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47723400000018

第18章

泰豆把造父带到院子里,然后就把木桩子埋在院子里的地上,每根大桩的横截面,仅仅能容下一只脚,每隔一步的距离设置下一根木桩,一根根木桩排成一条路。泰豆在木桩路上快步行走,反复走了好几次,一次都没从木桩上跌下来。

泰豆让徒弟也学习在木桩上走,造父跟随着泰豆学在木桩上行走,三天时间,就把泰豆的行走技巧全部学会了。

泰豆感到很惊讶,他说:“你真是很聪明!学习得多么快啊!‘’

造父说:“学走木桩,与学驾车有什么关系呢?”

泰豆说:“刚才你走木桩,得力于脚,脚又顺应心的指挥。把这个道理推广到驾车上来,使马缰绳和马嚼子协调一致,让车子走得平稳,通过对马嚼子的控制使马车的快慢速度适中。正确的法则在心中,控制马拉车的节奏由手来掌握。这样,内心懂得驾车的法则,对外又能适应马的脾气,因此就能做到进退如同木匠的墨线一样笔直,转弯就能合乎圆规矩尺的要求;上道跑远路,力气也用不完。这样,你就能掌握驾车技术!”

造父问:“这就能成为最好的驾车手了吗?”

泰豆解释说:“你要牢牢记住,马嚼子、马缰绳、手和心之间的关系是:让马嚼子、马缰绳的控制和手的操纵协调一致,手的操纵又顺应着心的指挥,这样就可以不用跟睛看,不用鞭子赶,心里悠闲自得,身体端正不歪,6匹马的缰绳有条不紊,24只马蹄踏在路上不出差错。做到这样,车轮和马蹄不论到达什么样的地方,无论是崎岖的山路还是平坦的原野,都是一样的,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危险了。这就是我全部的驾车技术!”

后来,造父果然成了周穆王最优秀的驾车手。

【教子有方】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只要基本功扎实,做事情便能得心应手,学习知识更是如此。十四盐【原文】

风料峭,雨廉纤。夜愁种种,春思厌厌。水痕霜后没,山色雨中添。姑去尽留云母粉,①客来只醉水晶盐。②月转书楼莲漏数声催晓箭,风生绣阁檀香一缕透香帘。

蜗篆壁,雀驯檐。一端绵绮,三尺素缣。骄阳红烁石,密雪白堆盐。清霜冷透鸳鸯瓦,落月斜穿翡翠帘。舞剑孙娘珮声袅袅知腰软,③辨琴蔡女弦韵悠悠觉指纤。④摇画扇,卷珠帘。九重蜡炬,万轴牙签。落花狂蝶绕,飞絮游蜂黏。看经老子头斜秃,刺绣佳人指露肩。秋老风寒乱飘红叶满山路,夜深雪急故伴绿梅穿户檐。

【注释】

①云母:矿石名。

②水晶盐:透明如水晶的盐。

③舞剑孙娘:即公孙大娘。唐朝开元年间,玄宗设教坊于宫廷,公孙大娘为其中著名舞伎,以舞西河剑器浑脱舞著名。

④辨琴蔡女:蔡女即蔡文姬,东汉末女诗人,妙解音律,相传《胡笳十八拍》为她所作。伤仲永抚州金溪有一户方姓人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一家人加起来也不认识几个字,后来他们生了个小孩,名叫方仲永。

到方仲永5岁那年,他忽然哭着闹着要笔墨纸砚。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就到附近读书人家去借来一套。

仲永趴在饭桌上,铺开大纸,挥笔写下了四句诗,还在下面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诗的大意是孝养父母和维护宗族。一家人看得目瞪口呆,连忙请来一个乡下秀才。

秀才将信将疑,又随便指着屋里一件东西,叫仲永当场赋诗。仲永歪着小脑袋想了想,便饱蘸浓墨,挥手立就,而且诗句贴切,文气畅通。

这一来,神童的名声便在四乡播扬开来。乡里人都想见识一下神童,于是他家经常是车马盈门。

有些富豪人家重金迎请。让他当堂赋诗。他的父亲见有利可图,就成天带着仲永走街串巷,到处表演,没有让他再去读书。

王安石在京城做官,很早就听说了仲永的事。

有一年,他回到娘舅家,看见仲永已经有十二三岁了。王安石很感兴趣,便叫他即景赋诗。仲永搔了许久脑勺,才勉强写出一首,与从前相比,显然逊色了不少。

又过了七八年,王安石再次回到娘舅家,顺便问到仲永,娘舅对他说仲永已经不会作诗了,而且现在也不作了。王安石听到后,感到很惋惜。

【教子有方】

天资只是给儿童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和本人的,艮苦努力,任何天才都是不能成功的。十五咸【原文】

红罗帐,黑石函。琴横徽轸,①乐奏英咸。②花香蜂竞采,泥暖燕争衔。塞上寒霜迟寄袄,江头斜日促归帆。陇上梅开寄赠故人犹可折,阶前草长丁宁童子不须芟。③飘舞袖,脱征衫。风清月白,河淡海咸,断碑凝土蚀,古镜被尘缄。凛凛清霜寒橘柚,巉巉细雨暗松杉。供韭林宗夜向灯前冒雨翦,④思莼张翰归来江上挂风帆。⑤樊迟圃,⑥傅说岩。⑦一川花柳,千里松杉。云峰形突兀,石壁势岩尨。野店黄鸡声喔喔,屋梁紫燕语喃喃。炉上酒香对月几回频举盏,案前书满临风一笑却开缄。

【注释】

①徽轸:徽即琴徽,系弦之绳,又指琴面上指示音节的标志,轸是弦乐器上转动弦线的轴。

②英咸:优异杰出为英,祥和为咸。

③芟:割。

④供韭林宗:指汉郭林宗,一日雨夜,友人来访,他冒雨到自种的畦圃中剪韭,以作汤饼待客。

⑤思莼张翰:晋朝张翰在京都时,见莼菜而兴思乡之情,因此辞官回家。

⑥樊迟圃:樊迟是孔子的学生,曾问孔子学圃(种菜)之事,孔子因此斥责他。

⑦傅说岩:商王武丁之相傅说被任用前曾在傅岩地方为奴筑墙。

束家养猫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个姓束的人家特别喜欢养猫。束家养的猫,有黑的,有白的,有黄的,有花的……共计100多只,真可称得上品种繁多,应有尽有。

俗话说得好,一物降一物。猫的本能就是捕捉老鼠。自从束家养猫以后,家里的老鼠被消灭了,不仅如此,连左邻右舍的老鼠也几乎被捕捉光了。

老鼠没有了,猫也就没有吃的了,它们常常饿得大声惨叫。束家主人看见它们一个个饿得瘦骨嶙峋的样子,听见它们哀哀的叫声,心里很难受,于是就每天到集市上买肉喂猫。

大猫生小猫,小猫长大后又生小猫,子子孙孙不断繁衍,老猫也都渐渐死去。剩下的猫的后代失去了捕捉老鼠的本能改为吃肉了,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老鼠。它们饿了就号叫,号叫了主人就能给肉吃。它们吃饱了,有的去晒太阳,有的烤火炉,有的躺在热乎乎的炕上,都懒懒散散、舒舒服服地待着。

老鼠们知道束家养了自己的天敌,都辗转相告。纷纷逃窜。它们逃到了城南,就在那里安营扎寨,住下来了,于是城南家家都闹起了鼠灾。粮食袋子被咬破了,衣服也被咬坏了。厨房的碗筷被弄得乱七八糟,墙上被掏出了许多鼠洞,洞里洞外,到处都是鼠粪。

在一个书生的家里,老鼠成群结队地跑出来。有一只老鼠掉到一个大瓮里,大瓮肚大口小,又光又滑,老鼠爬不出来,急得“吱吱”叫。

这个书生得知束家养了很多猫,赶忙从束家借来一只猫,放在大瓮上,让它去捉老鼠。这只猫从来没有见过老鼠,它看见老鼠的怪样子,听到老鼠的吱吱叫声。认为老鼠是个怪物,它沿着瓮口边慢慢地踱着步子,不敢跳下去捕捉。书生一气之下,把它推到瓮里。猫很害怕,对着老鼠大叫起来。过了好长时间,老鼠估摸着猫也没有别的本领。就咬了一下猫的脚,试试猫有什么反应。谁知那只猫竟然用尽全身力气,奋力一跳,从瓮里跳了出来,夹着尾巴逃跑了。

【教子有方】

天赋再好,如果不加以锻炼和学习,也会退化,成为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