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团结友爱
47724100000006

第6章 体恤爱民仁心仁德(6)

后来,魏源在兴化县处理事情极为顺利,凡是“魏老爷”发令要做的事情,无不按时完成。他发动百姓趁冬季水枯之便,疏通河道,沿河堤植柳,兴修水利。魏源为了永久性地解决启坝问题,他深入调查,亲临第一线,指挥河堤重建工程,保障了兴化县等下河七县人民的安居乐业,人民咸颂其德,匾额楹联,诗词颂赋,云涌而至。其中有“时方浑噩,公己研求。卓彼先觉,如有隐忧。牛刀初试,砥柱中流。淮扬保障,千载寡俦”的话,对魏源的肯定,是贴切的。

在魏源身上,人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用大半生时间求取功名的魏源,看到了一个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的魏源,看到了一个正直的读书人,也看到了一个封建时代基层官员的为民谋福祉的形象。

翁同和赈济灾民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

1893年7月,北京地区连降暴雨。积水造成了全城严重的交通堵塞,在长安街上,大水已经淹到了行人的膝盖,车辆无法行驶,在天安门内也能听到湍急的水流声。大雨造成了许多民房的倒塌,死伤人数不断上升。到了7月中旬,永定河突然决口,洪水在京郊地区泛滥成灾,许多村庄淹没在波涛之中,死伤民众不计其数。

翁同和当时在户部(户部是当时管理全国人口和钱粮的国家机构)任职。他所住的京城东单头条胡同内,墙倒屋漏,十分危险,但他顾不上安顿自己,他心中挂念着京城内外的老百姓。使他感到气愤的是,尽管灾情严重,可许多官员们还在一个劲地筹办慈禧太后的大寿庆典。

一天,朝廷通知他到关防公所议事,讨论慈禧太后庆典经棚牌楼图样,他生气地说:“水灾如此严重,你们却还在大兴土木,连老天爷也要警告了!”说完,他便带着一批官员到京郊去了解灾情。他走村串户,劳累奔波了一个多月。在感染严重痢疾的情况下,他拄着拐杖,让侄孙搀扶着涉水前往灾情最重的高碑店、张家湾、海淀、长辛店等地察看。他每到一处,总是先仔细地察看救济灾民的粥厂。有一次,当他看到一个粥厂的粥锅里米粥太稀时,立即指示增加米量。他看到一群群失去亲人、孤苦伶仃的孩子和衣不遮体、头上扎着花白细辫的老人和妇女跪在地上向他叩头呼喊:“大老爷,救救我们吧!”平日性格刚强的他,竟止不住流下伤心的泪水。“千里波涛孤枕上,万家饥馑(jǐn)梦魂中”,他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没有顾上休息,又带着民工前往通州粮仓领米赈(zhèn)济灾民去了。

管理通州粮仓的官员许某,平时管理不善,致使大批粮食霉烂,亏蚀严重。更为恶劣的是,暴雨期间,他不仅不带领老百姓救灾,反而跑回京城操办女儿的婚嫁。由于大雨袭来时粮仓无人看管,致使大部分仓米受潮。许某本人担心被追究责任,在接到朝廷要他拨米赈灾的命令后,居然打算以次充好,趁机将这批受潮变霉的仓米抛出去。

翁同和来到粮仓了解到实情后,极感震惊,他严厉地斥责许某说:“你身为管仓人员,擅离职守,致使仓米受淋,该当何罪!你又拿这些腐烂变质的粮食去敷衍老百姓,良心何在?看来你是吃了豹子胆了!”许某生怕丢掉乌纱帽,更怕杀头,连忙改口同意换发粟米、高粱。但粟米和高粱根本不在通州,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运来,加上道路被洪水冲垮,交通十分困难。远水解不了近渴,京郊数10万灾民正嗷嗷待哺。时间不容再拖,翁同和情急之下,立即打电报给天津的李鸿章,让李用小火轮将天津的大米火速运到通州,救济灾民。李鸿章接到电报后,连夜派人将大米运来了。由于翁同和的努力,赈济京郊灾民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林肯解放黑奴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列宁

林肯出生在一个垦荒者的家庭,家庭的贫寒使他有机会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的下层。他在青年时代曾当过木工、水手、店员,还做过邮电工作。在他当水手的时候,有一次曾经沿着密西西比河向南航行,他站在甲板上,看到了生活在南方的黑人是怎样在白人的皮鞭下生活的情景。有一次,林肯的船到了新奥尔良(在美国的南部,是密西西比河入海的地方),林肯和他的几个同伴一起到岸上去,他们路过奴隶市场时,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白人和许许多多的黑人,白人们有的手中拿着烧红了的烙(lào)铁,有的挥动着滴着鲜血的皮鞭,残酷地折磨和侮辱着那些可怜的黑奴们。有的黑奴被折磨得死过去了。林肯再也看不下去,他对他的同伴们说:“太可耻了,等有一天我有了机会,要彻底地推翻这极不平等的制度,解救这些黑奴!”

后来,由于堪萨斯的流血斗争,美国诞生了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的组织,这就是共和党,林肯也加入了这个组织。在这个组织内,林肯高举着废除奴隶制的旗帜,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1860年,林肯被推选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林肯大力宣传他的政治主张,许多人都赞成他的意见。大选的结果,林肯获胜,他当上了美国的第16任总统。

在林肯当选总统之前,美国的政权长期控制在南方种植园主的手中,而种植园主是竭力主张维护奴隶制度的,所以在林肯宣誓就任总统之前,南方的种植园主们就阴谋策划了叛乱。1861年,南方各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建立了一个新的“美利坚联邦”,他们还推出大种植园主戴维斯当“总统”,并在这年的4月间,不宣而战,向政府军把守的萨姆特要塞进攻。林肯在他刚刚就职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他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决心丝毫没有改变,林肯很快宣布了对南方的战争。

在战争的初期,由于林肯还幻想和奴隶主们达成暂时的妥协,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南方的叛军,钻了林肯的空子,乘机大举进攻,取得了节节的胜利,差点攻破了首都华盛顿。人们开始对政府不满,喊出了“清除反革命分子”、“立即解放黑奴”、“把土地分给农民”等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正好打中了林肯政府的要害;与此同时,在南方的黑奴也纷纷逃离,自发地组织起了反抗种植园主的斗争,北方的黑人们也自动地组织起了“解放联盟”。

人民的行动唤醒了林肯,他对大家说:“我们在战场上的情况越来越糟,差不多快输完最后一张牌了。现在必须改变策略,否则,全局就得输光。为了这个,我决定采取解放黑人的政策!”

1862年9月22日这一天,林肯主持了内阁会议,他在会议上声音洪亮地宣读他经过多次修改过的《解放黑奴宣言》,宣言说,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参加叛乱的各州种植园的奴隶,都被认为是自由人。他们有在陆军和舰队里服兵役的权利。

林肯的这一宣言代表了人民的心声,第二天早晨,在总统官邸(dǐ)的前面站满了前来庆祝的人群。他们奏起了雄壮的乐曲,尽情地歌唱。林肯即兴演讲,他说:“现在是全国和全世界对宣言作出判断、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战士们正在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取这个国家未来的幸福和繁荣昌盛。我希望战士们支持我,和我站在一起!”

1863年1月1日,第二个《解放黑奴宣言》(也就是《最后解放宣言》)正式颁布,人们奔走相告,通宵达旦地举行集会,尽情地唱歌、跳舞,以此表达他们欢乐的感情。这一天,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作“伟大的日子”。

人民的支持变成了伟大的力量,南北战争的形势很快发生了扭转,1865年4月,南军终于投降了。南北战争被称为继独立战争以后的美国的第二次革命。林肯作为黑人奴隶解放的象征,受到了人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