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升职术
47753900000008

第8章 保持自己的职业活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身在职场之人,也该谨记保持自己的活力,来应对不可预测的事情,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欧美地区,人一生平均要换8个职业。更换工作的原因有很多,或者是企业的不景气,或者是行业的不景气,或者是工作能力不足,或者是对报酬不满意,或者是寻求更大发展等。导致一个人更换职业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隐患。假若一旦失去原来的岗位,又不能尽快找到工作的话,心理上的压力是巨大的。每天在忧虑里度过,绝不是件快乐的事情,因此,要认识到这种忧患所在,并为应对失业的可能提前做好准备。

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点:如果你太过专注于某一行业、某一职位乃至某一岗位的话,那你就生存在狭小的范围里,与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联系,应变能力就不强,一旦发生什么变故,你就难以摆脱困境。

曾经有位学会计的名校毕业生,因为公司倒闭而失了业,在此后的一年里竟然找不到工作,靠家里养活。原来早些年的财经热导致行业人才过剩,他虽是名校毕业生却难有用武之地。而他上学工作时又太过专注于会计学,对其他行业了解不多,结果一直找不到工作。其实,以他那样的学识水平,换在另一个思想活跃的人身上,要找个工作绝不是一件难事。

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与许多不同职位的人进行团体协作,从中可以对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形成一定的了解。其中有些专业性不很强的工作,是稍加培训后就可以胜任的。事实上,有些善变之人,可以在许多行业职位中跳来跳去,就因为他能在工作中学到其他工作的方法。

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行业中的许多信息,结交业界的众多人物,对行业的了解,也是促成一个人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人业务水平很好,又在业界结交广泛的话,那么,他就是个到哪儿都吃得开的人,具有很好的职业活力。

可以说,保持良好的职业活力,对于每一个职场人都有重要意义。

如果老板觉得你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人的话,那么在他印象里,是你依赖于他、有求于他,他就可以不器重你甚至于藐视你,对你的工作有诸多挑剔,对你的要求不加理会。但如果你业务水平高而又充满活力的话,老板害怕你离开他,不得不器重你,用较高的薪酬、职位来慰劳你。这就是有无活力的区别。

即便你觉得你的老板对你很不错,你不想背叛于他,那你也该要做好离开他的准备,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活力。天有不测风云,明天的事谁能说得清楚呢,在命运不被自己操控的时候,还是多做一手准备的好。

使人失败的七种致命伤

有七项心理上的过错,一定会令人败落。虽然人们表现上看起来很卖力、很用心地工作,但是这七种致命伤,却会使人蹉跎度日、一事无成。

1.让别人来支配自己的生活

臣服于那些二流人物的种种陈词滥调,会把自己拖累住。

二流人物会根据常规而颐指气使,他们要你做你并不想做的事情、指点你所应该采取的工作方式以及在私生活中你应该采取的做法或态度。那些好为人师的先生们、专横跋扈的太太们、骄傲自大的雇主们,以及嚼舌多事的亲戚、同事们经常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想要控制你的角色。

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分析一下你最近刚做完的某一项决定。想一想你是否选择了你真正想要的事物,而有没有受到旁人的意见左右,或者,你是否总是根据他人的意愿行事而不做选择呢?

2.总是认为自己运气不佳而不责备自己

成功的人会自己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环境,而不是被一般世俗的环境所影响。拿破仑曾说:“我会设法创造或改造那些对我有影响的环境。”

可惜,大部分的人不能具备这种力量。当他们分析“为什么我在工作上不能有所长进”,或“为什么无法达成某一项生意”,或“为什么只能得到很低的评价”,或“为什么别人节节高升,而自己却一直停留在管理金字塔的底层?”的时候,他们就不知不觉地寻找替罪羊,使自己避免自责,使自己陷入自欺的状态之中。

3.自贬身价

许多失败者,都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认为自己将会在人生竞赛中失败,认为生命中的种种美好快乐的事物,都是无法掌握、无法企及的。

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富有创意、有价值的主意被人想出来。但是,人们总认为自己脑筋里面想出的东西一定不值钱,别人的创意就非常难得而有价值了。一般人都很容易犯了这项过失而不自知。这样,我们在夸大他人的智力的同时,低估了自己的智力和实力。

4.让恐惧感控制了你

对其他人的恐惧、不敢尝试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对自我的恐惧……就是这些恐惧导致了你的失败。恐惧可以说是人生失败的罪魁祸首。

5.无法妥善管理与运用精神力量,以实现各种目标

人们的通病是:他们只是毫无目的地生活着,使人不做有目的、有价值的思考活动。

仅有很少数的人,会把他们想要完成的事项写在纸上;更少的人,拥有想要好好生活下去的意愿。一般人只是东晃西荡、未曾事先计划,不知道他们自己现在是在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往何处去——就好像是不带地图的旅游。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结果,他们的头脑无法让自己执行任何一种事情了。

6.太沉迷于自己,无法真正有效的“掌握和控制其他人。”

成功是需要充分发挥“影响他人”的能力的。如果仅仅想到自己时,你就无法发展出这项能力了。

在今天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要有能力去说服别人,使他们认同你的观点,一起同心协力并肩作战,这样你才能出人头地、获得更高更重大的成就。可惜的是,几乎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反问自己:“那跟我又有何干?”而不是“我还能为其他的人再做些什么事情呢。”成功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有所收获的话,就非得先施与才行。只有辛苦耕耘灌溉,才会有开花结果、硕果累累的一天。

7.无法对自己坚信不疑

无法相信“你可能会赢得胜利”、“你可能会获得成功”、“你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你可以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你可以获得心灵上的真正宁静”等,这是不自信的过失。

几乎每一个人都听说过“信心的力量,足可移山”之类的处世哲学。但是,一般人对于这伟大的智慧暗地里充满了轻蔑之心。他们只相信世俗的“信心是不管用的”这样的论调。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都会控制本身的思考活动,而让他自己的信念来控制自己。

所以,请你抛弃失败心理,对自己说出以下的话吧:“我真想奋发向上,跨出第一步,力求有所突破,大干一场。我真想寻找更多的快乐。我真想享受美好璀璨、多彩多姿的人生。我真想获得我所真正想要追求的成功!”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做出这项承诺,那么请让我来鼓励你“现在就马上去行动吧”!

多几套本事多几分竞争力

很多年轻人在初入社会之时,斗志高昂,意气风发,仿佛只要他愿意,一伸手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成功抓在手里一样。既然有这种心态,那么他们肯定是有“先进武器”随身携带。然而细一追问,原来他们所倚仗的武器,也不过是一张大学毕业证和其他几种或有用或没用的证书而已。这些东西,当然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些“装备”,但在现实应用中,其象征意义恐怕要大于实际意义。

现在的社会崇尚务实精神,光有镀金的文凭和证书是完全不能行的,你必须拿出实打实的真本领来,人们所看重的,并且你也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是你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学历。

杰克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财务、会计等课程门门优秀,投资银行很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他也希望参加几家投资银行的面试,但他却接连失败了。在学校,他确实是位屈指可数的优等生,但不知为什么偏偏在面试时怯场,哈佛的口才培养看来没有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就连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都录用到二流企业,也没有录用他。最后在他准备的面试公司名单上,只剩下了一家小城市的公司。由于连续的挫折,杰克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他想,自己的大学时代就是在这个城市的近郊度过的,回到这里不是也很好吗?

面试开始后,杰克感到这次面试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好气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人,而且毕业于与母校有密切关系的大学,所以谈起来非常融洽,他想,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

哪知这时考官发问了:“你想来我们公司的动机是什么?”

说实话,他本来就没想到会到这最后一家候选公司面试,所以准备很不充分,对该公司的内部情况一无所知。慌乱之中他只能把自己有关投资银行的知识拿出来应付场面,这样他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席话说完,考官默默地站起来,打开房门,做出一个请走人的手势:“对不起,我们公司可不是投资银行,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打算成为投资银行。不过你的发言还真让我吃了一惊。迄今为止把我们与投资银行搞混的人你还是第一个。请记住,我们公司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么从哈佛毕业的?”走出面试房间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位考官的话还在杰克耳边回荡。

类似杰克这样遭遇的哈佛毕业生不少,他们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但绝对不是如人们想象的是凭了哈佛的毕业证书,就能一出手即成功,并且在以后也“混”得很好。

所以,无论对于任何人,不管你是毕业于名牌大学,或者是手持各种镀金证书,这些都只是类似于古代文人佩剑的外在标志。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你必须要在收起招牌之后,能够表现出应对现实业务的非凡能力。手中多几件“兵器”,这在任何时候都会是好事!

不可轻视的第二职业

下班后重返课堂,业余时间出入“充电”场所,这是许多城市白领的“第二职业”。

据一项调查显示,约有六成以上的年轻人在业余时间选择了“再学习”。对一个人来说,从终身的角度出发,“充电”也是一项不断完善自身、逐渐适应社会的个人工程。那么,对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业余时间“充电”该如何筹划呢?

◎选择高效的“充电”方式

目前社会上提供“充电”的学校和培训部门多如牛毛,有教育部门办的业余大学,有社会力量办的技术学校,也有个人出资办的培训机构,还有自学考试辅导班等等,而且内容应有尽有课程都面向市场。这种多元的进修机构,为“充电”带来了方便,选择性也大为加强。

但对个人而言,还得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单位允许,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大多数情况下,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参加“充电”是目前许多业余进修学校提供的主要方式。如果时间不允许,那么选择自学考试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化零为整的办法。这种方式学习时间自由,灵活方便,但相对来说学习难度增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业余“充电”的时间、地点会有局限性,但由于社会教育提供面的扩大,或许这并不难解决。

在目前自我“充电”强调通用性和工具性,也是很自然和适时的。电脑和外语,被人称为跨入新世纪的“通行证”,这两种“工具性”学科在当今和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计算机风靡社会的速度之快,介入人们工作、生活的范围之广,出乎人的意料,尤其是上网冲浪和信息下载让人感到世界在变大也在变小,因此,学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方法,这是现代年轻人生存所必须掌握的。另外,与国际交流的频率与密度的增大,学一点外语也是年轻人应当走的一道“坎”,因此,年轻人把眼光放远,应当把计算机操作在手里,把外语练在口中,成为“世界公民”。

◎储备尽可能多的能量

任何一项“充电”总有局限性,光依赖培训机构,或仅仅从培训机构获得新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培训教育,内容往往会滞后而授课范围有限。所以,在参加集体式的“充电”之余,挤出时间为自己开“小灶”,即在接受社会培训的同时,注重自我更新和自我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有一位白领男士说得好:课堂“充电”是“高压电”,能更集中;而在家学习,犹如是“变电站”,输电及时。从长远看,更需要个人理性地、长久地、不间断地学习,这个学习知识的“小灶”即使到了多媒体传授的“电脑堡”盛行阶段,也是不能丢弃的。

“充电”是一种长远的人生准备,是精力、时间、金钱的投资性付出,是一种提高型的输入。对年轻人来说,“充电”与赚钱从长远看并不矛盾,但在具体进行中也许会有冲突。遇到这种矛盾,要看具体情况,既不必采取放弃赚大钱的机会而上学去“充电”,也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迟迟不落实“充电”的计划。因为,一旦“充电”成功,毕竟像储蓄一样,有了“准备金”后的发展将会制造更大的赢机。

“充电”,最好既同社会需求相适应,同时也与自己兴趣相一致。这样所获得的“充电”效率和生活乐趣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