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侨务办公室工作的凌鼎年先生创作欲望极强,已有2000多篇小小说作品遍撒东南亚等地区。
他一边工作,一边创作,还频频应邀参加各类国际学术研讨会。
《立正》的作者80高龄的许行老人,听说本刊创刊后,特意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表示祝贺。许老爽快地答应一旦有了小小说佳作定当支持本刊。在电话里,我们从许老朗朗的笑声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身体依然健康,思维依然敏锐,底气十足,不减当年。
在侨务办公室工作的凌鼎年先生创作欲望极强,已有2000多篇小小说作品遍撒东南亚等地区。他一边工作,一边创作,还频频应邀参加各类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他又接到徐州师大中文系的邀请,参加在徐州召开的“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教学研讨会”。凌鼎年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不断给全国各地的业余作者回信和推荐他们的作品。凌鼎年是位好心人。
《女匪》的作者孙方友已于2002年年底调入了河南省文学院搞专业创作,彻底成了一位靠文学吃“皇粮”的人。过去穷怕了,现在想吃一身肥肉,却吃了个血脂高,心脏、血压都有点儿问题,减肥又没有勇气,老嘴馋,正异想天开准备发明一个“解馋器”,不吃东西又能饱口福,还想投入市场赚几两碎银。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世上哪有这等好事呢?
王奎山是一位严肃型作家,以写民风民情奠定了其在小小说领域的地位。奎山近日在给本刊编辑的来信中说:“人,有时候是需要一点鸵鸟精神的。然而就整体而言,我对人生持悲观态度……”其实像奎山这样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正是因为思考得多了,不一定某天又冒出一篇惊世之作呢!
《水中望月》的作者秦德龙每个双休日都要写作品。写好一篇,就四处打电话,说笑一番,劳逸结合。你只要接到德龙的电话,一定是他有了得意之作。当然,德龙不但写小说,也应报刊的约稿写故事、写小品、写杂文、写随笔,写报告文学。德龙最近又踏上写歌词的门槛了,在面向全国征集“郑州形象”歌词活动中,其创作的《老乡,来碗烩面》,入选压轴。
南国小小说作家沈祖连一边写小小说,一边做生意,而且做得很大。前一段自建了一幢楼房,6层,700多平方米。可因为是头一次建房,没经验,入住之后觉得不满意,加之面临主干道,热闹有余而清静不足,便又选一僻静处重盖一幢6层楼,目前感觉尚好。等到什么时候不满意了,他还想重新盖,因为还有3块属于他的宅地在待价而沽。
青春没有亮光,就像一片沃土,没长庄稼,或者还长满了荒草。
——吴运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