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一本书读懂24种互联网思维
47721500000040

第40章 连接思维(2)

2.可口可乐手机App:CHOCK

透过电视广告与手机互动,与用户做贴近的新型互动体验。

用户下载此款App到手机后,在指定的“可口可乐”沙滩电视广告播出时开启App。当广告画面中出现“可口可乐”瓶盖,且手机出现震动的同时,挥动手机去抓取电视画面中的瓶盖,每次最多可捕捉到3个,广告结束时,就可以在手机App中揭晓奖品结果,奖品都是重量级的,如汽车之类的,吸引力很大。

此款App品牌营销创意也成了可口可乐攻破传统电视广告与线下用户互动的难题。

3.宜家手机App:定制自己的家

这是款可让用户自定义家具布局的App,用户可以创建并分享自己中意的布局,同时可参与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布局,宜家还会对这些优秀创作者进行奖励,利用个性化定制营销来达成传播效果,对线下实体店来说,App往往不是最好的销售工具,但是往往是弥补线下体验短板的工具,通过App打通会员营销、体验与服务体系。

任意一款较创意的App都离不开这些元素,好奇、自负、懒惰、嫉妒、善良、健康、分享、娱乐、贪食、虚荣、愤怒等。针对每个需求点都可以创作很多的App,创意成败的关键在于与产品的贴近程度,适合自己公司和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才是最好的。

O2O:线上+线下

Online,在线。

Offline,离线。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构与在线的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线上,又可涉及线下,就可通称为O2O。

阿里巴巴官方表示,在2014年3月8日当天,全国会有37家百货商场、230家KTV、288家影院、800家餐厅会在手机淘宝上甩出3.8折或是3.8元的优惠券、代金券。

马云“免费请全国人民吃喝玩乐”,是为了增加O2O触点和数据采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终端消费者不只是一个购物的人,实际上他/她的各种购物、生活行为,都是可被记录与追踪的,这就是移动时代人的数据化。通过“多点触控”,阿里得以掌握每一个终端用户的消费行为,并将之上传至大数据平台,进行集中处理。

通过云计算和数据处理,阿里能够根据用户打上不同的标签,最简单的是地理位置、年龄性别、职业特征等标签,而分析处理后还可以有更多高级标签,如“轻熟女”“月光族”等等。

根据这些定义了不同用户行为的标签,阿里可以推送不同的内容,可以是商品,可以是服务,也可以是资讯,还可以是广告。当然,这些内容全都是数据。

每天天黑出摊、天亮收档,顶着油烟、躲着城管,像众多经营路边烧烤的小摊贩一样,创业者阿虎虽然辛勤劳动,但生意依旧每况愈下,作为阿虎朋友的王铭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种传统小生意的经营模式可以怎么改变呢?其他城市用微信订餐的案例给了他启发,于是在半年前他建议阿虎烧烤上线了微信订餐平台,随后暴增的订单数量让王铭卫相信,O2O模式蕴含着无限商机。

电商与实体店铺的结合,打造成今天所谓的“O2O模式”,已经成为2014年讨论的重点。上海翼码总裁张波认为 O2O有四种模式:

1.Online to Offline模式: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商品或服务

这个模式目前非常常见,3年前我参与中移动积分商城和麦当劳项目上线,到2年前参与麦当劳淘宝旗舰店,再到去年开始兴起的生活服务类团购,无一不是在线上完成交易,线下用户消费体验服务,其中还搞出送礼的衍生模式,再加上去年李开复大师振臂一呼团购是很小的O2O,于是乎,这个模式一直被O2O搞成主流,以为O2O就是这个模式开始的,然后有人再把10年前的携程等模式重新对应,都自称10年前就开始搞O2O了。

2.Offline to Online模式:线下营销到线上完成商品交易

这个模式,其实在日韩早就流行,2005年炒过一段时间,但当时智能手机没有起来,直到这几年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拍码模式兴起,很多企业通过在线下做营销(比如,刚刚举的1号店例子,在地铁挂带二维码的广告)在线上实现交易,这也是O2O模式,但由于这几年兴起,没有像第一个模式那样去找10年前的鼻祖。

3.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模式:线下营销到线上商品交易,然后再到线下消费体验商品或服务

其实我最早接触的O2O是这个模式,运营商为留在手机客户在每个时间段会搞营销,而且很多营销在线下触发,线上完成交易,然后客户到线下消费体验,比如年初搞“预存话费100送价值60的金龙鱼油”,到了2月14日搞“办情侣套餐送电影票”,8月份搞“校园新生开卡送×××”等等,这个模式在线下触发,然后在线上完成交易,运营商把营销的东东通过线上发给手机客户。手机客户再到线下完成消费体验。

4.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模式:线上交易或营销到线下消费体验商品或服务再到线上交易或营销

这个模式的业务类型,目前不多,如果有也是很牵强的,但它一定存在。比如你玩一款网游,该游戏的道具有麦当劳某套餐,然后你在游戏中买了麦当劳道具,该游戏让你在线下的麦当劳实体店吃完该套餐,然后回到线上玩这款网游,的确线上那个麦当劳道具也已经被使用了,而且你在线上角色的能力大增。这难道不是O2O的模式,当然是!

随处可见的二维码

二维码随处可见:在杂志里、商务名片上、以及T恤衫上,甚至在海报和公告牌上也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更不用说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里的展览上了。显而易见,这类所谓的二维码(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现如今已随处可见,它采取小小的正方形图案,看起来就像用立体表现的传统条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丰田公司(Toyota)的一家子公司为了追踪汽车配件而发明了二维码。2002年,二维码技术在日本开始商业应用,2003年二维码在韩国商业应用。日韩在全球范围都是二维码应用最早且最成功的国家。2006年中国移动率先在国内推出二维码业务,通过手机上网的WAP方式应用二维码业务。

在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二维码成为热门关键词和大会亮点。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大会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二维码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和O2O的关键入口。二维码的后端可以蕴藏丰富的网络资讯,通过摄像头拍摄二维码就可以把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连接起来。

二维码是一把数据钥匙,人们通过那一张黑白相间的图形能够快速地获取到大量的数据信息。

二维码应用根据业务形态不同可分为被读类和主读类两大类。

1.被读类业务

平台将二维码通过彩信发到用户手机上,用户持手机到现场,通过二维码机具扫描手机进行内容识别。应用方将业务信息加密、编制成二维码图像后,通过短信或彩信的方式将二维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用户使用时通过设在服务网点的专用识读设备对移动终端上的二维码图像进行识读认证,作为交易或身份识别的凭证来支撑各种应用。

2.主读类业务

用户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客户端,使用手机拍摄并识别媒体、报纸等上面印刷的二维码图片,获取二维码所存储内容并触发相关应用。用户利用手机拍摄包含特定信息的二维码图像,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解码后触发手机上网、名片识读、拨打电话等多种关联操作,以此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自动识别软件加速二维码在国内应用和大规模普及,为大量企业、媒体、商户提供二维码线下入口,二维码应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爆发性增长。

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的三大入口之一(其他两个是搜索和菜单),对于企业而言,则是企业营销的三大出口之一(其他两个是电话和网址),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应用二维码上网,企业也认识到二维码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维码旨在解决移动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移动互联网应用落地。我们看到现在二维码的应用已经很多,包括二维码购物、二维码查询,传情(文字、图片、视频、声音)、二维码寻宝、二维码看电影、二维码签到等。

在未来,二维码能做更多,比如匆忙上班的路上拿出手机拍个二维码,回到办公室前美味的早餐已等在桌上;下班回家,链接手机二维码,便能在家中试穿最新上市的时尚服饰;出外旅行不再需要导游,拍下二维码便能穿越时空,感受动态现场讲解……

目前,二维码在个人、企业和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行业应用的最核心业务就是防伪,在烟酒、食品、药品、证照等领域应用较多;而企业应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营销,企业将二维码实施于各种媒介,作为与消费者沟通互动的通道。

中午的时候,人流量和销售量总是很低,于是韩国Emart超市别出心裁,在户外设置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QR二维码装置,正常情况下,一天中的其他时段扫描不出这个QR二维码链接,只有在正午时分,当阳光照射到它上面产生相应投影后,这个QR二维码才会正常显现。而此时用智能手机扫描这个QR二维码,可获得超市的优惠券,如果在线购买了商品,只需等超市物流人员送到用户方便的地址即可。

在二维码应用的初期,更多的是国际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率先采用二维码,例如,宝洁公司就借助二维码获得了很好的品牌体验,在促销活动中利用二维码获得了很好的促销效果;二维码的广告首先也都是出现在大品牌企业的广告中。“二维码作为大企业的品牌入口,可以实现品牌关怀,加深品牌认知和偏好,还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