爽,只不过是不断变换创作者和炒家而已。

3)对品牌的炒作

品牌的力量是无可非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无形力量,让人无从抗拒。成功塑造品牌,几乎是所有成功商品的必经之路,也是最终目标。原因在于,品牌可形成一种模式来成功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在消费者潜意识里便培养出该商品的优良形象。当然,这种模式的形成,需要产品的品质和强大的宣传工作作为基础,以形成利润最大化的宏伟构想。

目前,收藏市场中,这种炒作的模式也在愈演愈烈。一件普通的藏品,在被炒作前和炒作后的价格差距往往大得惊人。初涉藏界的收藏者应保持警惕,对市场有正面的了解,切勿盲目跟风。

4)利用名人炒作

名人代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商品推广形式,名人效应也是商品开拓市场的一把利剑。但是,如果市场不规范,便会造成名人代言与产品实质不符,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这种现象在收藏市场也是存在的。随着收藏的火热,借名人和“大师”代言与宣传的也越来越多。这对藏品的发展态势与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很多时候甚至给收藏者造成了误导。

介入收藏市场时,心态是十分重要的。收藏是一件需要长期积累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可能转眼就成为行家里手。我们一定要在摸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切勿心浮气躁,切忌无主见地跟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