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一定要读的亲情感恩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47721800000041

第41章

农闲时,她和别人一起收过槐米,柳条,也推销过草帽,黄豆。后来,她听人说泗水的苹果便宜,她又跟着村里的大伯去泗水贩水果。每天晚饭后拉着地排车上路,天亮时赶到苹果园,装上车就往回赶。壮年男子拉一排车,她也拉一排车。在路上,别人都吃苹果解渴,她却一个也舍不得吃,连烂了点的也留下给继父,爷爷,奶奶吃,四哥申建华看到的仅14岁的妹妹如此艰辛,心中实在过意不去。他决定退学参军,留下来帮妹妹。

小春玲却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劝慰哥哥道:“我最羡慕的是军人,留在家里又有什么出息呢?你放心去吧,家里的困难我能顶住。”

经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劝说,继父终于同意了。

四哥去部队那天,小春玲从口袋掏出一大把皱巴巴的零钱塞到哥哥手里:“哥哥,这是80多元钱,是俺省下来的,你留着零用,到部队后你好好干,争取当个军官回来。”申建华的眼睛湿润了。

1997年春节,是小春玲最快乐的一个春节。除了四哥在部队外,三个哥哥都回来了,并且三个哥哥都为小妹准备了新年礼物。大哥带给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给了她一条红围巾,就连三哥也给她买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着礼物从里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着笑着,此时的她又恢复了孩子的天性,那么天真活泼。

小春玲喜悦的神情让全家为之动容,继父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你们三个哥哥做得对!玲玲太苦了,以后你们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小妹。”

我们永远爱着你——亲情小妹

在繁忙的农活中,春玲始终不忘给继父治病,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远,她也带着继父去。苍天不负有心人,继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转,有时还可以拄着拐杖挪步。哥哥们也是学业有成。大哥申建国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四哥申建华在部队入了党,并被提拔为班长。

1997年9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顺利过关,被山东中医学院录取。

1998年3月,奶奶突然重病,临终前,老人紧紧抓住小春玲的手艰难地说:“玲儿,奶奶这辈子不亏,有你这么个好孙女,奶奶真舍不得人呀!”说着老人颤抖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玉手镯递给春玲,春玲迟疑着没接。爷爷说:玲儿,这是奶奶原本留给你长嫂的,可奶奶想,这个手镯最该给你,你就满足了奶奶的心愿吧!春玲含泪接过了手镯,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后,四哥来信了,说他原准备考军校,可知道奶奶去世后,家里又用了不少钱,他决定放弃。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马上找人给哥哥去信劝说,并寄去了200元钱,让哥哥买学习资料。她说:“哥哥,考军校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可千万别为了眼前的困难而耽误了一生啊!”就在春玲想着法了鼓励四哥时,出走了几年的母亲突然来信了,原来,母亲离家出走时就偷偷开了个假离婚证明,后来去了平阳县,找了一个做食品加工的老板做丈夫,生活还算可以。她从别人口中得知女儿这几年受的苦难,心里充满了愧疚。母亲来信想让女儿也去平阳县跟着她过,还允诺给小春玲找一个好婆家。读着母亲的信,春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恨母亲的无情,可那毕竟是自已的亲生母亲啊!她多想扑到母亲的怀里好好地哭一场,多想跟着母亲过一个正常女孩无忧的生活。可她怎能舍弃这个家,这个家虽穷,但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爱她啊!

善良的继父看出了她的忧愁,劝她道:“玲儿,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这么苦,会拖累你一辈子的,爹也于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双膝跪在继父的床前:“爹,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万别赶俺走。”春玲让人代笔给母亲写了一封回信,拒绝了母亲的要求。

她一如既往地为这个家操持着。为了给四哥多筹点钱买学习资料,1998年8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卖血。在她的再三请求下,医生一次为她抽了300CC血,原本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她此时更加虚弱。她强打起精神去邮局汇钱。

没想到,过马路时一恍惚,她被一辆满载着钢筋的大卡车挂倒,沉重的车轮从她身上轧过——噩耗传来,爷爷承受不住打击,病倒在床上,继父四度昏厥过去。

三哥申建文是第一个知道消息赶到家的,他扑到在妹妹的遗体前,哭昏了过去。

二哥申建军接到电报后,在火车上两天没吃没喝,哭着从上海站着回到家乡。

远在西安的读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国闻讯失声痛哭,他实在抽不出空回家奔丧,流着泪为小妹发来唁电:亲情小妹,你用母亲般的胸怀挑起一个沉重的家;至爱小妹,你用脆弱的双肩撑起一片希望,我们永远爱着你——亲情小妹。

刚刚收到桂林陆军学院录取通知书的申建华同时收到了妹妹的噩耗,他当场晕倒在训练场上。他也匆忙赶回了家乡。

按当地的风俗,未成年的人死后不仅不能举行葬礼,就连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

小春玲到继父家四年,除了改姓,连户口也没来得及报,所以,她还不能算村里的人。可村里的长辈们深深地被这个“亲情义女”的大仁大义感动,不仅破例为她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而且还在祖宗的“老林”为她选择了一块坟地。老人们流着泪说:这么好的闺女,死了再不能让她受屈了。

曾经采访过申春玲的山东省女作家刘红也赶来参加了葬礼,并为她撰写了祭文:

你,宛如山涧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边的一抹云霞,

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双肩担起满腔挚情,幼小的心灵托起一个完整的家,年轻的岁月,本应如诗如画,如丝如缕,可是你的面前却堆满了太多的艰辛和沉重,一个毫无血缘的家,演绎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真情;一个小小的你,虽不惊天地,泣鬼神,可又让许多天下人为这动情。

你走了,走得那么轻,那么轻,轻得像天边那朵云——你留下的情又是那么重,那么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沿街乞讨的老军人。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和一哥们又坐在那个小饭馆里推杯换盏。不是吃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饭店小老板也拎杯啤酒坐我们俩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在我们要第二盘水爆肚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饭店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小饭馆的小老板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得有80岁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得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网上曝光的照片

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一屉小老板引以为荣的烧麦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小老板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醋,有芥末,想用随便。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惊,斑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献给最可爱的人!

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1955年授衔时的少将。我也对近现代军史很感兴趣,这也是我们俩能成为好朋友的一个基础。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的,老人喃喃地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仨唠唠。老人说不用不用,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爷子,你参过军?”

“是呀是呀,当了七年兵哩。”

“您老是哪里人?”

“安徽金寨的。”

“哪年入伍呀?”

“1946年,就是日本投降的第二年”

“您参加的是哪支部队啊?”

“新四军六师,就是后来的华野六纵。”

“您还记得你们纵队司令是谁吗?”

“王必成啊,打仗是好手啊。”

老人语言含糊不清地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一支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孟良崮上,张灵甫被这支部队击毙,使该纵队一战成名。

我们给老人夹菜,倒酒,继续我们的话题。

“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是呀是呀,美国人的飞机厉害呀,我就是在朝鲜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那您参军七年应该是干部了,怎么是复员呢?”

“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干部。”

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

“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腿。

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得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那是一张村委会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村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村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政府协助云云。村委会的大印红得刺眼。

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饭店老板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地对老人说:“爷们,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饭馆开一天,您就……”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

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不要钱呢?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是当过七年兵的,我怎么能……呢?”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