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感到特别孤独呢?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比起儿童和青少年,青年人更容易陷入孤独感的包围之中,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孤独的感受会更多。“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人那样深陷于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因为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伴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的注意力从外部世界逐渐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发现了一个新奇、纷繁复杂的“世界”,他们既为自己生理上的变化而感到惶惑和恐惧,又为心理上的“成熟”而兴奋和焦急。他们渴望在同学中间成为受欢迎的人,渴望在父母和老师面前得到应有的平等、尊重和信任,渴望和别人进行探讨和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他们开始想摆脱父母的监护,追求自我独立。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在强大、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显得是那样的软弱无力和不堪一击,更由于他们的闭锁心理,使人们难以了解到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从而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理解,这使得他们将自己的内心封存起来,陷入迷惘、痛苦和孤独之中。
那么,青春期的孤独会给青少年带来什么危害呢?虽然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孤独,但青少年由于社会经验少,适应能力差,受到挫折易烦躁郁闷,如果长期处于孤独中,会表现出:高频率地产生焦虑、傲慢、与环境格格不入、烦躁不安等恶劣情绪,进而导致封闭,积郁成疾,性格改变,产生精神障碍。
但如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样,孤独也有积极的一面:
首先,青春期的孤独是心理成熟的一种标志,它可以使一个人把自己的兴趣从对外界事物的关注转移到自我身上,有利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孤独像水中的沙子,清洗和沉淀人的思绪,使人们能反思自身,获得对自我和世界的领悟。
其次,青春期的孤独有助于一个人静下心来反省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行为的动机,使自己在做每件事之前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也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
再次,青春期的孤独可以加深与他人的沟通,交一些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朋友。因为在年少的团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十分广泛,大家都是朋友,但是真心朋友或许没有几个。而现在,经过孤独的历练,你可能会因为更了解自己而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朋友,从而产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需要。
尽管孤独代表一种成熟,但是还应该看到,孤独毕竟意味着离群索居,总会给人带来心情的沉重与压抑,所以,青少年不仅要学会固守孤独,更要学会从孤独中走出来。如何走出青春期的孤独呢?
第一,积极主动去接近别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也许他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些开导都会使青少年感到心里温暖。要想别人接纳自己,就要改变自己,使别人愿意接近自己,和自己做朋友。而积极主动接近别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真诚地去关心、帮助别人。当别人学习上有疑问向你请教时,你是否认真耐心地向他讲解?同桌在课堂上突然身体不适,你是否及时向老师报告并搀扶他去医务室?女同学拎着一桶水上楼很吃力,从旁边路过的你是否走上前帮助一把?如果你经常这样做,大家肯定乐意和你做朋友。当你有困难时,他们也会“投桃报李”,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此时,你定会领悟到:“帮助别人,原来就是帮助自己”。
第二,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独立处理困难和挫折,相信自己最终能够超越自我,超越困境。
第三,保持微笑。没有人喜欢整天愁眉苦脸、悲观厌世的人,也没有人会喜欢一脸清高孤傲的人。如果你渴望友谊和朋友,你就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你自己。如果你每天都能以亲切的微笑来面对你的同学和朋友,那么别人也会微笑地面对你。因为人心就像一道门,如果我们不断叩门,它也许会打开。日本心理学家箱崎总一说:“对别人亲切正是免除自己本身孤独的第一步。”如果你再能设法找到一些共同的话题,或者主动向别人请教,僵局就很容易打破了。
第四,善于选择知心朋友。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往往容易架起同学之间友谊的桥梁。谁都有自己的课余爱好,假如你喜欢集邮,你可以在班上寻找你的“知音”。你可以带上自己的集邮册,给同伴欣赏,随时交流有关邮票的信息,这样既交流了思想,又找到了朋友,摆脱了孤独。试试吧,你一定会欣喜地发现和你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试着和他们成为朋友吧。
第五,敞开心扉,学会与人分享。分享与孤独从来就是统一的,不能截然分开。只有学会分享,才能体会到孤独的深沉,一个从来不懂得和别人分享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孤独的真正内涵。因此,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孤独,不要把它看做心理负担;同时,要勇于超越孤独,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战胜孤独。
第六,克服自卑心理,大胆和同学交往。或许你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但也有可能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所以,不要总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长处,用显微镜看自己的不足。青少年一般都很善良,并且心地单纯,没有人会因为你有某方面的不足而瞧不起你。如果你能丢掉自卑的包袱,以真诚的言行去面对同学,就能坦然自若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精神上的愉悦、祥和安抚是调节心灵深处孤独最好的良药!
事实上,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孤独,如果每个人能够对孤独多一些认识,把每一次的孤独看做是个人成熟和成长的机会,青少年就不会陷入孤独的痛苦中了。
要能够正确地理解孤独,勇敢地正视孤独!
战胜自卑,走向自信
这是美国最年轻的博导唐荣明的真实经历。小的时候,他因为自己个子小,而且觉得自己不漂亮,每一次对着镜子看的时候,感觉自己都不爱看自己。所以,他一直有一种压力,而且他觉得这种压力就像泰山压顶一样压制着他。然后几十年他就是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中成长起来的,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给他造成的心理创伤是非常大的。一直等到他到了美国之后,才慢慢调整过来的。但是,后来当他回过头来看这件事的时候,却实在有些后悔。因为一次偶然的聚会,大家说出了对他的看法。原来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小时候的他圆胖圆胖的,非常可爱,非常好看,学习成绩又好,大家都非常喜欢。可是,这25年他却生活在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回过头来,他才明白其实是自卑感在作怪。现在呢,尽管他越来越老了,但是照着镜子的时候,反倒会觉得自己其实挺帅的。朋友也觉得他蛮帅的。但事实上,他怎么可能比自己年轻的时候更帅呢?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靠的完全就是心理调整。
同样,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自卑同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
王明小时候很喜欢玩,整天与小伙伴们打成一片,也许玩是每个小孩子的天性吧!可是当他渐渐长大,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不起眼,人不高,学习又不怎么好,相貌又一般。当他拿到考试卷,同桌考了100分,他却只考了72分,于是他低下了头。与同桌相比,他觉得自己真是差得太远了。于是,自卑肆无忌惮地侵蚀着他的心灵,使他痛苦不堪。
事实上,至少有95%的人,其生活多多少少会受到自卑感的影响。数百万不能得到幸福的人,也是由于受到自卑感的严重阻碍。自卑,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自卑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感到自己无立足之地。自卑的人常常有这样的心理: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即使是会回答的问题,也很害怕答不上来,引起同学们的笑话;爸爸妈妈是下岗工人,家庭经济困难,从来没有零花钱、穿着打扮很不入时,感觉别人都瞧不起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自农村,在城市读书,害怕与人交往;碰到集体活动,总是想办法逃避开,因为觉得自己来自偏远的农村,“又土又笨”,同学们肯定看不起自己……
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呢?
1.没有成熟的自我概念
青春期的学生虽然自我意识迅速形成,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过高或过低地要求“自我”。如果自我要求过低,得过且过,当然也不知道自卑;如果自我要求过高,在现实中又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据研究,自卑的人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所以,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因为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
2.成长经历特别与童年经历有关
心理科学的研究证实,童年经历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自卑感强的人往往是有过一段特别残酷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如果在童年时期经历过挫折或遭受过重大打击,就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产生自卑心理。哲学家斯塞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3.自信心不足
自卑的人总是怀疑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差。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一味地埋怨自己没有运气,自暴自弃,丧失进取心。如果获得成功,也会觉得是一时运气好,而不是自己能力的体现。
4.自我封闭,不善于与人交往
自卑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看不起自己,经常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态和行为,从言行和仪表上不吸引人,有时甚至还引起他人的反感。所以,他们常常没有勇气主动与人交往。自卑感强的学生很少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亲戚进行心灵的沟通。
5.自视清高
表面上看起来清高的人,似乎总在追求尽善尽美,其实恰恰是在用这种孤傲的外部表现来掩盖自己十分脆弱的充满自卑的内心世界。他们认为只有拒人于千里之外,别人才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自己才不会受到别人的伤害。当他人取得成绩时,表现出非常挑剔,力求唯美的样子。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有自卑心理,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你能战胜自卑,就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那么,如何战胜自卑呢?
战胜自卑其次首先就是要承认自卑情绪人皆有之,一个人并非在每个方面都能出类拔萃,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人的位置。即使某些时候在某些方面不如意,也大可不必以此为耻,从而自暴自弃,更不必用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去掩饰,那只是自欺欺人。
战胜自卑,要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可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哪怕是别人认为微不足道的也不要忽略,然后再和其他同龄人作一比较。要认识到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对自己的弱项要持冷静理智的态度,既不要自欺欺人,又不能把它看得过于严重,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这样就不容易自卑了。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威尔说:“人的所有行为、感情和举止,甚至才能,与其自我意象是一致的。”所以,经常给自己“我还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并将其不断地渗透到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向自信。
战胜自卑,再次要学会自信。基恩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他常常对人讲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公园里,几个白人小孩正玩得高兴。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小车进了公园。白人孩子一窝蜂地跑了上去,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在公园的一个角落,蹲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和他们一起玩,因为其他人是白人,而他是黑人。他没有信心与白人小孩一起玩。白人小孩高兴地到别的地方去玩了。当他们的身影消失后,黑人小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黑人小孩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满脸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着小男人,然后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黑人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黑色的气球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升起,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博士自己。“自信”就是“相信自己”。
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当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反之,一个人如果失去自信心,非常容易被颓废和绝望所困扰,甚至会因此而毁掉自己的一生。